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云门山上的“寿”字,其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2023-12-10    2279 浏览

山东省境内的云门山,除“云门仙境”这一景观外,还有一处这一深含感恩寓意的景观。它就是“云门献寿”。

云门山,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城南2.5公里处。山虽不高却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鲁中名山”。

主峰大云顶,有大洞,南北相通,因天光能透进洞内,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洞口云雾缭绕,如滚滚波涛,将山顶的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宛若仙境,蔚为壮观。人们把这种景象称之为“云门”,或称“云门仙境”。因此,此山得名“云门山”。

有人说,云门山的山形宛如一顶“乌纱帽”,中间是主峰大云顶,如“帽筒”;东峰与西峰在其两边,如“帽翅”。

6784h46uba8h4955ch5t.jpg

云门山上的“云门仙境”

东峰又叫望海峰,向东延伸,上建有东阆风亭,俗称“望海亭”,是云门山上的一大名胜,东观日出云海,西望驼山群峰,南赏劈峰夕照,北眺青州古城,别有一番情趣。

西峰名射神台,又称西大顶,上有平台,四周陡峭险峻,下面的悬崖称为“阎王鼻子”。相传,冯梦龙所著的《三言二拍》中,《李道人独步云门》一篇中的李道人,在此舍身升仙,所以,射神台也被称为“舍身台”。

另外,望海峰下还有一小配峰,成马鞍形,称马鞍山;射神台下也有一小配峰,称小山。整座云门山非常对称,堪称完美。

到访云门山的游人,除了登顶赏“云门仙境”外,还要参拜“大寿”。

何为“大寿”?原来,云门山巅之阴,有一罕见的巨大摩崖石刻“寿”字,人称其中“大寿”,这就是云门山的另一处景观“云门献寿”。

这个“寿”字的来历是,明嘉靖年间,衡王朱戴圭过寿,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以“寿比南山”之意,在云门山顶阴面的摩崖上镌刻了一个大大的“寿”字,以讨好衡王。

7h4ez80sku74197z0rh2.jpg

云门山顶上的巨大的摩崖石刻“寿”

这个“寿”字,结构严谨,端庄大方,通高7.5米,宽 3.7米,仅“寿”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所以,当地人有“人无寸高”之说。“寿”字具体位置在山顶“云门洞”西侧的山崖上。那么,人又是怎样攀上山崖进行镌刻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且听听在当地人讲述的一个美好传说。

据传,明朝时有位云南籍的人在青州任知府多年。他爱民如子,清正廉洁,且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对上不喜逢迎,虽有不少政绩却得不到提升。

后来,这位知府年老卸任,竟无钱返回故里,于是在云门山下买了一点田产,想在此终老。当地百姓爱惜这位好官,主动捐钱资助他,他却坚辞不受。

于是有人提议,为祝他健康长寿,在云门山顶镌个大寿字。寿字要正冲他的家门,让他朝夕能见,以此表达人们对他的爱戴之情。

人们为了把“寿”字摹写到崖上,想了不少办法,但都未成功,便以高价诚征能者。于是,先来一僧人,他让人用筐从崖上吊下,自己坐在筐内用石灰水写,口中指挥吊筐的人上下左右移动。结果,寿字的间架结构不准确,失败了。

后来又来了一道人,他用长竹竿绑上棕刷,蘸红土水站在崖下大笔挥写。结果,道人把寿字写得头大身小,也失败了。

这时,有一位老先生自告奋勇,来摹写“寿”字。

他先在一块四尺宣纸上写好寿字,又找了几个精巧的石匠,花了半天功夫教他们如何扎架子,如何划格子,如何用“放大样”(九宫格)的方法把寿字放大,摹上石崖,再凿刻。

果不其然,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寿”字刻成。从山下果真能望见那个大大的寿字。

那位卸任知府为感谢当地民众对他的祝福,便在家中设了一处私塾,凡是来求学的蒙童,他分文不收。每到春节,还要写很多春联,送给左邻右舍和来看他的朋友。据说他活了一百多岁才寿终正寝。

看来,这个寿字,果然为他增添了寿数。

当然,这只是传说,与前面所讲的“寿”字由来之史实相比,是不足信的。但也不可否认,这个传说是有民意基础的。因为人们不愿把这个“寿”的来历说成是讨好权贵的结果,所以就编了一位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的知府,只有他,才能配得上这个大大的“寿”字。

更多与云门山上的“寿”字,其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