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清城“第府一条街”列入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2023-09-05    2771 浏览

随着清远南门口改造接近尾声,清远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也逐渐从案头走向了实际。记者今天从清远市空间规划信息网获悉,《清远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划定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批后公告已向社会公示,清远拟划定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在重点地段深化城市设计,清城和清新两区的3个片区和22座历史建筑均在此列。

近年清远城区的建设步伐高歌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自古被称为清城“第府一条街”的下廓后街遗存的部分岭南古居建筑的命运,特别是如何令它们免于城建的拆迁,为清城保留最后的历史身影,成为众多市民热议的话题。

旧清城府邸大院一条街

据清远文史部门考证,比邻北江的下廓后街曾被称为“第府一条街”,大致形成于清代中期,清朝时,它素来是清远达官显贵所住地方,其时下廓后街就居住着郭、李两大家族,由于两大家族人才辈出,相继出现达官显贵,各建以官衔称名的第府,计有御史第、宪第、朝议第、朗官第、御林第等,分布在2000多米的街道。20世纪八十年代,第府建筑被拆除,麻石被挪作他用。现状保存部分原风貌建筑,具有保护并恢复原风貌街区的意义。

据老辈清远人回忆,其中尤其以御史公祠规模为甚,其建于清嘉庆八年,比广州陈家祠还早建90年,已有200多年历史。门口就有3米高、2米宽,一条20多厘米高的大门槛,又大又厚的黑色大门。整个门楼足有6米多高,门前左右各有一石狮子,经过几级台阶,跨过门槛,进入门口大厅,厅内插着几块高脚牌,写着“肃静”、“回避”之类。进门后,是一个篮球场大的鱼塘,四周砌有一米高的青砖基围,寓万事有余之意。后面则是用花岗岩石条铺设而成的大广场。所用之才无不雕梁画栋,尽显官家气派。三进之后尚有几百平方米的空地,种有红棉树,占地之大为令人瞠目。

据草案公示文件,下廓后街历史文化街区基地位于清远市凤城街道办事处下廓后街社区,辖区面积约0.2平方公里,人口约3728人,通过实地调研得知,建筑约有375间,现状建筑高度参差不齐,较为混乱,新建建筑多为高层和多层,而民居则以底层为主,且分布集中,而且建筑质量较差。

老街区范围内巷道宽度不一,大部分巷道较窄(宽度不超过2.5米),原巷子铺装多为麻石,近年由于人居环境整治大部分巷子被铺上混凝土路面,麻石巷子仅剩三条;基地范围内宽度2.5~6米的巷子有古巷尾、方伯里、永安里。基地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仅有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两座公共厕所。缺乏社区公园、停车场、活动中心、集散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文化街区规划范围约43000平方米

据介绍,清远下廓后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 �43000平方米,核心保护区面积约16792 平方米。根据现状情况以及发展考虑,规划为古巷尾风貌商业主街区、清远市特色美食街区、永安里传统文化街区、方伯里特色街区、民居客栈区、武术文化体验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区以及配套的公共建筑(包括社区服务办公楼、历史文化展览馆、公共厕所等)。

根据街区风貌、功能需求、等总体规划改造内容包括:原有街区扩宽、休闲广场规划、纪念牌坊、纪念主题雕塑、风貌建筑修缮、风貌建筑恢复、沿街建筑立面整饰、巷道铺装、景观节点、绿化亮化等,再现明清时代的岭南江城历史风貌。

专家就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保护和修缮。

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4米以下,其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与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核心保护区内应保护原有的传统街巷肌理的整体风貌;传统街巷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和街巷边界,地面铺装保持现状青石板路或逐步恢复其传统特色。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曹菁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曹菁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

更多与清城“第府一条街”列入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