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西江悦鱼,喜欢一个人发呆,看书,行走。让我们一起去山水田园,烟火市井里,体验红尘的活色生香,感受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百态人生。
虽然有人说:“东部有周庄,西部有李庄”。以“传承文化有功绩,工艺四绝堪称奇”的理由,把李庄与家喻户晓的周庄并列,实际上李庄只是四川宜宾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小镇,在全国范围内也还只能算是名气比较低的一个古镇。
李庄古镇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镇,“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金沙江与岷江在这里交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李庄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这里就是古僰人聚居的地方,属于古僰国、僰侯国。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设置南广县,县治就是今天的李庄。清咸丰时李庄是南溪县最大的场镇。
李庄依江而建,靠水吃水,是一个依赖于长江而繁荣发达的古镇。南北朝时,李庄就已经是长江沿岸货物的集散地。桐油茶叶等西南特产和丝绸陶瓷等江南货物在这里交易中转。操着南腔北调口音的客商在这里往来贸易。
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今天的李庄古建筑群依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李庄的房子大多都是清一色青砖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连成片。完美地展现了明清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
李庄的建筑代表是“四绝九宫十八庙”,“四绝”就是旋螺殿、奎星阁、百鹤窗和九龙石碑。
旋螺殿位于李庄古镇南面的石牛山上,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开始修建,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称为“文昌宫”。主殿是亭阁式的全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状,八个面都用斗拱重叠再右侧转到顶,呈现旋螺形状,所以叫做“旋螺殿”。
旋螺殿经历了400多年风霜雪雨,期间还有地震洪灾,到现在仍然保持完好,屹立如初,充分证明了古代工匠们的 精湛技艺。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大加称赞:“其梁柱结构之忧,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建于清光绪初年的魁星阁,同样是全木结构,三层建筑。梁思成先生对魁星阁的评价非常高:“上海到宜宾2000多公里,长江边建造的最好的亭阁。”
张家祠堂是李庄到现在为止,保留得最为完好,同时也是品质最好的民居建筑。
它最为著名的是“百鹤祥云”窗,是用整块上等楠木雕刻的五十扇窗页(保存到现在的只有二十四扇),每扇窗页上各有不同形态的仙鹤两只,共一百只。
这些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仙鹤周围清寒装饰有飞彩流云,技艺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
根据李庄《张氏宗谱》的记载,每一扇窗门的雕刻就只是工价就需要白银14两,要知道清朝时期一个正一品官员,一个月的俸银也才只有15两,再加上原材料本身的价值,每扇窗页的造价就更为可观。
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也就是现在的慧光寺,修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组成。
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重檐歇山式房顶,屋檐下装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看起来气势恢宏。
禹王宫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的台基上雕刻有古代戏剧故事浮雕。
禹王宫最为珍贵的当然是被誉为四绝的九龙石碑,因为年代久远风化严重,所以现在装了玻璃加以保护。
李庄的声名鹊起,被人拿来跟周庄相提并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庄成为了民国政府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
1939年,李庄镇的乡绅忧于国难,共同发出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到了李庄。
一大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
“国难不废研求,六载清苦成巨制,室陋也蕴才情,百年佳话系大师。”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
李庄也因此和重庆,成都,昆明并列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被文化界誉为“传统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一花二黄三白”是李庄的传统美食,“一花”就是各式各样的花生,“二黄”就是黄辣丁鱼和黄粑“,三白”就是白肉、白酒和白糕。
李庄的“大刀白肉”上过多档美食节目,至于白酒,宜宾号称酒城,五粮液享誉中外,喜好这一口的不妨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