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呈”风破浪,“贡”享盛宴,自2020年12月15日起,呈贡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昆明报业传媒集团•都市时报推出“邂逅最美呈贡”系列报道,通过旅游达人、文化大咖、摄影作家等不同角色的独特视角,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娓娓讲述呈贡故事,致力挖掘呈贡优秀的文旅资源,领略呈贡的佳肴和美景,感受呈贡的文化和厚重,以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了解呈贡,走进呈贡,喜爱呈贡。
由于历史的安排,冰心与昆明呈贡结下了不解之缘。“七·七事变”后,一些高等院校和大批文化名人纷纷南迁。1938年,冰心和丈夫吴文藻教授及子女也辗转来到昆明,吴文藻在云南大学执教。为避日机轰炸,冰心一家迁到呈贡,在这里寓居了两年。
在呈贡,有这样一座老房子,当地人称它为“冰心默庐”。小楼几经翻修,如今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原貌。“冰心默庐”原名“华氏墓庐”,为上世纪初呈贡县斗南村华氏家族祭祀先辈使用的一幢三间六耳土木结构民居建筑。
这幢白墙灰瓦的四合小院坐落在呈贡三台山南麓。小院坐西向东,为三间四耳的中式庭院。院落呈方形,两侧略长,中间是一楼一底的两层小楼。
正房是她们的书房,八仙桌就放在中间打牌,有客来访、谈天说地的时候便在这里。上楼两个房间,其中一间是冰心夫妇的卧室,陈列比较简单,就是一张床和简易的家具;另外一间是儿女们的卧室。
华氏墓庐一楼一底,冰心风趣地取“墓庐”的“墓”字谐音为“默”,称这个居所为“默庐”。对“默庐”,冰心是非常满意的。1940年2月28日,她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默庐试笔》的散文。该文前半部分是写她对默庐的自然美景的印象。“呈贡山居的环境,实在比我在北平郊外的住处,还静,还美。”她这样写道。
“我的寓楼,后窗朝西,书案便设在窗下,只在窗下,呈贡八影,已可见其三,北望是‘凤岭松峦’,前望是‘海潮夕照’,南望是‘渔浦星灯’。”——冰心 1940年《默庐试笔》
冰心深情地评述,“回溯生平郊外的住宅,无论是长居短居,恐怕是默庐最惬心意……论山之青翠,湖之涟漪,风物之醇永亲切,没有一处赶得上默庐。”“这里整个是一首华兹华斯的诗!”她详叙了默庐周围的秀丽景色、自然风光后自得地说,“所以我对于默庐周围的眼界,觉得爽然没有遗憾。”
“华氏墓庐”是这墓庐原来的名字。曾经的“墓庐”,与坟茔相守,孤零零、空落落。庐名中的“墓”字,暗淡冰冷,容易惹人神伤。冰心将“墓庐”改称“默庐”,一个“默”字,如暖阳、似和风,照拂得这里光彩明媚,惠风习习。
冰心夫妇一家在这里住得妥贴安稳。彼时,西南联大梅贻琦、罗常培、郑天翔、杨振声及居住呈贡的费孝通、陈达、戴世光、沈从文、孙福熙等文化名人都是“默庐”的常客,这里可谓是“谈笑有鸿儒”。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40底,为了在抗战中多出一份力,冰心一家离开默庐前往重庆......离开默庐后,冰心始终心系这个小院,眷恋呈贡。
于冰心一家,最温馨的时光锁在了这个西南小城里。玉兰和白梅盛放的季节,小院里满是落英。散步期间,仿佛还能听到冰心在教孩子们吟唱,“西山苍苍滇海长,绿原上面是家乡……”
作者简介:肖育文
资深旅游媒体从业者,先后担任腾讯、新浪网驻站高层负责人,【世界旅游博主联盟】TBEX中国区成员,【中国国家地理】CNG摄影师、专栏作家及月赛评委,【一部手机游云南】首席全球体验官,腾讯企鹅旅行联盟创始成员,腾讯金企鹅俱乐部成员,2020腾讯旅游城市体验官,2019首届中国金羚奖评委,2019东方头条年度封面人物,中国国家地理风景区评审师。
作者“荐”语
“只在窗下,呈贡八影,已可见其三,北望是‘凤岭松峦’,前望是‘海潮夕照’,南望是‘渔浦星灯’。”若想走进冰心笔下的世界,还得去到呈贡,亲游“默庐”,方可领会一二。
文章来源:呈贡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