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英林陈山村,是个传统的石材村,可以说,陈山人世代靠采石为生。改革开放后,先进的采石工具和更广阔的市场,让陈山村的石材远销海外,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2年,石材行业全面退出后,陈山村开始整治村庄环境,修复矿山,英山生态公园就是陈山村从石材村成功转型的最好见证。
传统石材业的兴盛
靠山吃山。在改革开放以前,陈山村村民以采石为生。那时候的采石完全依靠人工,运输则主要依靠畜力。将驮架放在马背上或者驴背上,左右各放上一个筐,一次只能运2块石材,最多150公斤。在这种条件下,矿山开采的速度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后,最先得到改变的就是运输力,从人力车、畜力车到手扶拖拉机,采石技术也得到升级,采石业的效益越来越好。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机械化进一步刺激了采石业的发展,那时候,陈山村已经有2家出口外贸石材厂。进入21世纪后,石材厂的数量已经达到20家,村庄一年的产值,保守估计约有3亿元。
石材业的发展,让陈山村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口。人最多的时候,菜市场一天可以卖掉5头猪的猪肉。陈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于声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靠采石,他一天能挣4块钱。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还有当时的时髦物件。村民洪建筑靠着石材赚到了“第一桶金”,他还深刻地记得自己买第一台轿车时的情景。当时,他和朋友从英林到石狮的中国银行去取钱,“都是现金,我们两个人就扛着2麻袋的钱去泉州买车。”洪建筑说,那次他花了40万元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三菱轿车。
洪于声说,在上世纪80年代,陈山村就有自己的信用社,叫“英山信用社”,全村村民在信用社的存款超400万元。
石材退出 实现华丽转身
石材业的发展,为陈山村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石灰粉污染尤为严重。连古宅红色的砖瓦屋顶都变成了白色。家家户户紧闭门窗,早上刚擦干净的桌子,过一会又是一层石灰。持续的开采,也让陈山村的矿山开始大面积消减。
2011年,晋江市掀起石材行业退出转型的热潮,对于一个“靠石头吃饭”的村庄来说,突然被“端掉饭碗”,部分村民一时难以接受。但是石材行业毕竟高耗能、高污染,一些矿山周边的道路一到下雨更是泥泞横流,山上的石窟也成为一大安全隐患。
2012年,石材行业全面退出,环境问题摆在了陈山村两委面前,如何整治?如何重现家园昔日的青山绿水?
矿山修复成了陈山村整治的第一步。2013年,原本的石材矿山——英山,开始整治建设。2014年,石观音、秋风亭、望远亭……一座“空中花园”慢慢“降落”英山山顶,英山生态公园已开始成型。如今,经过6期的工程建设,英山生态公园已不复当时千疮百孔的矿山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登山道路、休闲走廊、休闲广场、健身路径等,沿途更有许多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地在英山上生长着。英山生态公园也成为英山村民及周边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风景秀美,令人心情愉悦。
英山生态公园的建设让村民欣喜地看到了环境的变化,也让村两委更有信心和动力。紧接着,陈山村开始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在环卫保洁、池塘清淤、绿化等环节下工夫。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古宅屋顶的红砖不再发白,道路变干净了,绿植也变多了,打开窗户,阳光洒进屋子,宁静而明媚。
微景观建设 挖掘文化扮靓村庄
在英山生态公园的山脚下,一堵立体的壁画墙格外亮眼。壁画的内容是“矿山修复青山绿水”。洪于声介绍,这是用石材打造的壁画微景观,既有记住乡愁的意味,更是体现陈山村对青山绿水的重视。
村委会旁的微景观,是陈山村的首个微景观。该微景观依托一处破旧的古宅进行建设,在保留了古宅原先建筑特色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环境。在这个微景观内,还有一口古井。“可以说,从有陈山村人开始,就有了这口古井。”洪于声说,这口古井现在仍在使用,而且还有一个和古井有关的习俗沿袭至今。
“在陈山村,每一对新婚夫妻在婚后的第二天,一定要来这口古井挑一担水,从古至今,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洪于声说,结婚意味着两个新人从此成家,要开始懂得操持家务,打水便象征着两个人以后要开始经营家庭了。
如今,陈山村已经建设了4个乡村微景观,第5个微景观也即将完工。短短几年,从环境脏乱差的石材村到“最美乡村”创建村,陈山村从追求经济效益到重视生态环境,成功转型,实现华丽转身。然而,陈山村追求发展建设的步伐并未停止。洪于声说,陈山村将以英山生态公园为中心,在吸引更多人前来休闲的同时发展农家乐,向着乡村休闲旅游的目标前进,努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美丽乡村。
据了解,陈山村今年在英山上种了近600棵的桃花树,待到明年3月春暖时,成片的桃花盛放,将是另一番美景。
来源:晋江经济报
▓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予以删除
↓
更多与晋江英林陈山:石材矿山“变身”生态公园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