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水浒好汉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集水浒文化、建筑文化、武术文化、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旅游胜地。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以它特有的方式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游览体验。一花一树,一砖一瓦,漫步长街,享受古风生活带来的安静祥和。
摄影樊兆汉
郓城县衙
郓城县衙,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水浒好汉城中的县前街,整个县衙建筑、布局对称合理、紧凑、主次分明,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浑然一体,具有我国北方古建筑的文化艺术风格。
据《郓城县志》记载,郓城古县衙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在县衙大门黑漆大匾上书的“郓城县衙”,显示出古代县级政权机构的威严。整个建筑群按照古代官衙建制而建,体现了古代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是古代封建社会遗留下来历史标本。
县衙大门
郓城县衙,当站在门前审视时,厚重朱漆的大门,高逾一尺的门槛,呲牙裂嘴的石狮,青白方正的照壁,显示出了森严和威武。过门进衙的时候,我们不要把脚踩在高高的门槛上,一定要跨过去,这是古代是跨衙门大门的规矩。
仪门
县衙大门进来后是仪门,仪门平时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知县上任、迎接贵宾、举行重大庆典活动时才会打开。其联曰:“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本联道出了衙门内外情与法的区别,良民享受自由,违法必受严惩。古代把律治刻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案内三尺法”突出强调了法律的威严,国法如山,为官者要秉公执法,不能徇私枉法。
东侧有一面大鼓,称“文登鼓”,就是我们俗称的喊冤大鼓,是供百姓申诉冤屈的。
牢狱
仪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按封建礼制,东为上首,故东角门称为“人门”,也叫“喜门 ”, 是供官差平常出入的 ,而西角门则称为“鬼门”,也叫“绝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打开。“鬼门”的西侧为监狱,监狱是存放刑具,兵器的地方,也是关押犯人的地方。
六房
穿过过堂,东列建筑为吏、户、礼房,西列为兵、刑、工房。六房等机构,是郓城县衙的办事部门,当年每房设办事人员2至3人,谓之胥吏。他们分别掌管全县人事、财政、农工、文礼、治安等具体政务。他们熟悉钱粮、刑名等政务,实际上并无任期。因此清代名臣郭松涛有“本朝与胥吏共天下”之语。但“官不恶衙役恶”,“纵然官法似铁,怎禁吏滑如油”。故历朝均注重“整饬吏治”,使他们勤于国事,忠于职守,廉洁自律。
西厢房内陈列了北宋时期各个阶层的服饰。
东厢房则陈列了关于县衙的一些人物故事和物品。
县衙大堂
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县衙大堂,大堂又称官阁,是知县处理公务的主要场所,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大堂上书“亲民堂”。正面屏风上面悬挂“明镜高悬”的匾额,屏风上彩绘“海水朝日”图,象征着官爱民,为官者,清如海水,明似日月。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置令箭筒。
县衙二堂
二堂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如果遇到重大疑难的案件,必须先到二堂预审,预审之后,才能到大堂公审,上方还悬挂“琴治堂”的匾额,这是二堂的雅称。
两侧的房间分别是县丞署和主簿厅。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主簿属于文官,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权利各种印章等,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
△主簿厅,宋江宋押司就在此办公
县衙后宅
后宅为知县的住所,相当于现在的家属院,是景区唯一一个三跨院,后宅正中是“退思”的扁额,意思是知县出审案件后回避休息时,反思今天办案公不公,是否符合国家政策。退思一方面是知县反思的地方,最主要的是知县回到家中休息的地方。
勤慎堂是当时知县入住的地方,这里同传统北方四合院宋宅中不同的是,东边为卧室,西边为书房,而勤慎堂是东边为书房,西边为卧室,当年的知县都是通过读书考上的政务,会更比常人更加尊重和重视书籍,同时也在告诫自己,即使已经做了官,也不要忘记丰富自己的知识。
知县可以在清心堂、清心亭约朋友琴棋书画,玩是玩,但知县从不忘从政,处处考虑政务。
一座县衙一段历史
衙门故事知多少
且邀你来找
监制:李印杰
审核:王兆军
文内信息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与游转水浒好汉城之郓城县衙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