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路莫村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2023-11-07    2897 浏览

m613eld931z75h0nal81.jpg

路莫村电台室旧址。记者刘健 摄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苏文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设在灵川县定江镇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路莫村物资转运站电台室,作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过极为显著的历史作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路莫村物资转运站电台室的设立,是根据对敌斗争需要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所处环境及地位,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的过问下,由办事处领导人李克农和机要科负责人童小鹏具体布置。

日前,记者来到了路莫村,探访位于村东头的“八办”路莫村物资转运站电台室。据介绍,电台室旧址建于1903年,是一座坐北朝南一进三开一天井砖木结构的桂北传统古建筑。关于电台迁移到路莫村的过程,当时“八办”电台报务员唐士吉所著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一书中这样描述:1938年11月下旬,先期到桂的刘恕带领从武汉撤退的“八办”人员到金家村当天即架设电台,“这个村子只有二三十户人家,村上前后左右都驻有国民党的高炮部队。刘恕传达李克农的指示:‘要尽快设电台开始工作,在驻地要注意安全保密;遵守群众纪律,搞好与友军的关系’。一个月后,电台又迁到铁路西面的路莫村”。

起初,路莫村转运站的电台靠手摇马达供电,电台人员有时整晚值班,无法保证睡眠时间。路莫村转运站的电台在很长一段时间使用手摇马达供电,电台室设有摇机班,摇机人员常长时间工作,十分辛苦、疲倦。路莫村物资转运站电台室第二任机要科科长李金德所著的《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日子里》一书中写道:“当时我们的通讯设备落后,大家的技术水平也不高,而最头痛的是没有电源,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摇机班,日夜不停地手摇发电,工作很辛苦。”又说:“最辛苦的要数摇机员,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都必须轮流不停地摇,即使在数九寒天,也会汗如雨下。”

1940年下半年,电台室启用爱国华侨捐献的发电机发电,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时,又在城内桂北路(今中山北路)138号“万祥醩坊”二楼设了小型(5瓦)的秘密电台,但办事处平时只使用路莫村物资转运站电台室的公开电台收发电报。

原“八办”电台台长刘澄清在《红色电波传四方》一文中谈到桂林办事处电台人员的贡献时说:“通过这里,由申光同志负责,还布置设立了一些地区公开和地下的秘密电台,装配供应了部分电台设备,培养和输送了一些电台工作人员。如南委、韶关、海南岛、江西、邵阳、南岳等地。”

更多与路莫村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