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墙边,流水小桥旁……乘着高铁从龙里北出站后,沿龙山大道一路前行七公里,便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龙里县龙山镇龙山社区。
南下两广,东出三湘。这座距离省会贵阳21公里,幅员面积近302平方公里的乡镇,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大道两旁的桂花香便随着初秋的风,一阵阵扑鼻而来,令人欣喜。
路边一字排开的古典小楼,虽没有斑驳的墙体,却彰显出一股年轻的朝气和一种等待被“唤醒”的静谧;车行而过,山体上的金色龙头吐出飞瀑,崖壁石刻的“龙里”二字跃然眼前。关于变化的欣喜,自此而始。
“这算是我们龙里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也是龙里旅游的代表性窗口形象,叫‘云从飞瀑’,平时来打卡的游客还是很多,节假日,路边的停车位更是一空难求。”龙山社区总支部书记王德平说。
身为土生土长的龙山镇本地人,王德平在龙山社区工作已10年有余。这10年,他既是家乡变化的见证者,又是家乡建设的参与者,“以前还没修好这些设施前,周围只有一条土路,出门真的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回想当初,王德平仍记忆犹新。
改变,源于2008年。那年,龙山镇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龙山社区辖属范围环境面貌得到初步改善;2018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龙山社区以“近郊休闲游”为主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重点打造休闲度假、娱乐观光、民俗体验、文化传承、宜居宜游宜业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2021年,龙山社区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随着社区内厉家庄片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周边许多村民看到了商机,都选择回来自办农家乐和民宿等,尤其一到周末和节假日,生意非常火爆。”王德平向记者介绍,社区的农家乐产业从刚开始的零星几家发展到如今有40多家,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和“农家乐协会党支部”,更好地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车行驶进厉家庄,站在高处往对面看,朵花河穿境而过,“龙门镇”武侠文化主题公园沿河而布,依托河道两岸的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龙里莲花湿地公园巧妙布局喷泉、石雕、步道等设施……这头人间烟火气,那头鸟语带花香。
欣喜,不止于此。除却农家烟火,另一头的水乡悠韵令龙山社区的民俗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
这就是建于2017年、于2020年国庆开园的贵州龙里水乡旅游生态城,水乡将龙里“寨-驿-卫-城”的变迁历史作为切入点,融入多个故事线索,从而将贵州历史、民俗、艺术、商贸、物产、多民族文化,通过驿路文化全面展现,以小见大,从而打造“国际休闲水驿,贵州旅游门户”的全新定位。
漫步水乡,小雨蒙蒙,星星点点的木船游弋河间,颇有一出江南水乡的自然悠韵之感。“我们水乡里还有大型文旅品牌《龙乡水里·贵秀》表演,剧场可以容纳约1600人同时观看。”向导告诉记者,《贵秀》剧目采用先进的创编理念与现代舞美高科技融合,将生命的起源、历史、民风民俗、歌舞等极具贵州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注入,全剧有《沧海桑田》《山水传奇》等6幕场景,旨在打造成为一张代表贵州演艺市场的文化新名片。
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和龙里悠久的旅游资源底蕴,近年来,龙山社区累计接待游客50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5000元以上,带动全镇61户194人脱贫致富。通过乡村旅游助力,龙山社区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更进一步。
>>>>>>>>>>
延伸阅读
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三批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其中,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盘江镇、毕节市织金县官寨苗族乡等4个镇(乡),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倮么村、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贵阳市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遵义市湄潭县鱼泉街道新石社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龙山镇龙山社区等7个村入选。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文字编辑/曹雯
视觉/实习生 惠仕维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