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林卡,系藏语“宝贝园林”之意,这里,过去是历世达赖的夏宫,今天为“人民公园”。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是一座幽雅秀美的园林风格建筑,远远望去似有苏杭园林之风雅情韵,据说这里是拉萨唯一能够生长竹节之地。这座占地36万公顷的园林建筑,始建于18世纪中叶,从七世达赖时期初建,经过历世达赖历时200年的扩建,成其风格,园内有辩经台、观戏台、湖心宫、龙王宫、阅经室等园林风格的建筑物,有格桑颇章、金色颇章以及后来修建的达米旦颇章等宫殿,过去它们是园内举行政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三座宫殿内壁画美妙无比,达米旦颇章的《西藏通史》壁画最令人瞩目。
过去在雪顿节期间,拉萨所有的大贵族、大活佛、地方政府的僧俗官员,都要来到罗布林卡陪达赖喇嘛看戏,并出席地方政府举行的酸奶宴会。演出在石板铺成的露天舞台上进行,上面张挂着硕大无比的黄色凉棚,宛如空中盛开的金色的云朵,象征着王权的至高无上,那时,达赖喇嘛坐在露天舞台西侧宫殿式的门楼上看戏,少数身份显赫之贵族陪坐于他的身边,僧俗官员按地位高低围坐在露天舞台两边,舞台东面满坐着平民百姓,他们大都来自市区与附近郊区。当时,罗布林卡只在雪顿节期间开放五天,表示神王、姓同乐,现在,罗布林卡为“人民公园”,成为大众娱乐休闲之地。
藏戏表演,是雪顿节主要的活动之一,雪顿节也是固定的藏戏节, 雪顿节期间的藏戏,主要在罗布林卡的露天戏台上表演。我第一次看藏戏,是在2000年春节前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到中央党校慰问演出,正好有朋友在党校学习,邀我同去观看,这是一台综合文艺节目,其中有几出藏戏演出片断。朋友让我坐在西藏班一位藏族县长身边,朋友之意是我听不懂藏文戏词时,可以向县长请教。演出时,县长看得非常投入、激动,虽然有时我很想知道戏中人物的对白及整出戏所表达的意思,但我的确不好意思打断他。开演后,看到县长那么忘情地看节目,我问了他几次后,实在不好意思再问他,打断他的兴致。县长来自于世界上唯一不通公路县—墨脱县,从县里出来要翻山越岭、骑马涉水,出来一趟或到一趟拉萨很不容易,能到北京学习,并看到来自家乡的节目,应该说是十分难的,县长至始至终激动而又激情地在看演出,节目最后藏族艺术家才旦卓玛演唱了《北京的金山上》、《翻身农奴把歌唱》两首歌曲。这次看演出,藏文节目,我几乎听不懂,但美仑美奂,空远深旷的舞台灯光布景,五彩缤纷的道具服饰,《格萨尔王》恢弘的气势,《文成公主》雍容高贵的气韵风度,深植于心。形式承载内容� �从藏戏宏大的场景表现、人物铿锵磅礴的对白之中,从色彩绚烂的背景变换中,让人感受到藏戏深厚的文化沉淀与蕴藉。
刚进藏工作,就赶上雪顿节,有一种兴奋之感,心里希望能够在节日期间尽量多的外出,去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雪顿节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来到罗布林卡,在行人的指点下,找到了藏戏表演的露天舞台处。露天舞台更像一个大坝子,只见坝子里已围坐了好几层人,我在一个能够看到坝子中间空地的地方,站了下来,只见坝子一侧围挂着一面类似幕布的大帘子,不时的有人从帘子里面进进出出,估计正在做开场的准备。观众们不时向帘子方向张望,等待着表演的开始,等待中的人们十分安静,很少大声说话,只是安静的等待着,喝着随身带来的酥油茶或是甜茶、青稞洒。看到不远处放着许多塑料凳子,便走过去,这时有藏族阿佳过来说五元钱租借,我租了一个凳子,踏踏实实地坐着等待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将开始的表演。帘子内,时而传出鼓钹之声,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见有人物出场了,表演正式开始,只见戴着面具,装扮有点像京戏里的武生的演员正在念唱词,接下来的演出,人物一个一个上场,一队一队上场接着又下场,念诵腔调奇特,似快板韵词激越,道具造型粗犷奔放、原始古朴,流畅明快,欢跃起伏,身边的藏族同胞,看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欢笑声、悲苦声,观众与人物同喜同悲,或许这正是艺术的感染力所在,让观戏者分不清是在观戏还是亲身经历着戏中人物之际遇。在此看了两三个小时,不见结束,问身边的看戏的人,才知道要一出戏演出一整天,下午4、5点钟才会结束,因为我几乎听不懂也不知道戏的内容,只能从人物的表情、唱词的声调或舞蹈的身姿中去感受藏戏艺术的内涵,因此,没等看完演出,我便从人群中挤了出来,顺着园内石子路径走去。
园内草坪处、林荫下,到处都是帐篷,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的藏族同胞正在这里过林卡,悠然自在。当我走近格桑颇章,左侧的大殿前大树下,有几个藏族老阿妈、老阿爸坐在树下喝茶,我走了过去,友好向他们道了一声“扎西德勒”即祝福吉祥如意之意,然后我拿出随身携带的杯子,用手指着请他们给我一杯酥油茶,因为我觉得他们年龄比较大,可能听不懂我说话,出乎我意料的是,其中一位年纪最长的老阿爸,用顺畅的汉语邀请我坐下,并从暖水瓶里给我倒了一杯酥油茶,并端起盒子里的干果请我吃,坐在他身边的老阿妈,也十分热情递着糖果给我。老阿爸问起我从哪里来,我告诉他我从北京来,要在拉萨工作两年,我问老阿爸的汉语为什么那么好,老阿爸告诉我他退休前,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工作,是藏文化研究人员,原来老阿爸是一个藏族学者,我便向他请教藏戏的一些的常识,老阿爸告诉我,藏戏传� �演法必须先演开场戏,开场戏中必须有仙女多人与“甲鲁”、“温巴”一起表演的形式,同时传统的藏戏剧目中多以仙女、空行母化身等为主角,所以老百姓一般称藏戏为“阿吉拉姆”或“拉母”也即“仙女大姐”或“大姐”的意思。传统藏戏演法分三部分,第一部份开场戏“温巴顿”,猎人说唱之意内有戴着精致蓝面具的温巴多人,甲鲁二人和仙女多人出场,表演祈神仪式和歌舞,兼作介绍演员、招揽群众、讲解正戏内容等;第二部分是正戏,藏语名叫着“雄”,第三部分“扎西”,即戏结束以后祝福迎祥仪式,过去在这时接受观众献哈达和捐赠东西。后来,我在《藏族独特的艺术》一书中读到,传统的藏戏以《文成公主》、《诺桑王子》、《赤美滚登》、《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等八大剧目最为著称,其中《文成公主》是历史故事;《诺桑王子》、《赤美滚登》是佛经故事流传较早。西藏由于过去是农奴制社会,藏戏剧目中所表现的“众生平等”生命平等观,具有相应的人文价值。
众生平等,生命平等,雪域儿女世代的追求,终于,在五十多年前,迎来了这一天,西藏和平解放了,从此雪域天地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雪域儿女的生存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西藏从农奴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制度,雪域儿女当家作了主人。西藏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与全国人民一道,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迈步走向幸福的生活。翻身农奴得解放、迈步走在社会主义金色的大道上,才旦卓玛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全国上下。共产党改变了雪域儿女的命运,社会主义制度使雪域儿女过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巅,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经历过旧西藏的苦与新西藏幸福的藏族人民最真切地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罗布林卡,昔日王宫,今日的“人民公园”,见证着西藏历史之巨变。
更多与紫竹滴水:罗布林卡,巨变见证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