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历史千年传奇丨秦巴遗韵古盐道......

2023-12-07    1826 浏览

127b9qh1q35ejw1p33v7.jpg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有两条“路”影响深远。一条是以丝绸贸易为主体的“丝绸之路”,另一条是以茶叶贸易为主体的“茶马古道”。其实,还有一条更为古老、绵长的古道,那就是隐匿在秦巴崇山峻岭间的古盐道。其中有一条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盐道--镇坪古盐道。

81dpw4sw987tl0ko1s6u.jpg

从鸡心岭沿南江河、洪石河由南向北至曾家镇一段,保存较为完整。古盐道自曾家再一分为二,向东翻越秋山垭进入湖北竹(竹溪、竹山)房(县)三县,向北继续延伸至东沟垭,到达平利。

ezf6492k88l0hvq1qy1w.jpg

东沟垭古盐道位于洪石河上游鸡公峡,长约500余米。河心巨石现遗存栈桥孔6眼,绝壁遗存古栈道石孔14眼。仅管历经岁月沧桑,但伫立于斯,仍可窥漫漫古道之雄险及先民之艰辛。

dg6h3158c54l8f58tsmy.jpg

大宁河发现井盐的消息传到安康(陕西省最南部)后,许多安康的盐商冒着生命危险,越峡谷险滩,穿原始林,斗飞禽走兽,跋山涉水,翻越大巴山,从大宁背盐。不长时间,安康的盐帮迅速崛起,最大的盐帮由50名盐夫组成。盐夫多为盐商雇佣,也有本地富裕户雇佣,雇佣的盐夫均为贫穷青壮年。每年冬春农闲时节,大批农户结帮入伙,成群结队翻巴山到达大宁一带运盐。

u9ag277d29l1229di044.jpg

盐夫出门时要带足沿途的食粮,用帆布袋装好,里面插上写有姓名的小竹片,在沿途小饭店寄存,一路食用。运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背篓背盐,一种是用扁担挑盐。挑盐的扁担两头翘起,间距三尺三,空距一尺八,挑盐时,随着盐夫的脚步而上下闪动。

zh1242grnud21jkvd7sd.jpg

盐厂出盐以竹篾袋装,每坨为50公斤,盐夫挑盐要么50公斤要么100公斤。由于蜀道艰险,特别是鸡心岭境内山高涧深,在盐道上盐夫们逢水架桥,遇崖凿置栈道。尽管如此,每年坠崖身亡者不计其数。

0x99y353e8617hpum8hd.jpg

古盐道是一代代盐夫们用血与泪谱写的运盐史诗,这些盐道或盘旋于悬崖峭壁之上,或蜿蜒于湍流沟谷之间,盐夫们身负重物,跋山涉水日行15~25公里,将大宁盐源源不断地运往广袤的秦巴大地。有民谣曰:“好儿不挑盐,一年当十年。”这就是盐夫们九死一生运盐历程的真实写照。

rzblimkfg6028c66581l.jpg

镇坪古盐道是历代商道、情道、兵道、匪道的聚集地,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踏出了镇坪古盐道,也踏出了“东方文明”。

x48647v315187k469dnt.jpg

走在古盐道上,透过那些尚在使用或仅存凿孔的古栈道,摇曳与风中的寺庙和吊脚楼店铺以及那些蜿蜒盘旋于崇岭之上的羊肠小道,让人仿佛听到了负重前行的呼吸,看到了“冬春之际日常数千人”的盐运大军和“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旷世奇观。

p5jfl16989g7mvzq0qtp.jpg

真正悟出了那些老盐夫们在讲述他们挑盐经历时的语气、表情所夹杂的骄傲和辛酸,明白了那些山歌、五句子歌、口头文学及同地不同俗的文化内涵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419d1psnkla8r4pj88c1.jpg

与此同时,我们也明显地感到,这些古老的文化遗存正在逐渐走向消亡。许多地方由于荒弃已久,古盐道已经不复存在。

6p4v7g4og72g5n948f16.jpg

一些栈道、庙宇因年久失修而残破不堪,它们也将淡出人们的视线。作为古盐道专业研究人士,邹卫鹏在古盐道的挖掘和研究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认为,秦巴古盐道历史悠久,镇坪盐道是秦巴古盐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m2835039w0t6c72v30.jpg

古盐道上的文化现象古朴而厚重,将其作为地方文化进行挖掘研究和保护,对于研究古代秦巴盐业乃至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历史以及那个时期陕南的区域文化和社会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8c5l5jtd94k13amfg8m5.jpg

镇坪古盐道鸡心岭段南起鸡心岭山顶,北至瓦子坪东向湖北,西北向陕南分道的节点,全长4.5公里,海拔落差423.4米。

5dngo68fm61m1liox60n.jpg

这段古盐道堪称秦巴古盐道标本,全程由山间小路、石砭路、石阶、栈道、人工栈槽和跨涧木桥组成,途中有盐店(搭伙店)三处,庙宇一处,现有207省道由镇坪盘山而上越鸡心岭通往重庆市巫溪县。

来源:镇坪旅游

编辑:何 丹

审核:马 艳

更多与历史千年传奇丨秦巴遗韵古盐道......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