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陈思/文 首席摄影记者 袁晓强/图
面向密密青砖垒成的汉函谷关城门,身后是“三月花如锦”的洛阳,往前便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长安。 11月16日上午,“丈量五千年 蝶变黄河岸”主流融媒体沿黄看河南采访团,走进了新安县汉函谷关,一睹汉时雄关的风采。
漫步丝路第一关 青海编辑感叹:想起了日月山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元鼎三年),西汉楼船将军杨仆将原设在河南省灵宝市的秦函谷关移建于此,史称汉函谷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主要遗存包括∶东西向坐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关墙外向南北延伸的长墙遗迹、关楼遗址东西两侧总长约400米的古代道路遗迹以及西南侧的1处建筑基址。”据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3月5日 ,新安汉函谷关遗 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 ,作为"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的遗产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汉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重要关隘,也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的丝绸之路的第一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青海新闻网编辑申维祖告诉记者,汉函谷关是“丝绸之路”第一关,而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处也有一座日月山,是“ 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必经之路,也是唐蕃会盟、茶马交易之所。“走进汉函谷关,想到了青海日月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文明交融、民族融合的魅力。”
河南新安:文旅兴县赋动能 双节期间接待游客超60万
在探访活动现场结束后,新安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王小凡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
记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让新安拥有优越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近年来,新安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遵循什么思路?
王小凡:新安作为河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把“文旅兴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我们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农旅融合”,依托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我们的汉关文化等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转变为向文化、度假、农旅等方面深度融合。
记者:目前有哪些亮点,取得的成效如何?
王小凡:目前,我们在北部依托沿黄5A级景区龙潭峡大峡谷和 万山湖打造民宿集群,构建“四山一湖一集群”。南部依托以汉函谷关为中心的汉关文化城和以千唐志斋为中心的铁门古镇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带,组成“一带一城一园区”。东部以大河田园等沟域经济带动新型乡村生态旅游,形成“一沟一域一特色”。同时,积极培育文旅消费热点,整合黄河澄泥砚、黛眉手织布、新安窑、新安黑陶等非遗产品,大粒樱桃、小沟冬桃等农特产品和新安烫面角等特色小吃,统一纳入“心安礼得”产品体系,逐步叫响“我在新安等你”、“来到新安、自然心安”等形象品牌。
记者:数据显示,今年双节期间,新安县共接待游客64.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78%,实现旅游收入1.679亿元,同比增长10.01%。放眼全国,身处疫情大背景下,这个成绩非常亮眼。新安文旅火爆的背后,主管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王小凡:我们文旅市场的复苏可以说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在双节之前的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序开展了“足不出户云游新安”、局长做导游的“局长达人来了”等线上旅游活动,提升新安文旅品牌知名度。随着政府支持复工复产,我们引导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提升基础设施,培训从业人员,规范经营秩序,有序开门迎客。利用假期节点积极推进线下旅游回暖,开展的樱桃文化节、 龙潭大峡谷首届房车音乐节、星空帐篷音乐节、摄影大赛、中国书法年展,央视秋晚广告、发放五百万元消费券等活动都为双节旅游进行了预热。双节期间更是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同时,推出各类门票优惠活动,有力促进了旅游消费。
记者:未来对新安文旅行业的发展是如何定位的?
王小凡:未来,我们会依托新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目的地,谱写好“文旅兴县”的绿色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