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始建于秦朝,是一座具有独特“城套城”风格的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这些古民居群交织在一起,古朴典雅,像一座气势磅礴的历史博物馆。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一句“一生痴绝梦,无梦到徽州”使多少人对它魂牵梦绕。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徽州古城最值得游览的六个旅游景点吧。
一、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位于徽州古城中心的阳和门东侧,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由明代大学士许国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建造,是国内罕见的大型石牌坊和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楼。这座牌坊有三绝:形式上呈口字形,在所有的牌坊中独一无二为一绝;在许国生前就立坊为二绝;在石头上仿木接榫为三绝。
牌坊四面八柱,石柱、梁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整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饰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成双结队的彩凤珍禽,翱翔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凸显了徽派石雕的精湛技艺,是徽州石牌坊中杰出的代表。
二、斗山街
斗山街位于徽州古城内,因依靠斗山得名,全长300多米,建于明清时期,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古街,也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南北延伸,房屋座北朝南,临街都是侧面山墙,墙上马头高低错落,加上门罩和石板路面,具有徽派街巷独特的优雅风貌。
斗山街内的建筑多为清代徽商、仕宦的深宅大院,其中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质牌坊—“叶氏贞节坊”等等。街区内小巷窄小幽深,曲径通幽,信步闲庭其中游街逛市,感觉非同一般。街头摊贩或沿街叫卖,或讨价还价,轻声软语,都是最真实的平凡生活。
三、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馆位于徽州古城中和街,是1984年在崇一学堂老馆基础上改建的。新建部分与老馆衔接,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是一座仿徽派建筑。青瓦粉墙,高脊飞檐,花窗格门,徽派雕刻,匾额楹联,曲径� ��廊,庭院花苑,颇具徽文化神韵。2.6米高的陶行知雕像屹立中央,展现了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高大形象。
纪念馆展厅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纪念馆设东西两侧大门,大门用青灰色水磨砖砌。门厅正中设陶行知全身汉白玉坐像,二楼为展厅,陈列陶行知生平介绍和有关文献、实物,厅后为崇一学堂旧址。
四、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位于徽州古城中和街,为古徽州府治所所在,是古徽州最具符号意义的标志性建筑。早在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以此为府衙,后几毁几建,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在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原建筑仅保留着二堂。
徽州府衙虽整体有修缮,却依稀可见当年兴盛之景。府衙分仪门、正堂、二堂、知府廨组群,重现了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格局,并与东谯楼、南谯楼和古城墙一起成为古城颇具代表性、震撼力的古建筑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在复建的府衙里,每天还有为游客表演的情景剧《三戒碑》。
五、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徽州古城西的练江边上,地处太平桥西端,始建于唐初隋末,现存房屋乃明清所重建。据传,唐天宝年间,这里原是一个酒肆,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曾在这里饮酒,后人为纪念此事,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登上太白楼还可以饱览古城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太白楼为二层二进建筑,歇山顶,高瓴重檐,翘角昂起,鳌鱼腾尾。楼檐下悬“太白楼”三字匾额。楼下正面三开间,内墙上嵌有历代重修太白楼记事碑数方。照壁上方有一匾额“长天一勺”,堂上有李白大幅画像,两侧楹联“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楼内还有一个李白纪念堂,陈列着有关李白生平的书籍和各种古字画、古砚、古墨、古历、古屏风等上千件文物展品。
六、南谯楼
南谯楼位于徽州古城十字街,始建于隋末,是当时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后历代均有维修。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南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是1997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为江南一座有名的古谯楼。
南谯楼为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阙宽4.5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根柱围1米余,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虽历经风雨,多次修缮,但古制古风依旧,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门阙为宋代风格。
对于徽州古城最值得游览的六个旅游景点你怎么看,欢迎发表意见和评论,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