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太原三交城:一座湮没无闻的春秋古城

2023-12-06    820 浏览

三交城的文献记载

三交古城旧址在太原市区北部的古城东街和古城西街一

带。原名古城村,距离太原老城大北门5公里。历代地方志对此有一些记载,列述如下。

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他于唐代开成五年(840年)经过古城的路线:“(七月)十二日五更,(从蹋地店)发,行卅五里,到白杨普通院断中。更行十五里,到三交驿歇。次入定觉寺庄,见水碾,名为三交碾。更行十五里,到古城普通院宿。十三日平明,发,行十五里到太原府,属河东道。此则北京,去西京二千来里。”

《太平寰宇记·并州》:“太平兴国四年,平晋,移州于三交寨。”《老学庵笔记》:“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降为并州。废旧城,徙州于榆次。今太原则又非榆次,乃三交城也。”又载:“又徙阳曲县于三交。”

《宋史·太宗纪》:“(太平兴国四年)命潘美屯河东三交口。”《永乐大典·太原志·古迹》:“三交城在府城北五里(当为“十五里”之误),世传晋大夫窦鸣犊所居。”

康熙《阳曲县志·古迹》:“三交城在城西北十五里,晋大夫窦鸣犊城也。今旧址犹存。”

道光《阳曲县志·建置》:“古城:县西北七里。春秋时晋大夫窦鸣犊之食邑也。今村东、北二面古墙址犹存。”

光绪《山西通志·关梁考》:“故戍在府属者,阳曲县有三交城。《方舆纪要》:‘三交城,太原府北十五里。旧有三交驿,路通忻州。’《宋长编》:‘河东有地名三交,契丹所保,多由此入寇。太平兴国中,诏潘美屯三交口,潜师拔之。美积粟屯兵,寇不敢犯。’又,‘雍熙三年,贺怀溥将兵屯三交’,即此城也。”

光绪《山西通志·古迹考》:“三交城在太原府北,窦犨所筑。”

三交城为春秋古城

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三交城为春秋时期窦犨的封邑。

窦犨,字鸣犊,也作鸣铎,春秋末晋国大夫。主要活动在晋定公时代。《史记·孔子世家》中载,孔子曾经赞誉窦犨为“晋国之贤大夫也”。后因与赵简子政见不同被杀。当时孔子准备赴晋,途中听说窦犨死于赵氏之手,遂回车而去。

千百年来,太原人民一直怀念着窦犨,太原烈石山下窦大夫祠,就是当地人民为纪念窦犨而建。宋元丰八年(1085),“六月廿四日汾水涨溢,遂易今庙,邦人祈求,屡获感应。守臣敷奏,颁赐庙额曰:英济侯。”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晋大夫唯独在太原能成为一方神明,可以说明古城为其封邑的记载并非虚言。

同时根据考古发现也能为古城创建年代提供力证。据《永乐大典·太原志》载,在三交城附近曾发现“三交古墓”:“三交古墓,在三交西南汾水上。金大定九年秋,汾水大涨,东岸崩垫,得古墓焉。有鼎十余,钟磬各数十。鼎有盖,大者几三尺,其中实以牛羹骨肉,及清犹在,皆不腐败。”从古城之外必有古墓的规律及出土礼器的时代、数量、规格来分析,三交古城在春秋时期已是很重要的城邑了。

“三交”名称来历和变迁

三交城地处汾河中游南北交通的扼要位置,是太原盆地通往晋北、晋西北、晋南三条道路的交会处。春秋时期选址建城于此也非偶然,而是其军事、交通地位决定的,唐代以后称之为“三交”亦或由于此。

“三交”之名最早见于唐代的“三交驿”。北宋初,晋阳城被毁,这座古城的作用再次显现出来。当时的并州治所和阳曲县治所曾一度迁至三交城。982年,宋太原城建成后,并州治所才迁新治(今羊市街)。而阳曲县治所在三交城经历了140多年后,才于金天会间迁至今太原城。

北宋时期出于对辽战争的需要,在此建立军事要塞三交口,并特别设立“都部署”一职。都部署是五代、宋初的重要军事职官,一般是为执行重大军事任务临时委派的将领。宋人评价其重要性是“盖元戎之任,无不统摄也”。《宋史》记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命潘美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之后,还曾以杨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直到檀渊之盟宋辽休战后,三交城的战略地位开始衰减,其城市功能也被新兴的并州城所取代。

这里要说明的是“三交口”和“三交城”还是两个地方。三交口在今天的太原城北十里铺(太钢东门附近),而三交城在今古城东街一带,两地相距约两公里。在山西古代的军事要塞中,这种关口与关城分离例子很多,但都不会太远,“口”作为驻防地;“城”作为办公区和生活区。

明清以后,三交城废为村落,称为古城村。上世纪30年代,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在附近兴起。日寇占领期间改名太原铁厂,在村中建宿舍区。新中国成立后,三交城旧址多建为太钢厂区和宿舍区。1958年前后,残存的东、北两面城墙全部推平。

战国“新城”当在此

我们讨论了三交城的前世今生,但是还有它在战国、秦汉间的一段空白需要了解。也就是说三交城创建以后到战国、秦汉时期又经历了哪些历史风雨?这里我提出三交城即战国“新城”的话题供大家讨论。

新城为战国赵邑,赵国货币中有“新城”尖足布。《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军于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攻入今山西境内,“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始置太原郡。其中的“新城”地望,历代学者一直无可指实。张守节《史记正义》:“榆次,并州县,即古榆次地也;新城,一名小平城,在朔州善阳县西南四十七里;狼孟古城,在并州阳曲县东北二十六公里。”这里解释新城是远在朔州的小平城,小平城是北魏所建,显然错误。

从《秦本纪》所叙述的地名顺序,“榆次、新城、狼孟”为从南到北排列,秦军依次攻克。可以推断“新城”与榆次、狼孟地理相连,应在两城之间,决无可能在榆次三百里外的“朔州善阳县”。而太原市的古城村从其地理位置、文化遗存、文献记载等综合分析,为战国时期的新城最为合理。

秦、汉置太原郡,下辖榆次县、晋阳县、狼孟县等,而新城属晋阳县地。随着晋阳城的鼎盛,新城逐渐衰落。但晋阳被毁后,新城又以三交城的面目昙花一现。不久宋太原城兴起,三交再度退出历史舞台。

更多与太原三交城:一座湮没无闻的春秋古城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