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国佛教文化,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挖掘海棠山特色资源,更好的保护和弘扬海棠山历史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中国北方文化名山品牌,6月28~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和辽宁阜新海棠山普安寺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暨海棠山佛教文化专题论坛在北京内蒙古大厦举行,同时举行了海棠山摩崖造像摄影展。
此次大会有来自蒙古国科学院、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学、印度新那烂陀大学、达卡大学、斯里兰卡比丘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尼泊尔梵语大学、尼泊尔莲花研究中心、韩国真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故宫博物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北京佛教居士林、雍和宫、山西玄中寺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佛教寺院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针对加大佛教文化交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海棠山摩崖造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艺术进行了研讨。
会上,海棠山普安寺寺主一希仁波切向各位学者介绍了辽宁阜新海棠山摩崖造像的保存情况与文物意义,并祝学术研讨圆满成功。
大会特邀国际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先生及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于6月30日晚做精彩演出。
中国阜新海棠山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规划区面积27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之一,是佛教人文景观、民族文化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的典范,堪称“中国北方文化名山”。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海棠山文化是藏传佛教文化与蒙古族原始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伦理思想、民间习俗、地域特色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集中代表,既包含了蒙古语系的藏传佛教文化和蒙古族民族文化,又融合了汉、满、藏等多民族的民间文化,是带有辽西蒙东地域色彩的多元文化综合体,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和科教价值,是中国北方不可多得的文化名山。海棠山的摩崖造像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密宗石刻摩崖造像群,虽经3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仍保持完好,色彩清晰,“堪称中国民间艺术杰作”、中国东方“民族文化瑰宝”。
佛教文化与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有效载体。此次会议将在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将对海棠山打造“中国北方文化名山”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与阜新海棠山佛教文化论坛启幕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