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吃,我想全世界没有比中国更加精通的了。中国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美味,东北的小鸡炖蘑菇、重庆的火锅、武汉的豆皮、热干面。。。而且风味各不相同。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全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只有把这些都吃遍了,才有资格宣称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真吃货。
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是东北最著名的一道美食。在东北有句民谚:“姑爷进门,小鸡断魂。”说明小鸡炖蘑菇曾是东北人招待女婿的主菜,足见这道菜在东北的地位。这道菜也是东北菜中少数可以发展成为与其他高档菜系相媲美的家常菜之一。通常是用榛蘑、鸡肉和粉条一同炖制而成。炖鸡的蘑菇最好选用野生的榛蘑,细杆小薄伞的那种,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衬托出鸡肉的鲜香粉条滑爽而绵实,浓香滑口怡然。
哈尔滨红肠
红肠原产于东欧的立陶宛,由俄罗斯传至哈尔滨,由于风味独特,受到当地侨民和华人的喜爱,逐渐流传开,当地人又根据中国人的口味进行改良,逐渐发展成地方名产。欢迎加入厨影超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红肠在制作过程中会使用木屑熏烤,因此成品之中具有熏烤的芳香之味,混合着肉香非常诱人。对于许多哈尔滨人来说,从孩提时代开始,红肠就成为心目中“最好吃的”代表。
得莫利炖鱼
“得莫利”一词是满语“渡口”的音译,指的是哈尔滨郊区方正县一个叫得莫利的小村庄。由于这个村北靠松花江,这里的村民主要靠打鱼来维持生计,得莫利炖鱼是村里的特色菜肴。这道菜采用当地的活鲤鱼(也可以用鲇鱼,寄予嘎牙子鱼)和豆腐、宽粉条子炖在一起,味道鲜美,又不失东北菜的豪放,因此非常受欢迎,吃的人越来越多,最终成为全国著名的美食。
鞍山肉枣
鞍山肉枣,是辽宁鞍山市食品公司熟肉加工厂生产的一种灌肠,历史悠久,因形似红枣,被称为肉枣,也叫肉枣肠。色泽红艳,宛若红枣,味道甜咸适口,幽香醇美,规格整齐,外型美观,很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大连焖子
大连焖子,大连地方小吃。将焖子切成若干三四厘米长的块子,放入平底热油锅里煎成两面金黄色,并有香味时,用锅铲铲出分盛若干小盘。可用小叉趁热醮调汁吃。吃焖子必不可少的调料只有三样,一是用兑好盐的蒜汁,二是破(指用水兑)好的芝麻酱、还有酱油。做好的焖子金黄油亮,香辣扑鼻,颇有余味。
焖子是用地瓜淀粉熬制出来的,炒焖子的火候也是一大关键,火不能太大,时间不能太短,否则焖子容易炒不透,外面看着好了,但里面是实心的,味道大打折扣,最好是用烧煤的大炉子滋润着炒,等炒到焖子从内到外都变成淡黄色,搅焖子要顺着一个方向,通体晶亮透明,软软的,糯糯的,上下都已结了一层黄灿灿的嘎,一阵阵异香扑鼻而来,终于可以出锅了。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好吃的大连焖子颜色是淡黄色的,而不是那种白色。并不好看,那就是采用真正的原味地瓜粉熬制出来的。好吃和好看的区别正在如此,好看的一定不好吃,好吃的一定不好看。
老边饺子
老边饺子是驰名中外的沈阳名小吃,从创制到现在,已有180多年历史。其独特之处在于饺子馅是用油煸之后再放入骨汤里煨好,使原收缩的肉馅松散味美,易于消化。由于它风味独特,因此很快名声大振。由于这种饺子的创始人姓边,所以人们都叫它“老边饺子”。
延吉冷面
延吉冷面,是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传统民族食品。其中尤以荞麦面冷面为著称。荞麦面上盖着牛肉、苹果、泡菜,上桌前从大桶中舀一勺冰凉酸甜的汤料,满满的一碗凉爽。这是延吉冷面留给很多人的印象,而似乎也只有这样做出的冷面才是最正宗。冷面讲究的是汤清——牛肉汤定是要将浮油撇清的;凉爽——无论是汤还是面,都要冰凉后食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夏日的炎热统统抛到“面铺”外。
猪肉炖粉条
又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东北代表美食,有“诗”赞曰:猪肉炖粉条,馋死野狼嚎。用煮肉和骨头的老汤,放入爆炒过的五花肉和粉条炖出的菜肴,切记粉条要最后入锅,并且煮的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否则就会炖得一团糊啦。成品香气浓烈,色泽鲜艳,是寒冷冬季的绝佳美食,吃下一碗,身心会暖和许多。目前也衍生出了一些味道层次更加丰富的菜品,例如白菜猪肉炖粉条、猪肉粉条炖豆腐等等。
人参鸡
提到人参鸡,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韩国,其实在我国东北,人参鸡是地道的本地美食。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用东北人参与当年母鸡经加工后,再加入适量高汤,调料上屉蒸制而成的。此菜上桌,只见参卧鸡中,鸡卧汤中,形体美观,肢态饱满。
炸酱面
炸酱面为是中国传统特色面食,最开始流行于北京,而后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在北京 、天津、山东、辽宁等北方地区都非常受欢迎。韩国亦有炸酱面,是由华侨带入韩国。炸酱面讲究的是小碗干炸酱配,小把儿抻面,外加八样面码,还有老醋、大蒜瓣、辣椒油。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它色白面柔,大小一致,底帮厚薄相同,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刚出屉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
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蜜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男女老少都爱吃,有人形容说“嚼着惊动十里人”,可见其酥脆。
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大同市的地方特色传统面食。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山西大同的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揪片
揪片是山西运城、晋中等地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面片口感爽滑,劲道。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揪片以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工艺,在面食中独树一帜,流行晋中,驰名中外。操作简单,面片很容易入味,食之舒畅,容易消化,尤其适合于幼儿和老人。
莜面栲栳
莜面栲栳是山西高寒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属于晋菜。“栲栳”原指一种用柳条编成的容器,这种面食形似栲栳,因此而得名。最典型的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然后像蒸馒头一样蒸熟,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煎饼卷大葱
煎饼卷大葱是著名的山东小吃。山东人常说一句话:没有大葱就没有山东。“如言山东菜,菜菜不离葱”,“大葱蘸酱,越吃越壮”。大葱配上煎饼,更是山东人的“标配”食物。洗净的大葱蘸上大酱用刚烙好的煎饼卷着吃,辛香辣伴着甜酱的味道,回味无穷。
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又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中国山东传统名吃,鲁菜经典。德州扒鸡因而闻名全国,远销海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鸡”。欢迎加入厨影超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德州扒鸡就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皇族们享用。德州扒鸡的主要特点为五香脱骨、肉嫩鲜香、味透骨髓、形色兼优。
开封灌汤包
开封灌汤包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北宋时已有售卖,当时被称为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吃开封灌汤包,相当于将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灌汤包子皮薄,洁白如景德镇陶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绉折32道,均匀得不行。搁在白瓷盘上看,灌汤包子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这个唯美主义的赏析过程,不可或缺。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开封人吃灌汤包子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
道口烧鸡
道口烧鸡,是原产中国河南北部滑县道口镇的一种烧鸡,是我国著名的特产。用多种名贵中药,辅之陈年老汤,成品烧鸡色泽鲜艳,形如元宝,口衔瑞蚨。道口烧鸡技术历代相传,始终保持独特的风味,其色、香、味、烂被称为“四绝”。
蟹壳黄
蟹壳黄是上海十大名点之一,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它采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圆形饼,饼面粘上一层芝麻,贴在炉壁上经烘制而成。因饼形似蟹壳,熟后色泽如蟹壳背一样深红,所以称为"蟹壳黄"。其特点:形似蟹壳,色呈金黄,油多不腻,香脆酥松,糖馅甜醇,咸馅味鲜。有人写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
桂花鸭
桂花鸭又叫盐水鸭,是南京著名的特产,因南京有“金陵”别称,故也称“金陵桂花鸭”。制作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而以中秋前后,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故名桂花鸭。
凤阳酿豆腐
凤阳酿豆腐是安徽省江淮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凤阳当地称:“瓤豆腐”(瓤发第三声,意内有馅料)。成菜色泽红润,馅料咸鲜,豆腐球整体形味似樱桃。
无锡酱排骨
无锡酱排骨是兴于清光绪年间,色泽酱红,肉质酥烂,骨香浓郁,汁浓味鲜,咸中带甜,就连不爱吃甜的人尝过之后也赞不绝口。无锡的甜,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甜,是一种透在骨子里的甜,酱汁的味道深入骨髓,整个排骨给人的感觉是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蒙古烤牛羊肉
马背民族的地道风味是烤出来的。北方人吃肉,一般都比较豪放,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他们的主要肉食就是牛羊肉。这两种肉温补驱寒,正适合当地的寒冷气候,烤肉的麻辣孜香更是一绝。草原上养出的牛羊,肉质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蒙古烤全羊更是接待贵客的一道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别有风味。
手把肉
手把肉又名手抓肉,顾名思义就是手抓着吃的肉。这种饮食的肉以牛羊肉为主,就是按骨骼大小切成八块之后放进冷水锅里煮,纯草原的做法就是只放盐和葱,其他调料都不放,以保证肉的原生态。而且用来煮手把肉的柴火也很有讲究,煤气要比电好,木柴要比煤气好,牛粪火则是煮手把肉最佳的柴火。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因为净手后吃肉时一手把着肉,一手拿着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干干净净,所以得名“手把羊肉”。
奶皮子
奶皮子,蒙语称“查干伊德”,“乌如木”、“乌日莫”。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马、羊、牛和骆驼鲜乳倒入锅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结一层腊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属鲜奶中的精华,营养价值颇高。其味有奶香和脂肪香,略有甜味,十分可口。
烩羊杂碎
烩羊杂碎属宁夏特色小吃,以吴忠市的制作独特、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故又称吴忠风味羊杂碎。1994年5月曾被评为“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它是用羊的内脏、头、蹄肉,经精细冲洗,加鲜原汤及佐料所烩成。一碗香味四溢、色泽鲜艳的羊杂碎,上面飘浮着一层油色,红绿点缀其间。那红的是辣椒油,绿的是葱、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鲜汤,喝一口鲜汤再吃一口羊杂碎,不腻不膻,味道香醇浓郁。
宁夏手抓羊肉
许多地方都有手抓羊肉,但几乎所有中国的美食家都认为,宁夏的手抓羊肉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里的羊肉质地上佳,肉质特别细腻,烹饪时不加盐,是炖煮羊肉的关键。盐作为强电解质,会破坏羊肉的细胞膜,使肉质中的水分渗出,失去弹性,口感变老。近2个小时的文火炖煮,使得羊肉纤维软化,饱含水分。羊肉不腻不膻,丰盈鲜美。
汉中米皮
汉中米皮是陕西南部汉中地区著名特色小吃。相传始于秦汉,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上笼蒸成薄皮儿,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条状,依个人口味调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当地多热食,称热面皮),亦可置于通风处降温后凉拌(当地称冷面皮或凉面皮)。
玉米馍馍
有人说,离开了陕西,自己再也没吃过玉米馍馍。虽然玉米做的馒头、窝窝头随处可见,可是不知怎的,陕西的玉米馍馍似乎总是特别诱人一些。每到腊月,陕西的各家各户就开始做“年茶饭”,其中最少不了的就是玉米馍馍。刚出锅的馍馍松软带甜,在每一口细细的咀嚼中无声的充斥了整个口腔。
兰州拉面
兰州拉面起源于唐代,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
秦镇凉皮
秦渡镇,是陕西关中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秦镇是陕西凉皮的发源地,也是凉皮的代名词。秦镇凉皮,分为米皮和面皮两大类,米皮是用大米磨浆蒸成,面皮是用麦面洗浆蒸成。秦镇的米面皮之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师傅用大刀把整张的凉皮切成细条,拌上特制的辣椒油、醋和盐,加上芹菜丁和豆芽、黄瓜丝等小菜,一碗碗看来红通通、吃来“筋、薄、细、软”、凉爽可口的秦镇米皮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古称"羊羹",西北美馔,尤以陕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欢迎加入厨影超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泡馍味道厚重,回味无穷,外观豪放简单,内在却精致复杂。充分体现了陕西人既保守,又开放;既粗犷,又心灵手巧;既老实,又圆滑;既吃苦耐劳,又懂得享受的生活态度。
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主产于湖北省云梦县,并因此而得名。选用“白鹤分流”之鱼,桂花潭中之水,新麦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白如银、细如丝,故又称“银丝鱼面”。 该产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鲜美可口,诚为食用之佳肴,馈赠之佳品。
武汉热干面
武汉人每天过早时,最常见的,莫过于一碗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与其他面条不同,热干面采用的原料是碱面,食用之前先煮熟,过冷和过油后,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五香酱菜等配料,吃时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香而鲜美。
豆皮
豆皮,湖北省武汉市著名传统小吃,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最初是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其做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鲜蛋、鲜虾仁等馅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
徽州饼
徽州饼是安徽徽州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原名为枣泥酥馃。光绪年间有一徽州饮食经营者在扬州制作此面饼出售,颇受食者欢迎,故当地入称之"徽州饼"。做好的徽州饼呈扁圆形,色泽金黄,酥香甜润。
嘉兴肉粽
嘉兴肉粽是浙江嘉兴特色传统名点,具有悠久历史,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被誉为“粽子之王”。
绍兴臭豆腐
绍兴臭豆腐是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浙江绍兴民间小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臭豆腐是绍兴美食的必修课,但对大多数外地人来说也是最难过的关,它是用苋菜梗汁浸制的,爱吃的是闻臭而动,不爱吃的是避之惟恐不及。个中高手吃起来是不用加任何调料,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臭”。
虾爆鳝面
到杭州不吃虾爆鳝面,等于没到杭州一样。虾爆鳝面是杭州奎元馆的传统名点。选用新鲜粗壮的黄鳝,切成鳝片,用素油爆,荤油炒,麻油浇,直至鳝片黄脆;再加上又大又嫩的河虾和蛋清炒至白嫩;面条入锅后充分吸收了鳝片的味道,汁浓面鲜。虾爆鳝面,面条柔滑,虾仁鲜嫩,鳝片香脆,可谓是面面俱到。
南昌炒粉
南昌炒粉是江西地区有名的特色小吃。江西是鱼米之乡,盛产大米,因此也有很多大米做的食品,其中米粉是老百姓日常主食。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多道工序,具有香油、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最终的成品肉嫩,粉韧、味鲜,味道独特爽口。
三杯鸡
三杯鸡是江西传统名菜,相传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因其烹制时不放汤水,仅用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故名。欢迎加入厨影超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三杯鸡发源于江西省,不仅江西省内广泛流传,还流传到了台湾省成为了台菜的代表。通常选用三黄鸡等食材制作,成菜后,肉香味浓,甜中带咸,咸中带鲜,口感柔韧,咀嚼感强。
米粉鱼
米粉鱼是江西传统名肴,流传至今。此菜还被誉为天下第一菜:四星望月。这道菜采用了当地的米粉再搭配新鲜的草鱼一起做成,色泽金黄,清香浓郁,肉质嫩滑,味鲜辣,余味无穷。做法简单,先将鲜鱼肉切成薄片,拌好油盐料酒,芋片先入锅蒸熟,再铺上鱼片,浇上一层生姜、辣椒、芝麻擂成的糊汁,盖好蒸透,和竹笼一起上桌。笼盖一揭,热气腾腾,香、辣、鲜味扑鼻而来,令人口舌生津,食欲大开。
在上菜时,米粉鱼都与其他四个小菜同上,四个小碟围着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因此将此菜命名为四星望月。
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但凡品尝过的人无不赞不绝口,认为独具特色,自成一家。用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沙县小吃
也许你没吃过沙县小吃,但是作为中国人,你绝不可能没有听说过它。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中华饮食文化,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
蚵仔煎
蚵仔煎,起源于福建泉州(闽南)一带,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蚵仔为闽南语,指牡蛎。闽南有句俗谚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农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蚵仔最为肥硕的季节。蚵仔煎则是两者奇妙的黄金组合。将韭菜切成一指节长短,和洗净的蚵仔搁在一起,加入稀释番薯粉作为粘合剂,入油锅煎至金黄,口感香脆,内馅香滑。
艇仔粥
艇仔粥是广东地区传统小吃,相传在漂浮于河上的艇仔上制作的,因此得名。以鱼片、炸花生等多种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湾河,珠江边上贩卖,以粥滑软绵、芳香鲜味闻名,吃前当即煮粥滚制,芳香扑鼻,热气腾腾,十分鲜甜。在广州、香港、澳门以至海外各地的广东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备的食品。
汕头手打牛肉丸
潮汕美食精工细琢,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腻”,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潮汕牛肉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食。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用力将肉槌成肉酱,加入调料拌匀,再用手使劲搅挞,直至肉浆粘手不掉。此时用手抓起肉浆,握紧拳头,从拇指和食指间挤出一丸肉,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烫熟后即成爽脆的牛肉丸。
看过电影《食神》的人大概都还记得电影中周星驰拿牛肉丸打兵乓球的一幕。其实,这个不仅仅是搞笑,上好的牛肉丸弹性极佳,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以纯肉制作,口感松软,肉质嫩滑;牛筋丸则在肉里加入了少许嫩筋,口感更有嚼劲。
烧腊
烧腊包括烧鹅、乳鸽、乳猪、叉烧以及一些卤水菜式。烧腊其实分为“烧”和“腊”两种,但是现在人们总是将“烧腊”连在一起叫。烧味包括烤乳猪、叉烧、烧肉、烧鸭、烧鹅、卤味(猪肚子、红肠等)等等烧味这东西,对于广东人来说,虽然平凡,却总是能令饭桌上添点亮色的食物。腊味包括腊鸭蛋、腊猪肉、腊肠、腊鸡、鸭的肉。“腊,干肉也”(《辞源》),凡是经过腌制,并且到了腊尾春头时拿出来吃的,才算腊肉。
重庆火锅
没吃过重庆火锅,也敢宣称自己是老饕?重庆火锅的特色非常鲜明,主打牛油,正宗的重庆老火锅是纯牛油的,不加其他油。动物油油质较重,能够很好的锁住味道,特别是火锅中以肉食为主,各种动物性食材能很好的融入牛油中并保存下来。经过大量食物的烫煮,食物中的鲜香都保留在牛油里了。所以,重庆火锅的香味更多的是来自于各种食材在老油里的沉淀,这也是重庆火锅的精髓之所在。
赖汤圆
四川成都的传统名小吃。赖汤圆就是汤圆,也就是元宵。赖汤圆创始于1894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
夫妻肺片
成都名菜,通常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进行卤制,而后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辅料制成红油浇在上面。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
龙抄手
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龙抄手创始于上世纪40年代左右,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欢迎加入厨影超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肉馅细嫩滑爽,香醇可口。龙抄手的原汤是用鸡、鸭和猪身上几个部位的肉,经猛炖慢煨而成,又白、又浓、又香。
担担面
四川成都和自贡的传统小吃,据说源于挑夫们在街头挑着担担卖面,因而得名。此面色泽红亮,冬菜、麻酱浓香,麻辣酸味突出,鲜而不腻,辣而不燥,堪称川味面食中的佼佼者。
口味虾
湖南长沙的经典名吃,以小龙虾制成,口味辣鲜香,色泽红亮,质地滑嫩,滋味香辣。20世纪末开始传遍全国,成为人们夏夜街边啤酒摊的经典小吃。
洞庭银鱼
洞庭银鱼又称面条鱼,形呈圆条状,通体透明,洁白如银,无鳞无刺 ,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珍贵鱼种。食时,一般将鲜银鱼取熟猪油煎炒或以瘦肉、鸡蛋烹汤,是味道鲜美的佳肴。此外,晒干后,做汤或煎炒也各具千秋。岳阳筵席上的“银鱼三鲜”,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丝娃娃
在贵州各地每一处街上,几乎都能看得见丝娃娃这道小吃。以大米面粉烙成薄饼,薄薄如纸却有—只手掌那么大。再卷入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海带丝、炸黄豆、脆哨、糊辣椒等,猛一看颇似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中,故而得名。此菜口感丰富,富有层次感,多种蔬菜的美味鲜嫩全都包裹在这小小的身体下,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荷叶糍粑
贵州传统小吃,其制法是将糯米泡后蒸熟,趁热放在木槽内用木杵捣烂制成糍粑,再在两块糍粑之间,加入白糖、火腿等馅料,用猪油煎烙,撒少许食盐,待其四周鼓起小泡,上下交错状似荷叶皱边时,即为制好。形似荷叶,香甜软糯,油而不腻,酥软可口。
恋爱豆腐果
“恋爱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号,也是贵阳风味小吃。它由切成长方形小块的白豆腐,经适量碱水发酵后,放在有眼铁片上烤制并填料而成的。每当顾客光临时,商贩就用一块极薄的钢片或用小刀将烤得嗞嗞作响的豆腐果侧面剖开,填进辣椒、生姜、香葱、蒜泥、折耳根(鱼腥草)、麻油、酱油和醋等配制成的佐料,这时趁热吃下去,外脆内嫩、咸辣爽滑,满口喷香,不失为一种享受。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米粉制作工艺源于传统,优于传统,以独创的米粉香滑、卤水香浓、佐料丰富等优势,白、嫩、爽、香的特点吸引了八方食客。
玉林牛巴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最出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其颜色半透明,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鲜美爽口,韧而不坚。色泽暗亮,气味醇香,肉质细而耐嚼,入口生香,令人回味。肉质细而有嚼劲,吃后满口生香,堪称地方一绝。
烧饵块
云南特色小吃,是用煮熟的大米饭压成块状,通常是圆形薄饼状。在炭火上面烤制,然后涂上酱料和菜馅即可。昆明制作小锅卤饵块,多选用官渡出产的饵块,切丝配以豌豆尖,用专制铜祸加各种凋味品卤制而成。
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小吃,起源于蒙自地区。过桥米线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汤料覆盖有一层滚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盐;三是主料,有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以及用水过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辅料有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烫过的米线。鹅油封面,汤汁滚烫,但不冒热气。鹅油封面,汤汁滚烫,鲜香滑爽。
青海白条手抓
在西北,吃羊肉很普遍,这里的羊肉味道鲜美,毫无膻味。到了青海的西宁,最著名的小吃也是羊肉,叫做“手抓白条”,青海羊肉最地道的吃法,就是白条。所谓白条,就是把羊肉洗净,下锅白水熬煮,放一把咸盐,一撮花椒,熟透之后,切成年糕大小的条,蘸椒盐吃。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羊肉最纯粹的吃法就是白条手抓,选取草膘羊的肋条,放入水中,无需多种调味料,只需一把盐,即可将羊肉中最纯粹的味道展现的淋漓尽致,最上品的羊肉要数一层油,一层肉,如千层饼一样。油肥而不腻,肉丝丝润滑。食用时配上新鲜的红皮大蒜,更是无与伦比!刚开锅的羊肉也是很美味的哦~
手抓羊肉最重要的是保证羊肉的新鲜,选用上等的黄羊肉,半只肋条整锅煮,熟后按着肋条纹路切下,外观类似排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羊肉的特熟香味进入口腔后到达极致,会吃之人必然越肥越好,冬季为滋补和进食口感最佳季节,青藏高原之外的任何做法都不算正宗。左边为特制蒜汁辣酱,除腻助消化,右边为椒盐适合口味重的人。
青海馓子
馓子,是青海农业区各族人民逢年过节制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为面食中的佳品,在宴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青海,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馓子又称寒 具,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寒具的制作方法。对于寒具,通常的解释是,古人过寒食,一天早晚不动烟火,只能吃冷饭,而吃冷饭对人的肠胃又没好处,远不如油炸食品耐储藏,且不伤肠胃,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期间的快餐。既是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了。这类解释未必可靠,但是暂时还没有更可靠的解释。
关于寒具还有个典故。说是东晋时有个大将叫桓玄,此人附庸风雅,收藏了大量名贵书画,又爱显摆,每有朋友登门,就拿出来让人一同观赏。一日广邀宾客,大摆宴席,酒足饭饱之后,又取出一幅珍品请人品评。那天的饭食当中有寒具,桓玄的客人吃寒具就像我们今天吃麻花那样,用手抓着往嘴里塞,一顿饭下来,手上都沾满了油,当大家在桓玄那幅画(一说是书法)上指指点点之时,油印子就转移到了画上,好好一幅画给糟蹋了。桓玄心疼得要命,从此吸取教训,再请人吃饭一律不上寒具。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曾经活跃在南北朝时期;上述典故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在两晋也该是流行食品。沿时间的长河一路回溯上去,我们还能在遥远的周朝发现寒具的踪影———寒具在东周居然是宫廷主食之一。我们说东周已有寒具,只是根据文人的记载,而文人的记载常常离诗意很近,离事实很远。
青海甜醅
甜醅西北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用燕麦或青稞制作。在甘肃兰州、天水,青海高原古城西宁和农业区各地,都能看到独特的民间小吃“甜醅”。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粮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群众中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
甜醅就地取材,制作简单,营养丰富,又有开胃作用。西宁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西宁和农业区的各族群众大都会酿制甜醅。甜醅选料精细,青稞粒粒饱满,脱皮洁净,蒸煮适度,酒曲配料适中,掌握温度准确,粒粒白嫩,食如果肉。一端碟子,则醇香扑鼻,入口醅甘汁浓,绵软可口,食后满口留香。
青海狗浇尿
狗浇尿, 又称狗浇尿油饼。青海地区较流行的一种面食。 用菜籽油煎的薄饼。有只加一点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两种。在白面饼上擦好香豆粉(用香豆叶磨成)、花椒粉、食盐等调料,烙时用尖咀油壶盘旋式浇油其上,状如狗撒尿。
初来青海之人,一听“狗浇尿”还真弄不清到底是指什么,只知道这是一种薄饼,而不知道为何会有如此“不雅”的一个名字。青海因受青藏高原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影响,粮食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因此,当地人的饮食也多以面食为主,“狗浇尿”便是其中之一。
这“狗浇尿”虽说名字不雅,但却丝毫不影响它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要知道,它可是家喻户晓的美食。为什么一张薄饼会叫做“狗浇尿”呢?有一种说法是由它的特殊制作方法得来的。烙制“狗浇尿”时,要边烙边沿锅的四周浇少许青油(青海当地产菜子油,青海人亲切地称之为“清油”),而且要反复地浇油,这一动作就酷似狗在撒尿一般,所以就有人戏称这是“狗浇尿”。
在土族人家中,勤快的主人们往往不一会儿工夫就端上黄澄澄的狗浇尿,让你吃一口饼,品一口醇香的奶茶。很多餐厅招待客人都会隆重地推荐狗浇尿,一是由于饼色金黄美观、甜香柔软,二是能满足宾客一探究竟的猎奇心理,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体验青海的美食。在2010年世博会时,狗浇尿作为青海风味小吃参加世博会,因名字不雅而改为“青海甘蓝饼”。
青海尕(g ǎ)面片
尕面片:又称软面片、面片。青海家常面食。将调和稍软的面揉好成圆条状,压扁,切成手指大小的面剂剂,抹清油摆放盘里;再用湿毛巾或塑料覆盖约十几分钟;然后将面剂剂捏扁,抻长,揪断成1.5厘米见方的小面片,投入沸水煮熟而成。纤小玲珑,既薄又小的指甲皮儿面片数最讲究。有只下一点青菜、炝点葱花的素面片;有先爆炒牛肉羊肉,再揪面片的牛羊肉面片;有先煮牛羊肉,后揪面片的肉汤面片;有出锅不带汤,将面片倒进用肉、粉丝、辣椒、蒜苗等做就的混菜锅内混炒的炒面片;有出锅带少量汤,用炸酱拌吃的烩面片;还有既没菜又没肉和油的清汤面片。
西藏糌粑
西藏因为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饮食习惯有着自独特的民族特点。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不知是什么,其实实际上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而成的炒面,与我国北方制作的炒面有点相似,区别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而且不除皮。
吃糌粑时,先在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放上炒好磨细的青稞面,然后用手将面与茶水搅拌在一起。搅拌时,要注意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将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轻轻转动着手中的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将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
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西藏牦牛肉干
早在800多年前,牛肉干中的风干牛肉源于蒙古铁骑的战粮,携带方便,并且有丰富的营养。风干牛肉曾是蒙古民族独享的草原美食。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时期,蒙古骑兵与牛肉干就有着不解之缘,在征战中。烈马、弯刀、牛肉干是成吉思汗在远征战中的三大法宝,牛肉干在远征作战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因此风干牛肉被誉为“成吉思汗的远征军粮”。
所有的风干牛肉中,西藏的牦牛肉干最著称,顾名思义,就是以牦牛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牛肉干。牦牛肉被誉为“牛肉之冠”,属半野生天然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青稞酒
青稞酒,藏语叫做“羌qiang”,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
青稞酒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独特风格,在强手如林的酒类行业中独树一帜,在西部民族地区享有盛誉。由于其“地理环境独特、酿酒原料独特、大曲配料独特、制酒工艺独特、产品风格独特”,青稞酒魂承传400年,至今兴盛不衰被全国酿酒专家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
西藏酥油茶
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俗。
新疆烤羊肉串
新疆烤羊肉串,是新疆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据古书记载,烤羊肉串在中国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新疆烤羊肉串可谓风味独具,肥香热辣,驰名全国。色泽酱黄油亮,肉质鲜嫩软脆,味道麻辣醇香,独具特别风味。当肉烤成白色(牛肉呈紫红色)时盛入盘中。可就着馕吃。
新疆烤羊肉串才是真正的烤串!咱们平常吃的那个只能叫“牙签肉”!不到长城非好汉,没啥遗憾!不去新疆吃次真正烤串,后悔死你必遗憾!反正看完以下内容后三号床只想说一句话:“以前的羊肉串算是白吃了”!不信?别那么肯定,看后你就会同意我的说法了~~
正宗烤羊肉是一件耗费时间的细活,在烤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是炼炭。炼炭的木头一定要以沙漠生长的胡杨木为最好,一方面是胡杨木木质结实,火力均匀而且耐烧,二是胡杨木本身带有特殊的类似坚果和草原气息的烟熏香气,让不加香料羊肉的香味也非常独特诱人。
大家发现了没有,正宗的南疆烤羊肉是不用铁条的。用什么?是新鲜沙漠的红柳枝。不要小瞧这些细节。因此由于南疆烤羊肉坚持以原生态的面目示人,在烤的过程中,新鲜的红柳枝在剥皮后会分泌出有点黏稠的红柳汁液,穿上羊肉后在炭火的熏陶下,不但可以分解掉羊肉的膻味,还会把红柳树特有的香味散发到肉心里,结合胡杨炭火的芬芳,给你五彩纷呈的口感。
由于上面提及的天时地利,这里的烤羊肉甚至连调料都非常简单,只有盐和香料:师傅大把往肉上撒的是这里独特的陆盐。至于旁边的香料,师傅说了,不加更好,更能吃出羊肉烤熟后肉汁的甜美。这样简单的配料简直近乎原始吧。可也正是所有的一切都近乎原始的美,才有南疆烤羊肉串出凡脱俗的风味。
最关键的地方在这里:由于南疆的羊肉非常优质,因此羊肉在烤之前是不放任何佐料腌制的。他们认为,只有不新鲜的羊肉才需要腌制。呵呵,这个世道敢以真面目示人的东西可真的不多啊。
新疆大盘鸡
新疆大盘鸡又名为沙湾大盘鸡,是新疆名菜,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用料为鸡块和土豆块,配皮带面烹饪而成。色彩鲜艳、爽滑麻辣的鸡肉和软糯甜润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带细,是餐桌上的佳品。
本文由厨影美食编辑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你的支持就是小编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