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茶马古道上的天镇古石桥

2023-09-30    2492 浏览

9yk5csdy0jkwqgh6g6fm.jpg

茶马古道上的天镇古石桥

在说天镇石桥之前,想先说一点儿天镇的文化。过去因为采访去过多次,当时除了比较了解该县的政治经济现状之外,也多少知悉一些它的边塞文化。边塞明珠是人们对它的美誉,因为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这里的历史遗迹有很重的军事痕迹,这便是我脑海中的整体印象。

r2m6u39m9bvf4h68zca4.jpg

但后来研究民居,笔者却似乎重新认识了天镇乃至整个大同。在拍到的图片里,这样一个军事重地上的民居,却是千般精美,百样繁复,默默展示着一方土地上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说一处民居,是平凡巷子里藏着的精美院落,尤其是金柱门楼很难得,除了这里的一座之外,大同只在南郊区还发现了一座。九狮戏绳的倒挂楣子是这座金柱门楼的点睛之处,中间狮子因为是单独组件,已不见踪影,另八只狮子嬉戏于绳间,活泼可爱,寓意着事事如意,福泽连绵。

这座门楼的墀头也很有意思,图案是麟吐玉书,民间常见的求子图,墀头的垫花是松鼠葡萄和梅花。这家的家世现在不甚清楚,院落已几易主人,但门楼的气派与精美,院子的宽敞,还有那藏在角落里的小小绣楼,则无声诉说了昔日的辉煌。可惜这样的“宝贝”现在人们知之甚少了,说回天镇的石桥,虽然在明清时期“担当重任”,但多年以后因废弃也被人渐渐遗忘,直到近年来才重又被发现。

2010年,天镇县文体局考古人员在张西河乡大桥村考古时,发现了这座清代石桥。据史料记载和考古人员研究,石桥应当是建筑在村东和村西两座桥的总称。明朝时这里便是大同府、宣化府运送物资、传递信息的主要通道,也是游牧部落开展茶马布匹等边境贸易的主要通行地之一,清代康熙元年(1662)建成两座桥,始称“双成桥”,后毁坏,仅存西桥。清道光九年(1829年)建成现在的便行桥,光绪元年又改称通惠桥,是清代大同通往张家口交通要道上的主要桥梁之一,即“官道”,且是主要“官道”。因为此,通惠桥修建的很是讲究,单孔敞肩石拱桥构造,桥呈东西走向,桥面全长近20米,宽约5.6米,全部是石板铺就,桥身则是砖砌的。桥石板开凹形,以铁锭轧入凹形相连接。可惜后人多贪小利,将不少铁锭挖去换钱了。

初次上桥,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桥两侧的栏板与望柱。栏板上刻花卉、双鱼等图案,笔法质朴传神。望柱每一侧都有21根,每根上端均刻石狮,活灵活现。石狮中间的一只正襟危坐,左右两侧20只则向左向右看齐,似乎暗合了军队点兵的意趣。另外,桥身石板地上还刻了些“狼吃羊”“点羊窝”等的古老游戏棋盘,不知是否是当年工匠们修桥闲暇时留下的游戏印记。如果从桥的右侧下到河道半中间,会看到南面的拱券桥正上方镶嵌着“便行桥”的清代石匾,河道早已干涸,但目测当年水流甚是湍急,冲出的沟壑很深,桥的作用十分显著。据悉这座桥属于县文保之列,但我总觉得它“物超所值”,单单就其牢固程度,就不知比现今的某些新桥要强多少。

7pu0p9x31z57312837m1.jpg

还有一点“物超所值”,在于它是证明大同明清时期成为北方商埠及万里茶道重要节点的重要历史遗存。明代大同府属于九边重镇之首,明朝在这里置卫屯田、纳粮开中,特别是隆庆议和,结束了战乱,促进了山西商帮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繁华富庶、不下江南”的良好局面。

qli5f0f4n23zcml48dpq.jpg

到清朝初期,大同由边境变腹地、由军镇变府县,民族间的商贸活动益加频繁,进而成为民族贸易与欧洲贸易紧密结合的北方商埠及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明清时期大同与内蒙古之间的主要茶马贡道参合陉,到清朝时又是国际贸易商路及晋北民众“走西口”的必经之路,基本路线即是由北京西北行,经怀安驿、天成军站、阳和军站、聚乐军站、大同驿、高山军站、左卫、右卫至杀虎口。另外几条旅蒙商路,也以张家口为枢纽,天镇均是必经之地,而天镇石桥这座连接起张家口和大同的主要桥梁,当时也不知见证了多少商帮的兴盛和繁荣。

go661ai1lil6j6xt2v78.jpg

与此同时,天镇等茶马古道上的城镇,也出现了许多巨商和钱庄大老板,比如天镇薛云一家,明朝万历年间已是两淮著名盐商,特别是老二薛纶辞掉四品官与兄弟一同经商,名噪一时。

大同晚报/记者 马立平 李利萍

~☞历史上的今天:1月17日(农历腊月初一)

1997年1月17日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

1945年1月17日 瓦伦堡事件

1933年1月17日 中共发布宣言: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1923年1月17日 蔡元培愤而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1897年1月17日 谭嗣同重要哲学著作《仁学》编写完成

1706年1月17日 美国作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诞辰

395年1月17日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更多与茶马古道上的天镇古石桥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