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和北溪是闽江源头富屯溪的上游,这三条溪在光泽县城区汇合,浩浩荡荡,注入闽江。光泽县委符书记为我们介绍县情时说:“光泽有大小河流111条,这数字刚好组成一个‘川’字,寓意着2240平方公里的县域川流不息。”
2015年小满季节,我有机会参加“走进光泽”的采风活动。刚到光泽那天,下了一场豪雨,下午,我们登临卧牛山洪光塔,俯瞰富屯溪波涛滚滚,一泻而去,浑浊有余,大有“大江东去”之气慨。但令人惊奇的是,第二天雨一歇,我们驱车县境数个乡镇,历经大河小溪,眼中的条条河溪竟绿蓝如染,悠悠然似碧玉水晶。
为什么一夜之间黄汤变绿波?东道主告诉我们几个简单数字就揭开谜底:光泽县森林覆盖率达78.15%,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和二级标准。境内河流纵横,天然落差大,群山连绵,山高谷深,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70余座,故有“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上”之说。所以答案就是优越的生态环境使然。走进光泽的四天,处处感觉这里便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旅游广告词“清新福建”缩影,而李坊乡的神山风景区,更是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
一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韩愈
唐代诗人韩愈把桂林山水描写成美人的服饰。前几年,福建海都报一位记者来到李坊乡,写了一篇《误把闽山作桂林》的报道。而当我伫立于李坊乡的神山之顶,俯瞰和远眺这幅山水,心底油然而生韩愈的诗句,它是那么贴切地概括眼前景物:西溪从远山密林深处而来,穿行于田畴,蜿蜒于山峦,依傍于村落,清澈婉约。山脚下是新绿的秧田,翠绿的茶园和梨树,远处是墨绿的绵延山峰和悬挂在山腰的洁白瀑布。俗语称“小满小满,小得盈满”,这个季节的神山景区,葱郁蓬勃的绿是主色调。
李坊乡纪委书记老龚,在乡里分管旅游工作8年了,太熟悉这片山水,他引领我登上神山。神山原名狮山,因山的外形像一只卧着的狮子而得名,它位居管密村村口,兀立于盆地中央,扼山水之险要,守日月之精华,成了方圆百里的一块风水宝地。狮子头顶原有一座古塔,毁于“文革”,八十年代又重建一座三层石塔,远眺,有如狮子头上戴着一顶桂冠。塔内供着玉皇大帝神像,毎逢农历三月十五玉皇大帝生辰,朝拜信众络绎不绝,故狮山又名神山。
老龚说,神山是天然的观景台。我们从西溪畔的山脚登山,900余级石阶直达山顶,一路茂林修竹,青苔漫道,凉意袭人,正是游客初来乍到的热身项目。十多分钟便登顶,凭栏晀望,可将神山山水画卷一览无遗,这叫先总览,而后分细节慢慢欣赏。老龚还告诉我,近些年,神山周遭的旅游资源越来越被青睐,成了闽赣两地游客休闲、度假,生态之旅的新兴之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人已揭开了神秘面纱。
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
管密村2010年被评为海西十佳魅力乡村,2012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如今,管密村的第一张名片乃千亩梨园万株梨树。我们来时,错过了“千树万树梨花开”季节,只好悻悻走进梨园,却也领略一番别有的景致:脚下是一片绿草茵茵,宽阔平坦的草甸,如踩入松软的厚地毯;头上绿叶成荫,在蓝天白云映照下,绿得发亮;眼前的枝枝桠桠墨黑如铁,孔武遒劲,像伸出千万只不同的黑手臂,托起这一片绿的海洋,可以想像,若是春风三月,那托起的是千万朵笑盈盈的梨花,是一片香雪海。后来,我在李坊乡旅游网上见识到一组梨花盛开的照片,有远景的:茫茫花海,堆雪铺玉,煞是壮观;近景的:洁白窈窕,素妆美人,顾盼生姿。尚有划破蓝天的梨花枝头,掩映房舍俨然,村人荷锄,鸡犬相闻……每年春风至清明季节,一派“桃花源中”,不!是“梨花园中”景象,引来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老龚介绍,梨树大都有30多年的树龄,是集体开荒形成的果场,当年所产的梨子香嫩甘甜,嫩得用两个手指轻轻一捏,便碎了,糖汁粘稠手指,香气四溢,惹得蜜蜂噏嗡前来,管密梨子曾是品牌。可是后来集体的管理不善,梨园逐渐荒芜,梨树任其纯生态生长,梨子产量大减,但梨花却开得漫无边际美艳惊人。
梨园之畔是千亩茶山,畦畦垄垄茶园顺着山势蜿蜒而上,有如条条绿色的长龙,密密有序,缠绕于几座小山坡。茶园产的茶,名叫“梨花香”,不仅茶名雅致好听,而且名副其实。茶园坡上有座品茗台,可在此品茗观景,品饮一杯清明茶,浓郁的茶香里分明含着淡淡的梨花香。这里有一家“无余”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梨山小种红茶,2010年9月获得世博红茶类金奖,生产的神山红茶获得世博红茶类银奖。据说近年生产的“梨花香”绿茶,已风靡福州城。
西溪两岸是郁郁青青的竹林,撑着竹排在竹林中飘荡,毛竹倒映水中,翠竹与清溪一样青绿,让你有点分不清竹与水的颜色。西溪唐宋年代便有水运的历史,溪中鹅卵石垒砌的码头至今犹在,原先溪畔还有古戏台,可惜毁于前些年的一场洪水。据说西溪沿岸茂密的竹林不是种植的,是溪水送给管密村的礼物。话说很早以前西溪上游就盛产毛竹,人们将砍伐的毛竹扎成竹排,由西溪一路水运到福州,有一年,遇上大洪水,将竹排冲散到西溪两岸,那散落的毛竹陷入泥土之中,竟生根发芽,死而复生,年年岁岁,萌发出一片大竹林。
村旁石码头上捣衣的村姑,玩水的小男孩,垂钓的中年人,和溪中“红掌拨清波”的大白鹅,组成了一幅清新的画面。当你的镜头对准他们时,别忘了,不远处还有一株千年树龄的银杏树,它的树身五、六人难以合围,树冠青翠,铁干铜枝,沧桑苍劲,有如一位老者,守望着久远的历史。
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构思实在太奇特,用词又冼炼明快,形象生动,此诗一出,没有人再敢写瀑布的诗了,就如苏东坡所言:“帝谴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其实,“庐山瀑布”即使在庐山,它的壮观与奇特,也逊色于“三叠泉”,这是公认的,但因为李白当年没有到过“三叠泉”,所以“庐山瀑布”的千古佳作便腾空而出。
当我看到神山白水际瀑布时,便有了上述的想法,同时遗憾李白没有机会一睹白水际瀑布,否则,诗人同样会为之笔底生花,因为我曾慕名游览“庐山瀑布”,它无论远眺近观,比起白水际瀑布,弗如甚矣。
伫立神山之顶远眺,白水际瀑布便是“遥望瀑布挂前川”,银白如练,闪闪发亮,这大概也是“白水际”得名的缘故。最令人称奇的是,瀑布背景的岩壁与山峦,塌陷成一个巨大的心形,瀑布如一支利箭,穿心而过,这就构成了丘比特的爱情之箭穿心的画图,于是,白水际瀑布成了男女情侣约会与朝拜的胜地。
白水际瀑布尚未开发,充满野趣。那天,我在老龚引领下,沿着瀑流河道而上,那是一条靠人不断走出来的山间小道,幽深而潮湿,许多地段必须手脚并用,攀爬而行。两岸林木森森,藤蔓横陈,河道上坑坑洼洼,卵石密布,山泉不断凌空坠落,激荡卵石,坠入水潭,大大小小的水潭有如大大小小的翡翠,空气清新得有丝丝甜味。老龚抱歉地说,我们此行早了几个月,日前,3000米长的观瀑栈道已进入招投标阶段,若栈道建好,就不必这么辛苦了。我以为,既然是恋人们向往朝拜之地,栈道也不能修得太平坦,否则,追求爱情也太平淡了些。
白水际似乎在证实爱情的热烈,热烈得酣畅淋漓。距瀑布还有近百米,漫天水汽已扑面而来,两耳充闻的是雷霆万钧的轰鸣,抬头仰望,一面高达140余米,宽30余米的水帘,呼啸而来,雪崩一般,从天而降,飞花溅玉,云蒸雾泽。为了拍一张瀑布全景照,你只能沐雨栉雾,让浑身上下湿透。我想,这大概是白水际与我的见面礼吧,大凡双双对对情侣赴约而来,一定会尽享“爱情瀑”给予幸福的沐浴。
四
“万古不磨唯此镜,与君长作广寒游。”
——清·陈延诤
神山的洞光岩与桂林的月亮山有异曲同工之处。月亮山位于阳朔十里画廊景区,因为山顶是一个贯穿的大洞,好像一轮明月,高而明亮,从不同角度观看,洞的角度也不断变化,从弯弯的上弦月,逐渐变成半月、圆月,所以,人们叫它明月峰,俗称月亮山。清代陈延诤的诗句便是描写月亮山。
洞光岩与狮山、白水际遥遥相对,位于一座孤立的蘑菇山头,山顶也是一个贯穿的大洞,洞长20余米,宽20余米,高10余米,成拱形,状如上弦月,因为每当日出和月升之时,阳光至东向西,月光至西向东,均穿洞而过,故得名洞光岩。特别是晴朗的清晨,人在洞中,可东边观日,西边望月,一览日月同辉之景象。
登洞光岩,当地人会建议你应该去寻觅一个“盐洞”,虽然现在不产盐了,但那里曾发生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洞光岩下住着几十户村民,他们起早摸黑下田种地,交了地租后,就填不饱肚子。更要命的是,盐巴奇贵,一担稻谷只能换一斤盐巴。当地有个名叫李春的青年,勤劳孝顺。一天,到洞光岩上砍柴,又饥又累,背靠岩壁歇口气,忽然见到岩壁缝中发出白光。仔细一看,是一粒粒洁白的沙子聚积在石缝中,心想,如果是盐巴多好,不禁将白沙子放几粒口中尝尝。啊!满口盐香味,顿觉气力倍增,这分明就是金贵的盐巴。李春将石缝中的盐巴悉数取出,足有半斤,接连几天,他上山砍柴,观察到石缝中每天都会慢慢地流出盐粒,流到半斤左右就停止了,将盐巴取出后,又继续流出盐粒。他便和年迈的父母商量,把这件奇事告诉了乡亲们,让大家轮流上洞光岩取盐。乡亲们从此再也不愁买不起盐巴,说也奇怪,那盐洞产的盐刚好够全村人饮食生活,不多不少。但不久,地主知道此事,认为发财机会来了,想要建个大盐仓,便带领家丁上山,凿开石缝,让盐巴快快流出,不料,石缝洞开之后,一粒盐巴也流不出了。从此,只留下徒有其名的“盐洞”。
诸如“盐洞”、“米洞”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李坊乡洞光岩,神州大地许多地方都有类似传说,这说不贪不占,勤俭持家的理念,是被炎黄子孙普遍接受和一脉相承的。我也颇受启发,以为,如今一些地方的民众,存在“小富即安”的心态,其实大可不必指责,因为从长远看,他们便是遵循节约资源,戒免贪婪,勤俭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规律,这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原标题《清新画卷神山游》选自《走进光泽》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署名或删除
由福地炎黄(ID:fudiyanhuang)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盗用必究
福地炎黄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每周末 带你领略福地炎黄文化
更多与诗一般的光泽神山休闲游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