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会馆,自然是由湖广籍人士所修建的会馆。而坐落在重庆东水门的湖广会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知的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如今我们能够看到它的光鲜亮丽,但是在这背后却蕴含了无数人的努力与心血。
湖广会馆在历史上自然也是相当兴旺,不过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各种战争的摧残,湖广会馆自然也就变得破败。在被发现并被确立修复之前,湖广会馆面临着多次被拆除的危险。上世纪80年代,渝中区正处于旧城改造阶段,对于湖广会馆这样的建筑群,正常操作就是整体拆迁。不过,考虑到他所具有的文化历史价值,总算是幸免于难。
90年代,在筹划修建东水门大桥的隧道引桥之时,原本的计划是拆除东水门城门以及城墙,对位于一旁的湖广会馆也将会是一种威胁。在经过多方研究论证之后,东水门城门和城墙也最终得到保留,湖广会馆再次逃过一劫。
按理说,既然已经发现了湖广会馆的重要价值,那么是否就应该立刻着手进行修复呢?的确如此,但是也并不是随口说几句就能办到的。除了需要有精密准确的前期规划,后续的设计以及技术资金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年其实提出过很多的“保护”措施,基本上都以商业地产开发为前提,对于文化和历史就是赤裸裸的破坏。
在拖延了多年之后,湖广会馆的修复工作一直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直到1999年2月,市文化局委托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对湖广会馆核心区进行建筑测绘。因为湖广会馆建筑群基本上都已经沦为危房,大量的木质结构也极不稳定,完成基础的建筑测绘,才能够在今后的修复过程中有据可依。
而在同一时期,渝中区房管局也对湖广会馆核心区以及周边传统街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拆迁摸底调查。这里不仅有很多居民,还拥有部分厂房单位。摸底结束之后,关于拆迁的规模,以及会涉及的费用也就基本确定。资金问题很关键,但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还是前期的设计修复方案。
当时,一共有三家单位参与了投标,分别是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最终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获得了设计权,将会由他们对修复设计方案进行主导。而资金问题也必须解决,在那个时代,上亿元的总投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才有了多渠道筹措资金,依靠广泛宣传来争取支持的做法。
而在这其中,除了来自重庆市政府的支持,世界银行的贷款,也是湖广会馆修复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资金来源。而世界银行也并不只是提供资金那么简单,在湖广会馆整体的修复过程当中,世界银行一直都处于高度关注状态,并且还引入了意大利ARS公司。
作为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咨询公司,意大利ARS一直和世界银行保持合作关系。在湖广会馆修复项目过程中,ARS公司前后提供了长达4年的技术协助和支持,为湖广会馆的再现人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都得到相应的解决之后,真正考验大家的,就是对湖广会馆的修复工作了。当东方文化遇上西方文化,其中的差异性很快就体现出来了。西方技术专家提出要将湖广会馆的修复提升到国际级标准,必须要有细致而严谨的规划,甚至在设计图纸上就必须标注历史建筑的现状和要对其采取的处理方法。建筑物表面材料这些细节也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更多相关问题被一一提出。
不过,鉴于中西方历史建筑存在的差异性,在湖广会馆的修复过程当中,也并不能一味照搬他们的经验,还是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东方建筑,因为木材本身的特性,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难免会出现腐蚀、损坏的情况。而这个时候所采用的修复方式,往往就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这一情况难以避免。
虽然整个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是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湖广会馆的修复工作总算得以圆满。在2005年9月,湖广会馆获得了文物专家以及重庆市文物局的认同,完成验收工作。在验收之后,湖广会馆也顺利地举行了竣工开馆典礼,从此湖广会馆成为大家探寻历史文化的重要据点。
重庆湖广会馆的成功修复,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来自世界银行和意大利ARS公司的帮助不可或缺。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全新的合作方式,才让湖广会馆的修复能够取得最终的效果。这里不仅有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更是一种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