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米。358米。
前者是思南四角山的海拔高度,后者是邵家桥镇海拔最地处——赵家坝一角。
春暖花开,伫立山花竞放的四角山山顶台地上俯瞰,款款而流的乌江顿失野性,仿佛释放出千娇百媚,与绿意萌动的山峦、黑瓦白墙的房舍、金光灿灿的油菜花等,组合成千里乌江一道炫目而低调的别样风景……
乌江岸边,四角山麓。
思南中学一角
楼宇林立的思州新城正在茁壮成长,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聚焦的目光,改写着思南的未来。
历史与现实的穿越:乌江文化坐标上的地标
源出乌蒙山的滔滔乌江,一路奔走至思南邵家桥镇,纵横镇境南北,东西两岸丘陵密布、沟壑纵横。地势东、西部较高,南、北部较低,自南向北逐渐倾斜,呈“V”形状。田畴相连,阡陌相通,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赏心悦目。“看得见山,望得着水,记得住乡愁!”这个地方在人们眼里美轮美奂。
全镇平均海拔600米许,东临乌江的四角山为最高峰,它是喀斯特地形地貌孕育的风物,山上峰峦叠翠,怪石嶙峋,呈南北走向,高于四周山脉,山脚至山顶海拔高差为500多米。山麓面临乌江、背依四角山的三角坝沿乌江一带山水相拥,自古以来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和文脉厚重的厚土。
前几年,当地林业部门组织力量通过调查,共查明四角山一带有植物种类有426种,其中,木本植物272种,草本植物154种。新发现木本、草本植物近50种,尤以四角山、黑河峡最为典型,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香果树、宜昌橙等。
乌江千古流,一去不复回……在山峦耸立、群峰披翠的四角山,多少往事已隐秘于历史的尘埃!在当地乡亲们口中,这座巍巍青山始终披着神秘面纱。
作者张勇(左二)在四角山采访
四角山?文笔峰?
逶迤30多公里的四角山,在思南人心中十分有分量,其北至思南县城大岩关、南到乌江思林电站大坝处,奔腾不息的乌江水环绕着从山脚一路奔流,千百年来四角山一带人才辈出,留下了无数历史典故和奇闻轶事。
据报载,70岁的刘大春祖祖辈辈生活在四角山南边乌江河畔,由于家境困窘他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但从小就爱好文学的他,结婚成家后参加了乡文艺宣传队,经常自编自演歌剧、花灯和舞蹈四处表演,并多次获得当地政府嘉奖。每每农闲时,他最快乐的事就是读书看报。1981年,他以四角山为背景开始了创作,历时23年凝聚其心血的《四角山传奇》脱稿,全篇分25个章回共26万字。
前不久,记者实地踏访四角山时,特意追寻钟情故园风土人情的刘大春,知情者相告老人已作古,耗费他大半辈子的文稿不知所踪。
像刘大春一样热爱家乡的大有人在。今年64岁的郭丰林是当地雷坪小学退休教师,长期关注以乌江和四角山为主的乡土文化。他退休后耕田种地之余,最大的喜好仍是如此。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他推荐思南文人墨客撰写的《四角山记》流传网络。现辑录附后——思南四角山,东卧印江,南枕石阡,北挽德江,西南诸峰,林壑优美,峰峦迭起,巍峨挺拔,傲视苍穹,故名四角山,或曰文笔峰也。山高千仞,地域200平方公里。峰回路转,屈盘如髻,巴水环流,云滃霞标,辉映日月,乃黔东北之形胜,思南胜景也。明嘉靖年间,川通知县罗国贤诗云:“突兀群山耸秀峰,天工巧斫玉芙蓉。红霞紫雾浮还敛,瑶草琼花翠复浓。”更有“四角文峰挥羽翰,乌江秀水浣征衣”的豪迈气概。
思南中学全景
山顶古有教庙,引无数佛徒香客前来求拜,焚香花纸,禅音不绝。晨钟暮鼓,响彻云天;山下有清流湍急,琼田玉界,映带左右,足以畅叙幽情;远望乌江,渔歌互答,鸥鹭闲眠。天容水色,楼台影动。溪桥细柳,万家掩映,令风妒月笑,长带东君。此地土肥水美,溪峡泉涌,成盈盈一湖,湖上石墙数道,墙门中开,屯也。乡人避兵乱之地。石墙、石门、水湖,乃神也。山水间,更有动听神话,神奇传说,扑朔迷离,魂牵梦绕,能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角山,乃思南文脉也,其山有灵,其水有魂。诗曰:“惟岳神降,生甫及申。”古人曰文笔峰,其义深远。山之灵秀,旷古遗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威震海内,古今圣贤,遍及黔山秦岭,古有朝廷大臣,今有护国良将,天下文曲,承载乌江;田秋、李渭、田仰、孙顺、董尚书、肖重望、敖宗庆、张守宗、郭石渠、程少珊、旷继勋、曾天暑、饶德俊、郭登敖、廖锡龙诸君,如星辰登空,光芒四射,中流砥柱,彪炳青史,为华夏崛起,鞠躬尽瘁,披荆斩棘,方显英雄本色,天地神灵,人杰涌现。今日祭山,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祈降神灵,前贤后继,络绎不绝,悠然心会,美哉壮哉?
思南中学校门
辛卯年春,乡人祭山,始有百人,尔后方圆邻里,数万登临,人山人海,洋洋壮观。为此,公议每年4月8日为登山祭神之日,并集资数万,勒石铭记,壮我山威,神灵庇佑,祈江岸物华天宝,文运长远!
四角山默默无闻见证了乌江的变迁。在以航运为主要交通的古时,思南从蛮夷之邦的一个小码头成长为重要商品集散地。四川、重庆、江西、陕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地的客商,溯乌江而上把食盐为主的生活用品运至思南及周边,再收购桐油、棬油、动物皮张等山货顺江而下经销各地。因此,思南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人称“小重庆”。
思南,乌江驮来的城市!来来往往间,不管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还是赤脚的纤夫,都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滨江城市,扎根下来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后来,就有了“八方商客溯乌江,三万"举子"出思南”之说。思南曾因富甲黔中,被誉为“黔中首郡”,累累记载于浩瀚的史料中。
乌江,贵州的母亲河。它带给思南不但是财富,还有源远流长的乌江文化,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美誉,名动黔中,声名远播。
“乌江曾是开启贵州文明的大通道,四方来客带来的儒家文化、巴楚文化等多元文化,与当地乡土文化相融相生,便形成了思南独特的乌江文化,在乌江流域独树一帜。”省土家学会副会长、思南县作家协会主席田永红这样表达,“我们要加强文化自信,勠力同心以此为新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溯乌江行船,过去从思南可抵达石阡、余庆等地,水陆路联动延伸到黔中腹地;顺乌江而下,经思南,过沿河,走彭水,越武隆,抵达重庆涪陵再入长江,走向山外。凭借乌江舟楫之利,思南曾因乌江而生,因乌江而荣。
据调查资料显示,思南乌江水利风景区为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由思南县境内的乌江流域及河段两岸可视范围组成的区域,规划面积为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该风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思唐古建筑群,九天温泉、万圣山省级森林公园等;同时,思南乌江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盐运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龙舟文化、土司文化等十分丰富,是思南全力打造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黄金节点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生动要素。
思南中学新校区
一路前行、穿越思南县城的乌江,纵贯思南县境78公里,鬼斧神工般造就了一道天然风景线。其中,巍巍四角山成为了思南人与梵净山媲美的地标,它也是当地百姓心中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乌江滋养了我们,四角山磨砺着我们,这里乡村旅游开放前景宽阔,我们期待开放四角山旅游资源带动大发展。”邵家桥镇三角坝村党支部书记田正洪为家乡的绿水青山而自豪,年过半百的他一直在为开放利用好四角山奔走呼号,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与田正洪观念对应的是,在三角坝村建设思南教育园区征地拆迁中,实现零阻挠零阻工零上访,群众积极期盼发展、支持发展和投身发展的热情彰显,从而加快了园区建设投入使用。
守望与憧憬的碰撞——全域旅游大背景下的觉醒
乌江(思南段)及其两岸风光美不胜收,似一轴山水长卷,浓缩了乌江的精华,颇具特质的思南自然风光与乌江文化相融共生、和谐发展,是贵州乃至全国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新地标。
在全域旅游大背景下,思南围绕“黔中首郡·乌江明珠”城市形象定位,以打造滨江山水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景城融合、教旅一体、产城互动”的发展路径,实施旧城提级改造、新区提速发展和景区品牌创建“三轮驱动”,以“乌江、温泉、石林、历史文化”四张名片为突破口,加快景区和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依托乌江山水和乌江文化,打造百里乌江画廊,弘扬乌江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如今,乌江是全国25条生态旅游廊道规划建设河流之一。它是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正是基于此,观察人士强调,把乌江生态文化有机融合旅游产业,开发旅游产品,围绕协调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构建中国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乌江生态经济转型发展正当其时。这位观察人士认为,构建中国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主要具有三大机遇——
其一,政策机遇,从宏观局面上看国家发展之态势,大力发展交通和文化旅游发展之趋势。乌江已纳入25条国家旅游风景规划廊道之一。从区域层面来说,大武陵山片区融合发展和贵州省委政府对乌江区域发展提上重要建设工程,乌江生态走廊是铜仁“两区一走廊”建设的重点。特别是思南、德江、沿河对乌江生态走廊建设持续高强度投入,为乌江生态经济大发展奠定基础。
其二,竞合机遇,大武陵源山区三处世界遗产地拱卫,梵净山正积极“申遗”,同时融入长江经济带,契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政策利好释放着活力。
其三,市场机遇,世界遗产地市场世界遗产地群铸就国家旅游市场;长江经济带市场;长江经济带成为自驾游最大客源地市场之一。贵州市场贵州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位列全国第一,旅游市场近八成为自驾游客。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牵引力不断提升。
“我们要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思南全域旅游大发展、大加速、大提质,炼就具有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朝阳产业。”该县决策层直言,“要以"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一带双核"为依托,全力以赴融入梵净山、凤凰、遵义、张家界、重庆大景区和多彩贵州山地公园发展中,着力打造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黄金节点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角山麓的田园风景
这几年,思南依托“乌江、石林、温泉、历史文化”四张名片,以休闲养生、体验感受为重点,以“一城一村”“一湖一峡”“一泉一林”为核心(“一城”,指有着20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的思南古城;“一村”指有着风水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千年古寨郝家湾;“一湖”指素有“百里乌江水天堂”之称的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湖;“一峡”指乌江画廊里滩险浪急、纤道留痕的腾龙峡;“一泉”指温润舒适、神汤养生的思南九天温泉;“一林”指形神俱佳、生态完美的思南石林),突出渔樵耕读和码头文化特色,按照“一廊打通、两级拉动、三足鼎立、四面开花”的思路,着力打造“山地公园”中的“水上天堂”,“多彩贵州”里的“思南江湖”品牌(一廊打通,就是沿乌江修建一条高等级公路,将沿线景区景点串连起来;两极拉动,就是以思南古城和百里乌江水天堂白鹭湖景区作为两个重要节点,拉动全县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三足鼎立,就是以郝家湾古寨、思南石林、思南高山草原作为旅游黄金节点,支撑全域旅游发展。四面开花,就是有效利用、合理开发县域内四野屯自然保护区、万圣屯森林公园、茶旅一体化景区、小溪河自然风光等生态资源,形成四面开花、全域发展的格局)。
据完全统计,全县目前已发展20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景区群众人均收入年增3200元以上,促进全县4万多人转移就业。
该县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创建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达100亿元以上。跻身全省山地旅游重点县和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思南正在紧扣这个目标发力、加速和冲刺。
在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地处乌江中游的思南迎来新时代的发展良机。如今,从思南县城进入邵家桥镇水陆交通便捷,“一江两路”贯穿全境,即乌江航道、思(南)石(阡)公路、思林电站左岸进场公路。眼下,横跨乌江链接该镇赵家坝与思南中学新校区的大桥正在建设推进,通行指日可待。
乌江穿越邵家桥
山青水碧、山雄水奇的邵家桥镇,前临乌江,左揽龙底江,右牵清渡河,三江汇流的这片土地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作为思南新型工业园区、县城思州新区和贵州首个教育园区的所在地,邵家桥镇人文历史绵长厚重,既有彪炳青史的董尚书、孙兵部、郭翰林、田都堂等历史名人,又有闻名遐迩的尚书笔、官阳宅、大夫第、神道碑等古迹遗址,还有苍劲奇险的乌江纤夫古道、山水奇特的乌江两江口等。
乌江文化源远流长,乌江文脉薪火相传。最近几年,思源中学、书生高级中学、思南中学新校区等著名学校相继落户四角山麓,莘莘学子诵读经典的读书声穿越时空,在乌江岸边久久回响,他们足下的土地就是当年郭翰林等历史名人恋恋不舍的乡土,前仆后继的征程中成千上万的青年才俊走出大山。
“远方与诗,是历史与现实穿越新时代的回声!四角山旅游资源潜力大,当地村民信心足,各种政策红利多,大力开发正当其时。”邵家桥镇党委书记吴光友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立足优势链接思南乌江全域旅游开放,着力推介"山水风光、纤夫古道、文物遗址、文化教育"四张名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把邵家桥建设为美丽宜居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观光休闲的公园、桃李芬芳的校园与投资兴业的乐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该县立足思南、放眼世界,依托“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 “最美中国文化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 “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等国字号名片,大手笔把思南县城整体(老城区、思州新区、双龙新区)作为5A级景区加以打造,同时,加快与周边城市有机链接,努力构建“4小时旅游经济圈”,目标剑指中国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黄金节点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重整“乌江明珠”风采。
作者张勇(右二)与当地干部在四角山顶留影
作为乌江文化坐标上的地标,巍巍四角山与百年学府思南中学、中国十大美丽江湾乌江两江口、乌江思林电站等毗邻,加之多彩贵州旅游业“井喷”的大趋势大走向,它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开发机遇。而今,当地党委政府已把四角山列入思州新区整体规划发展一盘棋,新愿景、新目标与新动能必将牵引四角山发生“核变”,逐步从乌江文化坐标上的地标成长为桃源铜仁的旅游标杆。
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