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
八角楼,位于邻水县鼎屏镇西北550米的银鼎山,是邻水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邻水八景之首“鼎山远眺”,八角楼就是最佳观赏点。在山崖矗立、陡峭险峻的银鼎山八角楼脚下,相距不到300米的“凼凼湖”和“一碗水”分别是县委县府所在地。到邻水观光,不上八角楼,就等于没有真正到过邻水。
八角楼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有300多年的历史。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知县姚鸿烈登山遐游,觉“天地精英灵气之气郁勃于山谷”,决意置一“春夏游宴之所”,于是,在“其色如银、其形似鼎”的银鼎山顶平石上建成草亭,这便是八角楼的雏形。嘉庆二十年(1815年),知县吴秀良将原有草亭改建为八角亭。300多年来,八角亭几经兴废,多次重建。后来,由亭建楼,建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望远的兴致在于远眺八方。虽增楼层,但八角不减,八个角暗含胸怀八方之意。站在楼顶远眺,云绕群山间,薄雾列其下,俯瞰邻水城,若隐若现,亦远亦近,仿佛置身于空中楼阁,缥缈梦幻。到二十世纪末,年久失修的八角楼已成倾危之势,1999年得以重建。重建的八角楼有7层,高约30米,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竣工。
八角楼,记忆中,印象深刻;心目中,分量很重。因为它,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我是全乡6个预选上的学生之一。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客车,第一到县城,心情特别激动。进了县城,迫不及待地到处逛,新鲜、好奇代替了临考前的紧张、焦虑。高考刚结束的大哥说:“进城来,一定要去银鼎山八角楼看看,那是全城的制高点,景色最美。”在大哥的带领下,我们一起上银鼎山、登八角楼,陶醉在姹紫嫣红、林木蔚然森秀中,流连忘返。游玩了一下午,早把老师约定时间讲题的事抛到九霄云外。那年的中考数学题有两道20分的题,老师重点讲解了的,而我则错失良机。作文原本是我的强项,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脑海里总是浮现银鼎山的秀色、八角楼的美景,本该将材料作文中的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写作,却没有改,30分的作文得了零分。最后,我的中考以18分之差落榜。一想到自己贪景误事,心就隐隐作痛,后悔不迭。八角楼,成了我败走“麦城”之楼。这样说,实在是“不会划船怪河弯”,八角楼之美之韵何罪之有呢?
说八角楼分量重,那是因为,它饱经沧桑,见证了多少朝廷更迭宦海沉浮,见证了多少文人墨客倜傥风流,见证了多仁人志士热血抛洒,见证了多少人世间悲欢离合,见证了县城的历史变迁与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因此,八角楼不仅仅是一座标志性建筑,也不全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休闲娱乐的一座亭楼,它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是邻水三山两槽、1919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种图腾、一种精神寄托,八角楼的基因早已根植在邻水血液里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在邻水,不知晓八角楼,是孤陋寡闻的表现,八角楼的兴衰牵动着邻水人的心。八角楼,是一座楼,但已不是一座单纯的楼。
自从第一次登上八角楼,其后不知去过多少次,每一次都有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家居县城,逢节假日,倘若要外出游玩,想到的就是爬银鼎山、登八角楼,百去不厌,乐此不疲,哪怕是去走一走看一看,心也释然。潜意识中,似乎有一股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我。静默细想,不为别的,只为去重拾曾经留下的足迹,去寻找曾经美好的梦想,去领略清幽迷人的景致,去触摸都市发展的脉动。登顶八角楼,有“君临天下”而“小天下”之气势,有荡胸开襟、神怡心旷之愉悦。
又一个周末的上午,天空零零星星洒落着雨粒,我踏着轻快的脚步,怀揣久别重逢的心情,紧随如织的游人,从银鼎山下拾级而上,来到八角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新闻界泰斗、著名新闻教育家甘惜分教授书写的“八角楼”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楼柱两边的台沿上,各有一尊青砂石狮子瞋目含珠护卫。抬望眼,八方白墙银柱、琉璃蓝瓦、三层翘角飞檐的阁楼气宇轩昂、直插云端、静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环顾四周,翠绿掩映、芳草萋萋,啾啾鸟鸣入耳,处处勃勃生机。忽然,楼上传来阵阵歌声,寻声移步,见二楼阁台上,里外三层人头攒动,五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手持歌谱,在合唱《走进新时代》,说是准备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年人歌咏比赛。他们脸上荡漾的幸福笑容,感染了每一位游客。继续沿着楼柱螺旋式地攀升,终于到达楼顶,眼前豁然开朗,觅一空隙,倚栏远眺,巍峨壮丽的华蓥山横亘绵延于天际,铜锣山似卧龙驾雾在东方。俯瞰县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玉带绕缠,像仙女披着薄如蝉翼的轻纱,伫立在两山之间,妩媚动人,又略带羞涩。没想到,几年时间,邻水变得如此秀美,成了旅游胜地。作为邻水人,我感到欣慰与自豪。
如今的邻水,无论是东槽还是西槽,到哪儿都是风景,看哪儿都是美的,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流连。众多的自然景观与文化留存,共同丰富和滋养着邻水这座新兴而古老的城市,八角楼这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一定会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广安日报
更多与邻水文化地标——银鼎山八角楼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