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上栗泉塘村:小山村荡漾文明新风

2023-08-31    521 浏览

泉塘村“小西湖”一景。本报记者洪怀峰摄

文常敏 本报记者 洪怀峰

6月21日,天刚蒙蒙亮,上栗县上栗镇泉塘村村民汪绍英,先是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一遍,来到村里新建的新井小广场活动筋骨后,又把广场的垃圾清扫干净,分类装入垃圾桶。这是汪绍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的生活习惯,正是泉塘村人人动手、处处干净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泉塘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把村里3个臭水塘整治成“小西湖”。现在,“小西湖”不仅成为村民休闲锻炼的场所,还成为外地游客乡村游的打卡地。

臭水塘变“小西湖”

泉塘村依山傍水,有2000多人在此居住。村里有3个环山大水塘,水域面积近千亩。“原先村里的很多生活垃圾被丢进水塘,里面长满了水葫芦。”村民们说,一到夏天,蚊蝇乱飞,很远都能闻到臭味。谈到水塘肮脏的过往,村民纷纷摇头。

整治水塘,成为村里人的共同期盼。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当地政府对泉塘村3个环山大水塘进行治理,经过清淤、护岸、绿化等,3个大水塘连通起来形成一个近千亩的大湖,岸边建了彩色的游步道。之后,政府继续投入1000多万元,形成湖里水流清清、临岸花木扶疏、远处田畴绿野、村居相映成趣的美丽水乡景象。

“现在,不仅村里人喜欢到塘边走走,周边乡村的村民也喜欢来此游玩,甚至附近的城里人也赶来赏景,许多人把这叫‘小西湖’,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村民们告诉记者,环境好了,大家尝到了环境改变带来生财机会的甜头,现在村里人人爱卫生、个个讲文明,别说乱倒垃圾了,见到地上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

垃圾不落地成常态

每天清晨7时许,村民王忠富都会准时出现在“小西湖”的彩色步道上,但见他左手提着编织袋,右手拿着把铁钳,边走边将散落在湖岸草地上零星的垃圾收纳好,分类装入垃圾桶。王忠富是村里的义务保洁员,在“小西湖”像他这样的义务保洁员有20多个,每天这些义务保洁员,随身一把扫帚和铁钳、一个袋子在景区流动作业,成为“小西湖”环境卫生和文明的守护人。

“仅仅依靠这些义务保洁员,难以保证整个村垃圾不落地,毕竟来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泉塘村支书文家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日均人流量有3000人次,要让垃圾不落地成常态,需建立起长效机制。目前,我们实行由镇、村干部带班,保洁员分区负责,对垃圾进行分类。针对节假日游人多的情况,义务保洁员会到景点进行文明劝导。同时,针对乱丢垃圾的游人,采取“丢一个罚十个”的办法,引导游人自收垃圾;对主动捡拾垃圾者,通过在抖音发布等方式给予表扬、点赞。

针对沿湖摆摊设点带来的卫生问题,镇、村两级采取划定区域管理,在沿湖的入口处,投资近200万元建起美食特产一条街,商户免交租金进场,每天只需交12元左右的电费和垃圾处理费。

村民文剑波告诉记者,村 里倡导“垃圾不落地”,一开始村民有点不适应,但是经过近3年的推行,大家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现在“爱干净,讲卫生”“垃圾不落地”已深入人心,村里的小孩也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习惯。

更多与上栗泉塘村:小山村荡漾文明新风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