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巴南遛了一趟,在麻柳南坪坝露营看星星、逗牛,把人家牛给吓跑了;在木洞老街寻觅老城故事;在木洞河街看一场盛放后的格桑花海;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坝村撒欢、看飞机;最后提了两大袋中坝村农民伯伯自家种的蔬菜回家。
还忘了一件事儿,去了木洞一定要来一碗木洞豆花儿饭!
说到这个木洞豆花,我们要从清朝康熙年间说起。据传,康熙皇帝一次微服私访时和随从来到一家豆花馆,看锅里一半是豆浆一半是豆花,感觉很惊奇,便叫店家端一碗上来尝尝,见豆花色泽白嫩,口感绵实,蘸水味香而麻辣,当场拍案叫绝,并起身题词“天下豆花独一家”。
皇帝到这里吃豆花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找店主拜师学艺的人很多,豆花馆很快发展成了有一条街,同时也带动了木洞的经济相当一段时间。但随着民国时期战争频起,木洞豆花走向衰落,直到后来新中国成立,木洞豆花又开始生产经营,而今木洞豆花已经是当地一大特色,可以从早上吃到晚上,不过大多数豆花馆只做早上和中午。
传统的豆花做法,都是手工磨,选择非转基因黄豆,提前泡十个小时左右,推磨磨碎黄豆,以前尝试过,推石磨豆花特别费时费力,一般要两个人效率更快一些,一个人推磨,另一个人坐在磨边不远处,磨杆转过去的同时,马上舀半勺豆子半勺水放进磨孔里,如此往复,推磨的要是累了,换舀豆子这个人去推。
白嫩嫩的原浆就从两块石缝中间流出来,流进提前准备好的容器里。尔后用白布过滤,浆水倒进锅中,大火烧开后用胆巴点豆花。豆花点好后,就用小火煮着,此时火候的掌握也是非常考技术,火太大,豆花易老水易苦,火太小,豆花则凝不起易粉。木洞人民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总结出了“八好三清”的豆花标准,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还是很多人觉得要石磨推出来的豆花好吃一些,但在实际豆花制作过程中,电磨凭借着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而逐渐代替石磨,只有在偏远的农村才能找到这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恐怕现在谁家要用石磨推豆花,街坊邻居都要赶来看稀奇的吧!
木洞豆花已然成� ��了木洞镇不可或缺的文化特色,融入到百姓们的生活里,牵扯不开。豆花上来了,和着用青椒或者是红椒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蘸水,再配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巴适得板!当地人是这样说的,“木洞没得豆花店,只有豆花饭”。
豆花饭瘾一来,外地游客甚至是城区的人也要驱车来木洞吃碗豆花饭才走。不说了,今晚上要去中坝村露营,明早豆花饭安排起!
我是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小威,你吃过木洞豆花饭吗,对石磨豆花转变为电磨豆花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