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龙泉村:生态乡村游 富民促发展

2023-11-21    2309 浏览

从9月23日大武口区“庆丰收迎国庆”休闲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到10月7日国庆小长假结束的最后一天,大武口区龙泉村村民许丽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村中举行了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远处、近处的游客都趁着假期来了,许丽的小吃店一到饭点人头涌动,加桌都坐不下。

yh631b96oo5a4fs7lbj8.jpg

结合沟口矿区文化和辖区硒含量高的特点,大武口区打造硒有田园,让硒有水果品尝、民俗游等项目丰富景区活动内容。

许丽是嫁到龙泉村的媳妇,以前跟着丈夫拉煤东奔西走,在煤矿当过大厨。

这两年,被称为“贺兰山下第一村”的龙泉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进“美丽家园”试点建设,在保护好独特山水格局和现有村庄布局的同时,描绘“山水相映、林木繁盛、瓜果飘香”的美丽乡村画卷。

家乡变了,受够了奔波日子的许丽两口子索性回村里开饭馆,修葺家中庭院向游客开放。

村里一天一个样。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规划指导下,全村实施水系连通项目、村庄主要建筑物整治工程,实现村域WiFi全覆盖,进一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一方面,结合山、水、田、园自然特征和民俗文化淳朴、历史底蕴厚重等特点,龙泉村构建了立体空间布局和功能完备的乡村功能分区,突出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将人居环境作为重点整治项目,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对居民区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生活环境好了,钱包鼓了,和来来往往的游客打交道都有底气了。”虽然辛苦,许丽甘之若饴。

乡村游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先锋。通过培育专业合作社等方式,龙泉村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可将闲置的房屋租赁给企业,让农房变成客房,发展乡村旅游。流转土地、闲置房屋出租及在村里的合作社务工等方式,让大家钱袋子鼓起来,村民人均增收2200元。

有了绿尚鲜草莓采摘园、龙泉花卉休闲观光合作社、兰岳龙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做依托,龙泉村逐步克服了木桶效应的局限性,形成了抱团取暖的旅游发展命运共同体,激活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农家景、品农家情的产业发展新形式方兴未艾。

p72zhyzv5nc1s9o1q4b8.jpg

参加农民丰收节活动的市民在龙泉村合影留念。

走进龙泉山庄,开心农场里果蔬挂满枝头,假山、果园、菜地在阡陌纵横的乡村道路中延展开来,采摘园、烧烤摊、越野车冲浪项目齐全,真人CS体验、越野赛道、乡村舞台等极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感;走进汉唐建筑风格的龙泉村民俗博物馆、村史馆、家风家训馆,恍若进入时间隧道,锈迹斑斑的锄头、旧马车的车毂、盛放针头线脑的木盒、古色古香的首饰盒、酿酒陶罐等,把人们拉回到农耕时代。

“目前龙泉村基本形成了三大组团集聚优势:以龙泉山庄、贺鹿庄园和民宿街为代表的企业组团,以商业街和特色农家小院为代表的农户组团,以龙泉花卉、果蔬采摘和智能化现代农业产业为代表的村集体组团。”龙泉山庄负责人任民表示,仅龙泉山庄就可一次满足上千人就餐、上百人住宿。

“村中优质的土壤、优良的空气、天然的冷泉、悠久的历史等资源,都是打造高质量生态乡村游的‘核心竞争力’。‘十一’黄金周期间,参观游客达30.2万人次。”龙泉村党支部书记高亮说。

从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委婉含蓄,到如今“栽好梧桐引凤来”的敞开胸怀,万紫千红在龙泉村交织错落,呈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

今年,大武口区继续推动龙泉村在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功能融合等多方面融合发展,通过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农业观光等特色农业项目吸引游客,村中已形成了龙泉百年古树枣、石磨面粉、富硒草莓、溜达鸡等一批农产品创意文化标识和品牌。(记者 朱立杨 文/图)

e8k37425xuxe89bwq75n.jpg

外国游客在龙泉村体验乡村游。

(责编:赵茉钰、宽容)

更多与龙泉村:生态乡村游 富民促发展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