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榕江这些神秘的村寨,你去过几个?

2023-09-17    2546 浏览

宰荡侗寨

9y74knan1sjhs7j81652.jpg

宰荡村坐落在距榕江县城26公里的大山之中,村民均为侗族。环村周围古枫挺立,竹林婆裟掩映,小溪潺潺流淌穿过寨中,村寨与山林相依,田园与山寨相连,好一派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寨边有花桥两座,连接山间的青石板古道 ,错落的溪沟、水塘纵横寨外。居住在此的侗家女性有一缕青丝绕银花那独特别致的发式,有一幅幅蝉虫蜂碟缀满袖、花鸟依树落满身的艳丽女性服饰,使人叹为观止。他们所居住的干栏式木楼,在房屋建筑上仍保持着古老百越民族干越支系的侗族传统建筑风格特色,而且依然保留完好纯朴而有韵味的民族风情。在这里最吸引诱人的是侗族大歌,歌声中有清亮与浑厚,刚劲与柔合。演唱一般在鼓楼里伴着篝火男女集体尽情对唱,演唱时无伴奏,无指挥,一领众合,节奏轻重缓急有序,音调高低协调,和声自然协和,旋律优美,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气势磅礴,是世界音乐殿堂中高雅艺术之珍品,这里还沿袭保存着古老传统“行歌坐月”的恋爱习俗,用果吉伴奏情歌,情调高雅、情趣幽默、浪漫。

位于宰荡村内建于清代的侗族鼓楼,外观雄伟,造型独特。鼓楼底层周围配制有花窗,窗格上雕刻的各种花鸟图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宰荡侗寨被誉为“歌的海洋”。

阳开苗寨

wu865hp3908bg06n4tqs.jpg

阳开苗寨系榕江县计划乡计划村七组,是坐落在月亮山区腹地的苗族村寨,苗族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保存完好。阳开苗寨距乡政府所在地24.5公里,距县城71.5公里,有耕地42亩,林地1700余亩,全寨有韦、龙、朱三姓共17户71人,都是苗族,有民居17栋,粮仓11个。通寨道路为一条长约3里路的山间小道,步行约需30分钟。村寨远离城市和工厂,生态资源环境优美,视线范围内为美丽的梯田和森林。寨内建筑布局整齐自然,民居、粮仓、猪牛圈等均保存着良好的传统建筑风格;村寨四周森林植被茂盛,两条小河交会寨脚,寨头寨尾古木参天,竹林芭蕉映衬;游客鲜至,入村,出村、上山劳作的乡间小道幽深、古朴;村寨仍保持传统的农耕生活,全寨养黄牛45头、马3匹,主食大米,种植传统的稻米,家庭收入靠轮流打工、捡桐油籽、培植木耳、出售黄牛及其它山货等。

2015年法国央视2台纪录片主持人洛佩斯和法国喜剧演员科尔尼拉走进计怀村阳开苗寨,拍摄电视纪录片《相约未知地带》最新一期《走进贵州苗寨》。法国电视纪录片《相约未知地带》-《走进贵州苗寨》在法国电视二台4月12日晚黄金时间播出,523万法国观众收看节目直播,引起热烈反响,拍摄地榕江县阳开苗寨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已陆续有千余人探访这个“感动法国的最美苗寨”。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原则,生产生活方面,山民在敬畏自然与征服自然中,过着田园牧歌式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栽完秧,就下河去打鱼,收完稻谷,就上山去打鸟。”

小丹江

7k5lfx63gvzc3ixb32qk.jpg

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麓,雷山、台江、剑榕江四县交界处,有一片原始森林广袤而神秘的地方,被誉为雷公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榕江县平阳乡小丹江。2014年,被国家民委列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旅游特色村寨”。也是州委、州政府确定的“环雷公山旅游精品线”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自驾游的首选地。

苗族居住在小丹江已有2000多年历史。小丹江苗族是蚩尤的后裔,由于涿鹿蚩尤战败,被逐出中原,离开黄河下游、山东、江苏海滨老家后,向安徽、江西迁徙,再沿南领山脉西行,达到广西、又沿都柳江北上,到达榕江一带住很长一段时间,后因人多地窄,他们继续北迁,来到雷公山山脚下风光秀丽的小丹江定居下来。他们伐木为屋,开山造田,发展到九千地七万寨的繁荣景象,后来人多住不下,一部分迁往雷山,一部分迁往台江、剑河。小丹江是苗族迁徙的一个重要聚居地,一个古驿站。

小丹江依山而座,旁水而落,小河围绕而过,四面环山,青山竹林苍翠环抱,自然景观奇异无比。“七姊妹打岩”、“雷劈岩”、“鸡冠岭”、“嗓子洞”、“四道瀑”、“凉风停”、“龙塘”等景观星罗棋布,原始森林层峦叠嶂。小丹江沟壑纵横,林木葱茏,森林覆盖率达83%,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小丹江所在的雷公山素称“植物基因宝库”,是许多种古老生物的“避难所”。经考察4,境内生物种类近2000种,动物132科518种,国家保护动物23种。是长江

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两江”的分水岭。境内江湖溪流水质纯净,几乎可以直接饮用。无污染的绿水青山,清新湿润的富氧空气,使小丹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心灵家园”。

小丹江堪称“百节之乡”。民族节日几十个,最具代表性的是招龙节、祭桥节、吃新节、苗年节等。这些重大节日,充分展示了小丹江多姿多彩、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节日期间,人山人海,盛装艳丽,笙歌宣天,舞姿翩翩,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由神秘的招龙封寨洗礼仪式、招龙迁徙展示、长街龙宴、火把迎龙狂欢等组成的民间传统节日招龙节,以芦笙会、万人游方歌会等形式,展示了现代苗家人生生息息、自奋自强的精神。节日里芦笙舞豪放激情,舞步奔放欢快;以花草、鸟凤、龙鱼等吉祥物为图案、五彩斑斓的女性盛装精致美丽、大气飘逸,色彩鲜艳夺目,展示了美丽和富贵。再加上独具风格的拦路酒、拦门酒等接待礼仪,令人心醉神秘。

当你踏上小丹江这块土地,无须导游,无须介绍,你会被这里秀丽的山川、古朴的风情、厚重的文化深深震撼,你会被这里少数民族群众浓郁之情、缠绵之意感到而流连忘返……

小丹江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季景色各异,春天百花竞艳,夏季万木争荣,秋季堆金积玉,是个令人魂牵梦萦的绝佳旅游之地。

乌公侗寨

kc059e669745214f19wk.jpg

榕江乌公侗寨,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坐落在苍翠的山脚下、碧绿的轻河边,是一个少有人涉足的地方。位于贵州省榕江县北面,距县城60公里,距寨蒿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这里的侗族琵琶歌悦耳动听,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贵州省侗学会评选公布的第一批27个“魅力侗寨”中,乌公侗寨榜上有名。

乌公侗寨,是环雷公山苗侗风景名胜区小丹江—乐里—瑞里—乌公—晚寨的一旅游景点,是榕江四十八寨的典型代表村寨。乌公侗族,属四十八寨侗族支系,侗家吊脚木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吊脚木楼是侗民居室,是侗民族建筑特有的风格。

寨子四面群山环抱,山坡植被茂盛,四季长青,清澈的河水从寨前蜿蜒流过,寨脚榕树似巨伞,覆盖河岸,常年郁郁葱葱。乌公侗寨侗族服饰为对襟无领无扣宽摆上衣,下着百褶短裙,裙前罩刺绣围腰。民族节日有六月六、吃新节、过侗年、六年一次的“济间”节。民间口头文学有杨姓坐寨传说,鞭打马颈坳传说。乌公是早于安徽凤阳八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乡村。

三宝侗寨

au7y0oz60d6x2a0188pl.jpg

三宝侗寨,位于榕江县城车江万亩大坝上临都柳江之流寨蒿河畔,是中国侗族最大聚集区,素有“千户侗寨”和“天下第一侗寨”美誉。民间传说,在寨蒿河床里,分别有上、中、下三块灵石,“三宝”因此而得名。沿河190余株,组成罕见的古榕群景观。榕树形体高大挺拔,枝干粗长,遮村掩寨,跨河映桥,与当地山光水色、民居村舍融为一体,组成苗山侗水特有的视觉景观。

三宝侗寨是中国苗侗文化祖源地,是榕江苗山侗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三宝侗寨共有4500多户,2万多人口,其中中宝片区尤以侗族文化遗产异常丰富,有 “萨玛节”、“侗族琵琶歌”、“珠郎娘美”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萨玛节”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国之最,是侗乡最大、最神圣、最古老的民族节日。“萨”是侗族最大的祖先,每年初春,每寨都过“萨玛节”,核心是祭祖,传承着母系氏族社会遗风。车江大坝地势平坦,水源丰富,良田万亩,物产丰富,一年四季耕作不休,盛产西瓜、甘蔗、荸荠、有机蔬菜等,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也落地坝中,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基地。来到三宝侗寨,可游万亩大坝与古寨,览古榕山水之奇妙,听远古天籁之音,品天然有机之极品,可谓进入人与自然和谐之乡。

空申苗寨

2k99p5h0ce4vhc6n8l0z.jpg

空申苗寨位于榕江县西北方向94公里的两汪乡,是超短裙苗族的故乡,全村寨有215户,约1000人。空申苗寨以苗族妇女的超短裙服饰而著名,6尺长的裙子,只有5寸宽,层层叠叠缠在腰间,故被外界称为“世界超短裙之乡”。

关于空申超短裙也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相传空申人的祖先由于战争迁徒到了两汪乡的一坐山上,并决定在此安身立命,取名“空申”。他们的祖先初到此地时,生活艰难,以树皮做帽,围芭蕉叶成裙。后来,他们学会了纺织,就照着芭蕉的叶脉形状做出只有5寸长、无花纹图案修饰的百褶裙。山高坡陡,妇女们穿着5寸短裙上坡下田,跋山涉水,很是轻巧方便。就这样,5寸短裙被代代传袭下来了。

空申苗族勤劳手巧,她们所做的裙子,除绣花丝线和衬底用的绸缎外,均为自种的棉花,自纺成纱、自织成布,自染自缝而成。所穿的衣服袖口大而短,领口满襟,多数镶有色彩艳丽的栏干和绣有精美的图案,穿着大方。青年妇女还配上一副绣有精巧鲜活的鱼、虫、花、草等图案的围腰布,抄上腰间,配上银核,银花鬓夹,银耳环,银项圈,银手镯等银饰,更显犹如天鹅秀态、风姿绰约。空申苗族妇女服饰质朴而富有韵味,制作工序之独特、超短、较厚、较硬等特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用于绑腿的花布绣着花、鸟、虫、兽以及各式各样奇怪的图案花纹,上衣服饰配上“叮咚”的银项链、银项圈,更是有着原始部落生活的遗韵。

超短裙苗族也有许多别具特色的习俗,最为有特色的就是他们的婚恋习俗茅人节,又称“爬茅人坡”或“插茅人”,苗族称为“劳莎丽”。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保留了古时群婚习俗的残余,成为两汪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风俗节日。相传,以前生活在当地临近村寨间有互不通婚的习俗,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远嫁和远娶。但是,青年男女们在平日的交往中产生了感情,却不能结为夫妻。在每年的三、四月间,即农忙季节里,远嫁的姑娘们都纷纷回家帮忙,年轻小伙子们借此机会,在原来她们交往的坡上用嫩绿叶茅草做成人形,插在坡上,向姑娘们发出信号,表达相思之苦。远嫁的姑娘们于是三五成群,往山上而去。在坡上,他们以对歌的方式向对方表达自己多年来的相恋,相互倾诉相思和无奈,鼓励未嫁未娶的男女青年们要冲破世俗的禁锢,追求自己的幸福。

加宜苗寨

25z7c26c00jtozxgo730.jpg

加宜村位于贵州榕江县西南部月亮山腹地的计划乡东北面孔明山脚,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自然寨,距县城51公里,距乡政府15公里。平均海拔826米,有14个村民小组,379户,1698人,全年积温5544℃,平均气温15.2℃,降水量1506毫米,无霜期262天,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该村以粮食种植为主,以旅游服务业为辅。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面小康创建,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实践活动中,该村作为美丽乡村项目示范建设重点打造村,该村两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认真梳理思路,找准发展路子,确立了“保生态、美环境、发展果、扩养殖、兴旅游”的发展路子,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向小康生活迈进。

加宜村历史考古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建筑风貌别具一格、旅游资源丰富,“森林中的古战场”--孔明山,集原始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科研、考古、探险及三国历史于一山,皆遍布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名贵中药材众多,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腰带田一片连着一片,层层叠叠,雄伟壮丽,形态各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村寨结构别致,红色旅游文化与原生态苗族文化相得益彰,山村吊脚楼与层层腰带田朝相辉映,构筑出一幅幅描绘“山清水秀的生态走廊、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的壮阔画卷。

大利侗寨

4yk24z1721ruzx0um891.jpg

大利侗寨位于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境,坐落于利洞溪畔的深山幽谷之中,距省城东南约230公里,距县城东北23公里,距贵广高铁榕江站仅14公里,是一片远离尘埃与喧闹的净土,是一处让疲惫心灵得以憩息的最美家园。大利四围青山,古林苍苍,翠竹连片;寨外有古楠木林,遮天蔽日,风生鸟语;距村寨三华里的地方有一龙潭瀑布,竹林、古树林掩映环抱的溪沟交错纵横,从龙潭瀑布流出的溪水穿寨而过,在村寨上下周边有五公里以上的原始森林植被和众多溪流。距村寨一华里的地方,有一座清代图案别致、雕工精细的石雕古墓。

村寨楼房建筑除常见的侗族吊脚木楼外,还有颇具地方特色的四合木楼。现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四合木楼,始建于1781年,至今已有220年历史,它占地260平方米,楼高16.6米,宽14米,进深18.4米。寨中还有大小不同的五座风雨桥,实为侗乡所罕见,最长的风雨桥有30余米,最短的有10米,高3米左右,均为木质结构,顶篷以青瓦覆盖,有的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寨子充分体现了侗族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老人护村,古木佑寨”的传统理念。村寨仍保存和流传唱侗族大歌、演侗戏的习俗,寨子里有老年大歌队(60岁以上),中年妇女歌队、少年童声歌队。仍然传承男女青年“行歌坐夜”、对唱牛腿琴歌、牛腿琴说唱故事、“祭萨”、“哆耶”、“月也”等众多丰富有趣的民间习俗和文化活动。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个性鲜明、突出,是原生民族文化和原始自然生态完美结合、具有很高文化旅游价值的典型民族村寨。

大利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因之文物古迹甚多,有明代古萨坛1座,有清代中晚期古民居29幢、古粮仓10座、鼓楼1座、花桥5座、古戏楼1座、古井6口、石板古道4条、古碑3通和型制奇特的石雕古墓2座,另有古树128棵。独具韵味的传统节日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吃新节,美食有糯米饭、盦肉、盦鱼和烧鱼。大利的侗族大歌属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12月,大利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年被榕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贵州省誉为贵州省“魅力侗寨”,2012年6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贵州省“百村计划”保护工程贵州省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示范村寨”,同年12月被国家住建部公布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2013年3月大利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3月,大利侗寨被国家住建部公布为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同年6月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51个保护利用综合试点的传统村落之一。

摆贝苗寨

ft3f8lq9gx89q1i6v9yj.jpg

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距榕江县城53公里,全村共10个村民组,是月亮山中最古老的苗寨之一。史志记载为明代由广西大苗山沿都柳江迁入,历史悠久,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现已被定为黔东南州苗族民俗风情村寨。这里以服饰色彩艳丽、图案奇特,精细刺绣的百鸟羽毛服著称。

百鸟羽毛服,当地人称为百鸟衣,它由羽毛裙和花衣组成,服饰色彩艳丽,图案古朴奇特,反映了苗族人民灵巧精细的刺绣工艺和独特审美情趣,羽毛裙和花衣都以家织土布为底,绣有平花,且精巧装饰而成。其胸兜、围腰等部件多绣各种花鸟、虫、鱼、蝴蝶等动物图案;而衣或裙脚吊满白羽毛;百鸟衣之所以诞生在摆贝,主要与当地苗民祖先的狩猎生活和信仰有关。因为苗族相信保留鸟毛仍然可以得到鸟,同时也是一种炫耀,所以把鸟毛用在妇女的盛妆上。以后随着狩猎生活的结束,鸟毛改成了鸡毛。古时,该服饰专为祭祖活动(即“牯藏节”)和跳芦笙舞所用。被誉为“苗族穿在身上的史诗”。

除了百鸟衣,摆贝还保存有完好的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有苗族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牯藏节”。有舞姿豪迈、节奏轻快的“古瓢舞”。还有罕见的苗王古墓(苗族自古未建墓)以及干栏式长廊吊脚木楼等人文景观,因此,被许多专家和学者称为“露天的苗族民俗博物馆”。

八蒙水寨

z9h8sdzd0a4q95wsudl0.jpg

八蒙水族村寨是榕江县兴华水族乡的一个历史悠久、民族风情十分浓厚、环境非常优美的水族村寨,位于321国道旁,距县城55公里。在距今约五百年前,水族祖先就选中这块两江环绕、古榕拥抱、翠竹映衬之宝地安家落户。全寨幅圆面积10176亩,耕地面积474亩;海拔324米。

八蒙水族村寨古老寨貌保存完好,干栏式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古香古色,上千年古榕遮天弊日,具有特别风格的水族花桥点缀水寨;水族人装扮古老而朴素,老年男子或青壮年男人仍保留无扣长衫或大襟无领短衣或对襟有领短便装,水族妇女的盛装为“宫廷服饰”,典雅庄重,便装青素大方;水族风情古朴浓厚,有十分隆重的端节(即瓜节),各种节日举行赛马、跳芦笙舞、铜鼓舞、斗牛舞、浪漫青年男女情歌会、大型祭祖仪式等;水族传统文化十分叫绝,特别是水族古墓雕刻精美、图案生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墓雕刻的图案是水族人民远古迁徒及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更多与榕江这些神秘的村寨,你去过几个?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