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南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距今600多年的历史,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
城门上“大理”两字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1961年来大理时亲笔题写的。“大理”一词最早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当时世隆极力倡导佛教,广建寺庙,兴起学习中原汉文化之风,想以礼治国,所以当时的“礼”是礼貌的礼。
到了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灭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为了将当时混乱的局面进行一番彻底的治理,因此将国号更名为“大理”,意思是“大大调理各方面的生产关系,富国兴邦之意”,此后“大理”一词作为当地的地名延用至今。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是古城四门之首,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
经过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洗礼,城门的城砖变得古迹斑斑,从城门下通过,让人有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仿佛回到古代,来到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来源:大理古城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更多与大理古城内最古老的建筑——南城门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