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漫游北京南锣鼓巷,体验一把南锣古巷的四合院酒店

2023-12-05    2037 浏览

2019年10月27日(星期五北京气温1-15度多云)。昨夜我被四只蚊子困扰(其中三只已成血葫芦,一只空腹),我在凌晨1:20分就醒来,起床打蚊子,打死一个蚊子我刚睡下一会儿,又听到耳畔想起了蚊子飞的声音,于是又起来打,打死一个我又躺下,过了一会儿,又听到又蚊子的“嗡嗡”声,就这样接连打死了三个“血葫芦”那第四个蚊子再在我的耳畔轰鸣,我也无精力再与它搏斗了,我已精疲力尽,我好歹要眯一会儿,五点钟我还要起床去北京漫游南锣鼓巷呢。

住宿呢就在南锣鼓巷的未名四合院酒店

5a0wn27hm3ufo1bt56fd.jpg

90rfpd0vd279226r9deg.jpg

hso4c5xxn7fwqa1nek86.jpg

0593csyf75p01n943phx.jpg

非常不错的一家四合院酒店,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非常舒心。有关北京南锣鼓巷这个景点,我是从朋友发给我的微信上得知的,我在出发前,先后查阅了有关南锣鼓巷的资料和旅游攻略,最后我选择在十九大闭幕后的一个气温相对高的日子出发,去看看这个至今保留相对完整的古建筑群。

北京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它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时改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后鼓楼苑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几座西式楼房。1921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

雨儿胡同13号院这里曾住过中国一位画坛巨匠---国画大师齐白石。院子宽敞,保护得完好,院中央矗立着一尊齐白石老人的塑像。院子北,东,南三面的房间里作为展厅,展示齐白石老人一生的生活写照,这个宅院有人每天打理,院落,展厅显得规整有序,老宅子没有大拆大改保持着原汁原味。

齐白石故居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为建筑时私用了皇宫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级,因而被参劾,宅子也被分成几部分出售,13号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后,文化部买下来,由齐白石老先生居住。但老先生住了没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所以,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齐白石故居门票5元,正房被还原成原来的样子,有齐白石老先生用过的画案和被子,其他的屋子有生平介绍和旧物展览

。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故居。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仅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故居经过整修重新开放。故居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有的展厅不开放)。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门都紧闭),还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直到1981年病逝,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月。茅盾故居不收费,参观者只做登记就可进入,院落看上去没有齐白石故居整洁,院落处在没有修整的状态。

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fū)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从1945年12月到1949年1月,这里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是友好宾馆。

帽儿胡同7号至15号(单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光绪10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始建时仿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名"可园",约占地4亩,南北长不过100米,东西宽不过30米,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对外开放。

帽儿胡同7号至15号(单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光绪10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始建时仿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名"可园",约占地4亩,南北长不过100米,东西宽不过30米,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对外开放。

帽儿胡同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通俗点说,就是末代皇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用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宣统大婚时,已是民国11年,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大加修缮。婉容的父亲荣源,由于女儿"册后",后父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三间府门已经砌墙变为三间住人的倒座房。在七间南房的后檐墙,开了两个门,成为35号、37号。(不对外开放)

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致。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园内有叠石假山、游廊池榭,还有一个船形敞轩,虽小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还有一幢仿江南园林建筑--舫形敞轩,造型独特,2003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对外开放)。

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1990年,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有机更新"了这条古巷中的小胡同。使其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又适合现代人居住。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如今漫游南锣鼓巷主要是对古建筑格局进一步加深了解,对古建筑风格加深认识,年龄大的漫游南锣鼓巷,可以勾起对儿时的回忆,参观文学巨匠,画坛巨匠故居能进一步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亲临其境的感知。年轻人漫游南锣鼓巷更多的是对巷子内开的各种各具特色的门店感兴趣,那里有你想不到的各种品类的商品,以齐,特,全为卖点,吸引年轻的朋友前去参观选购。

南锣鼓巷它如今在古建筑示范单元的棋盘上,布置出现代的商业模式,用来吸引男女老少各个群体前来参观游览,南锣鼓巷是个值得一游的民俗景区。

我从上午8:10分到10:30分将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基本逛完了这个景点,如果选择在这里午餐(这里有一个不错的食品一条街,里面有具北京特色的“炒肝”“卤煮”等小吃),恐怕要有三个半到四个小时才能游完这个景点。

我10:30分离开南锣鼓巷,乘地铁6号线倒地铁5号线,到灯市口站下车,去东城区的“史家胡同”参观。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据传是以当地史姓大户而得名。

整条胡同宽敞,胡同两侧建筑整齐,多为深宅大院。胡同明朝属黄华坊,清朝属镶白旗。

该胡同建筑整齐,房屋较好,多为大宅院,据老住户讲,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妓赛金花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内。胡同内51号院为章士钊先生故居。章士钊去世后,由他的家属居住。章含之女士的著作《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书中记录了她在史家胡同51号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章女士对史家胡同51号深深眷恋的感情融化在了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洪晃是著名的文化人、出版商,章士钊的外孙女、章含之的女儿。洪晃本人是个实实在在的“名门才女”。

史家胡同这条数百米的街巷,曾经走出过近代中国众多名家学者如:中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的梅贻琦、语言学大师赵元任、文化大家胡适等等,皆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精彩人生。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56号,这里是 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金雅琴,还有她的老伴北京人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牛星丽,都曾住在这里。

史家胡同博物馆为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130个院落微缩复原,还能听到"震惊闺"、"虎撑子"等70多种胡同声音。

十多位在史家胡同居住过的名人中,博物馆所在院落的原主人凌叔华是其中一位。作为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她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内举办当时画家名流的聚会,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在那个社交公开蔚然成风的年代,凌叔华在这里招待了齐白石等当时绘画大家,泰戈尔也成为了她的座上宾。

除了名人,如今有史家小学的史家胡同,在历史上也曾作为赴美留学生的考试地点

史家胡同内更是孕育北京人艺的摇篮。从1950年华北人民文工团扩编更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人艺)起,史家胡同20号院就变成了中国话剧的摇篮。1952年6月12日,"老人艺"话剧团正式在20号院成立了北京人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等老一辈话剧艺术家都是从这个院里走出来的。他们特意邀请了80多岁的老北京叫卖大王崔燕民,录了三十多种老北京叫卖声。

整个博物馆1000多平方米,设有8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各式各样的展品原样重现了当时的胡同生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聘文复印件、旧时家庭用的笸箩、淡出市民生活不久的公交票证,还有两间房屋,专门依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家庭布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间里,一床一桌,两椅两箱,木质家具十分简单,半导体收音机是摆放在房间的"大件儿";七八十年代的家庭布置则逐渐时尚,室内有了组合家具,应了当时"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的流行语。这些物品大多是从居民手中征集到的,它们就像历史的见证者一样,记录了史家胡同的变迁。

历史展厅里,正中间是一个七八米长,两三米宽的史家胡同沙盘。灰墙灰瓦,130个院落鳞次栉比。这些院落里,历史上居住过不少名人,演绎了许多故事。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30分至12时、下午2时至4时30分。

我在史家胡同博物馆内参观到12:45分离开,又到灯市口地铁站乘5号线倒地铁6号线,再倒地铁4号线回北京南站,在就要到陶然亭站时我看时间是中午一点,离我买的下午3:12分回程票还有两个小时,我临时决定到“陶然亭公园”看看,我在陶然亭站下了车,出C口,走大

e14wujwgv6zjj887rha6.jpg

ed0722dx5t71g4n0x9lm.jpg

nsrpz56scb8gx9wuby65.jpg

5r2v5kq5j4vcn2c8z53y.jpg

yg9xhv98n70338uyy90a.jpg

39rcm5e9e891st4a5zup.jpg

sx06hkshxmqyltg0cw32.jpg

57ao5n02s25r76kn1k86.jpg

7rh93hhavxr9bw5rkwqe.jpg

qmxhuyu95q603m3980li.jpg

64ezw4iod818w795hh8k.jpg

2t5m5z46fmh8y9lus19n.jpg

k9e3wkw7v9a06x465k53.jpg

wl0vsxte08e6l0e43xhe.jpg

9u0dx49n182xc67r81ri.jpg

q27wm2cz17aq9898o4co.jpg

73hz3z3lp558657i29c7.jpg

2e2pfd2s9515k2n62124.jpg

thk3lw5a17pp8n5d1ts7.jpg

n11w7xio0qr6vrxr63n4.jpg

r9e348gwlw6k0rt632n8.jpg

04ky45n8c830fqkjfx7w.jpg

6362nebtwk392469x26k.jpg

h65v9a4910j8658rks5q.jpg

0gk7d60b0c43d17358g8.jpg

iq0nn595se178e67u064.jpg

l64u45ae8997sysi98b8.jpg

2xw50k8d6diqhn6804yf.jpg

8yvgre31olunc6kilfr5.jpg

awgzqr1999xgxtm7teq6.jpg

5v02saf97vfzkdmgram6.jpg

r09b13u37c3m61fl74fc.jpg

965sa415uxp8bm43iv55.jpg

jgd9dh459n1ffno0g15s.jpg

vte0whq34660707d370i.jpg

mba2h9p5va78y3209r78.jpg

更多与漫游北京南锣鼓巷,体验一把南锣古巷的四合院酒店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