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墓园中跪着4个日军雕像,日方要求拆除,中方:要答应3个条件
云南腾冲,凤山北麓,有一座特别的墓园,名为“国殇墓园”,这里有上千块墓碑,墓碑之下,是当年为抗战献出生命的远征军战士还有腾冲百姓,还有无数无名的战士骨灰,整个墓园埋葬的英烈共计9186名。
而在国殇墓园的一个角落里,还藏着一个小的墓葬群,前方有李根源将军题的两个字——“倭冢”。
血溅沙场
国殇墓园,是烈士的安眠之地,也是侵略者的赎罪之地。国殇墓园的故事和中国远征军紧紧相连,中国远征军是一支充满血泪的英武之师,在艰难的抗日年代,这群年轻的军人远赴万里,坚守着边境最后的防线。
1942年,日军进犯中缅边境,中国赖以生存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占据,为了收复失地,远征军于1944年5月对滇西一带的侵略者发起了反攻,他们借着夜色的掩护冲过了汹涌的怒江,对敌人发起了冲锋。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日军在此盘踞数年,根深蒂固,为了防备中国军队,他们修建了大量的掩体工事,随时警戒远征军的行动。而远征军一路冒雨而来,进入热带雨林,光是病死的便不计其数,同时,日军囤积了大量枪支弹药,远征军手中的武器却“缺斤少两”,装备严重不足,而且在日军占领了大量交通线的情况下,后勤运输的压力倍增,从一开始,这场仗的敌我双方便显现出了巨大的实力差异。
但是,此战必胜,这关乎中国的命运。远征军到来之后,腾冲周边民众出门相迎,民众为了支援抗战队伍,节衣缩食,举全城之力维系远征军的物资,当地男女老少主动加入后勤部队为远征军服务,虽然条件艰苦,幸而众志成城。
不过,腾冲古城却处在日军的占领之下,腾冲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战略城市。夺回腾冲是远征军的一大任务,可是,腾冲城墙高达八米,用巨石垒成,远征军手中的炮弹对城墙根本造成不了危害,最后在盟军飞机支援下,远征军勉强撕开一个小口,将士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攻入城中,和敌人展开巷战,腾冲百姓见抗日部队到来,欢欣鼓舞,纷纷拿起刀枪棍棒加入激战。
遍地狼烟
根据亲历者的回忆,当时的腾冲街道上子弹横飞,几乎每一棵树上都有弹孔,街上早已没有行人,只有交战双方。尸横遍野,血流漂杵,腾冲城内飘了几十天的黑烟,枪炮声从未停歇,土地被烧成了焦黑色,没有一家人的房子是完整的,房顶被生生震裂。城里城外全是伤员,百姓把自家所有的布料,包括棉被衣服都剪开用来包扎,但远远跟不上伤员增加的速度。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而是当时腾冲正在面临的现实。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腾冲城内的日本军队被悉数歼灭,日寇指挥官藏重康美在战斗中被我方战士当场击毙。1944年9月14日,腾冲光复,这座城市被日寇占领共计两年零四个月又四天,如今终于洗雪了耻辱。腾冲,是抗战期间第一座成功光复的中国城市。
为了收复腾冲,远征军伤亡军官人数达到1234名,伤亡士兵人数达到17075名,9186名军人在此战中壮烈牺牲,另有6400名腾冲平民在抗击侵略的过程中英勇献身。
为了安葬这些英烈,国民政府委员李根源负责在腾冲境内修建了烈士陵园,取名为“国殇墓园”,以纪念这场伟大而悲壮的战斗。在安葬了死难烈士之后,还有许多日军的遗体不知如何处置。
这场战争,日军被我军歼灭人数约八千多人,尸体同样堆成了山,侵略者是不配得到安葬的,可是如果不处理,尸身就会腐坏,恐将引发瘟疫,李根源想到一个办法,既能处理日军的尸体,又能让全世界永远见证这段历史。
勿忘国殇
李根源命人将日军的遗体送往国殇墓园一角,把他们的尸体绑缚起来,以下跪的姿势掩埋,让他们生生世世跪在烈士的面前谢罪。随后李根源又让腾冲当地的工匠雕刻了藏重康美等四个日本军官的跪像摆放在埋葬日军之地。做完这一切之后,李根源立下石碑一块,上书两个大字“倭冢”。子子孙孙,都应当记得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
从此,“倭冢”便成为了国殇墓园中特殊的存在,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国殇墓园中的烈士们因何而死。但是,日本得知倭冢的存在后,顿觉如鲠在喉。
日本一向不愿承认侵略的事实,如今倭冢立在腾冲,时时刻刻提醒着侵略的事实,因此日本一直想要寻找机会撤去倭冢内的四个跪像,改革开放期间,大量日本企业意图前往云南投资,日本政府从这个事情上看到了机会。
日本方面对云南当地政府提出,希望云南拆除倭冢内日军跪像,只有这样日本才愿意投资。对于经济不甚发达的云南,日本的投资是个不小的诱惑,云南却表示,拆除可以,只需日本答应三个条件:
“第一,将日本境内的“靖国神社”拆除,并停止一切供奉这些罪行滔天的战犯的行为,第二,日本必须正视历史,根据历史事实修订日本的教科书,第三,日本政府要向腾冲的烈士,以及当年曾受到日军侵害的所有中国人道歉。”
日方代表听到这三个要求,脸色十分难看,这下他们明白,云南是不可能答应拆除跪像的,只好灰溜溜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