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洛阳周边]千唐志斋|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2023-12-12    1870 浏览

千千牌下觅名流

又又亭前寻胜客

铭典钩沉日月浮

志斋诗苑翰林屋

铁门乃千年古镇,东扼洛邑,西控崤函,青龙、凤凰二山对峙,南北涧水环镇东流,风光迤逦,街长数里,古来为两京孔道。张钫原籍偃师,先人因水患自乾隆年间徙鲁山,后返翟镇,再迁新安,子孙遂以家焉。今铁门镇西隅尚有张钫故居(张公馆),有故居后花园“蛰庐”,花园中有千唐志斋(中国最大的墓志铭收藏地)。

xes7os1p7933hd9wk2ep.jpg

张钫

张钫,字伯英,号友石老人。清末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早年曾参加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陕张钫先生西新军起义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时,张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上世纪三十年代历任国民革命军二十路军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代理主席及民政、建设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他曾对和平解放四川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1949年底在成都起义。解放后,张钫曾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5月病逝于北京。

康有为手书“蛰庐”。

蛰庐”系张钫先生的花园,当地人称之为张家花园。这花园建得很早,早在1918年就开始筹备了,但到1923年才建成,整整建了6年。花园占地百亩,北枕方山,南临清涧,林木一片,蔚为壮观。

99q8g0ncv69665xgk6yg.jpg

二十年代初,张钫先生隐居铁门,营园林广及百亩,蔚为壮观。康有为游陕过豫,被张钫邀至园中,谈书论画,赋诗抒怀,题名“蛰庐”。

i06952t8b5dn14j12m92.jpg

建于1919年的书房,书房门楣上关葆谦所题的“听香读画之室”,张钫题刻“谁非过客”。

6c4x6jlqavabim58i73q.jpg

以珍藏自西晋、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1191件。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

机缘巧合“墓明志”

张钫生前酷爱金石字画,与于右任、章炳麟、康有为、王广庆交往较密。在他们的影响下,尤其是在于右任的鼓励下,张氏于1931年开始广泛搜罗墓志石刻,兼及碑碣、石雕,陆续运至其故里铁门镇。1933年前后在其“蛰庐”西隅,辟地建斋,将罗致而来的大部分志石镶嵌于十五孔窑洞和三大天井及一道走廊的里外墙壁间。其未镶嵌部分,除于抗日战争时期运陕捐赠陕西博物馆数百块外,历经变乱,散失不少。

洛阳地处中原,古来为文人荟萃之地。此邙山雄浑逶迤,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历代帝王将相、富户巨贾,皆迷信北邙为风水宝地,多葬于邙山下,故民间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以致“北邙山上少闲土,说是洛阳人旧墓”、“北邙无卧牛之地”,成为我国最为集中浩大的墓葬区。随着清末以来的盗墓及其它自然原因,埋于墓中的志石出土甚多,张钫先生三十年代的大规模搜集,几乎收藏了北邙出土志石80%以上。

69iyirih768ze876m4h1.jpg

墓志铭是一块刻满文字的正方形青石,这块薄薄的石片记述了死者的世系爵里、平生经历、配偶子嗣、卒葬时地,然后埋在死者坟墓里边。一个人漫长而辉煌的一生,一个人姜冷而平庸的一生,都被浓缩成一块透明的胶片,展示在这里。曾经指点过江山的人,曾经使历史发出耀眼光斑的人,曾经摇笔生珠的文人,曾经身首异处的武士,或吃斋念佛的和尚,或云游四方的道士,都以一种形式,走进了时光的隧道,千唐志斋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ufbiyxmqv50yakmpf693.jpg

euf7bggip91ua742zboc.jpg

宋代墓志精品室,这里有范仲淹夫人张氏、文学家苏舜家族等墓志铭。

石刻唐史

独步斋中,与青石对话。

透过纤细、华丽的字里行间,一个个消失千年的背影,逐渐清晰起来;一方方黝黑的墓石,恍惚间映照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铺陈出一段段前朝往事。

2459ssc058fgk7otm61f.jpg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墓志铭。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长孙仁墓志,记载了一次起义: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督运军粮时起兵反隋,率众十余万进逼洛阳,并在三崤(今河南洛宁县北)地区活动,后来被长孙仁镇压。这一记述弥补了《旧唐书》和《新唐书》的一段空缺。

x7hcy3c32vjx4lj3df0m.jpg

唐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之夫人刘氏墓志铭。

志文由李德裕亲撰。

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程思义墓志和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贺兰务温墓志,先后记载了武则天执政时,酷吏严刑逼供,株连无辜的骇人听闻事件:“王侯将相,连连下狱,伤痍诛斩,不可胜数。周兴荣贯廷尉,业擅生杀……虐甚脱踝,文繁次骨,公卿倒足,行路掩首……来俊臣密树朋党,远加组织,令君推问,冀陷殊死……”刀光剑影,就在眼前。

h9xgxt44153ll5r50178.jpg

千唐志斋博物馆党支部书记于小春说,斋内所藏唐志,自武德、贞观起,经盛、中、晚唐,历代年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纷繁驳杂,既有相国太尉、皇亲国戚,又有藩镇大吏、刺史太守;既有处士名流、真观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宫娥才女。他们的人生际遇,都可能勾连着历史上的大事件,显示出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与社会百态,堪可证史、纠史、补史。

著名史学家张岱年赞叹:“千唐古志,艺术瑰宝,可以证史,可以补遗。”

书法圣地

千唐志斋收藏的碑刻,多为历代名家遗墨,其中有南朝王弘所书的行草条幅,宋代

米芾的行草对联,元代赵孟頫的楷书碑文,明代董其昌所书横披,清代“神笔”

王铎及刘镛、邵瑛、韩东篱、郑板桥等人的墨迹。此外还有由蒋介石(中正)撰文、

贺耀祖隶书,有国民党43名省级党政军官员署名为张钫先生庆祝七十寿辰的匾

《贺寿序》石刻。

zu881007z3j3k6r782u9.jpg

《张子温墓志》,被誉为“近代三绝”

千唐志斋收藏有历代书画大家董其昌、郑板桥、米芾、刘塘、王铎以及近人

康有为、章太炎、于右任等的书面石刻,皆为罕见艺术珍品。

北宋文彦博于元丰7年(1084年)题的“宋故洛阳耆英纯孝王卿之墓”。洛阳耆英会是以富弼为首的反对“王安石变法”的13个致仕文人,置酒赋诗相乐的“雅会”,由文彦博、司马光、席汝言、赵丙等人组成。

除了唐志,张钫还收集碑刻、石雕等,又将平生所获名人书画,命工刻石,同存斋内。汉武帝梦景画像石,米芾行草对联,董其昌横批长卷,王铎巨幅中堂,郑板桥风雨阴晴竹枝四扇屏,王纯谦指画兰草,邵瑛草书,刘墉条幅……美不胜收。

郑板桥的竹子。

墓志意在传世,所以多仰名家动笔,其文体、书艺价值极为珍贵。唐代书法取士,凡士子书法皆楚楚可观。唐书法名家纷呈,流派迭起,在千唐志斋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源头,可称得上是一部唐代书法演变史。千唐志斋书法篆、隶、行、楷,般般具备,诸家风格,应有尽有,块块晶莹,字字珠玑,无不显露书艺之美,恍如置身艺术至境。

殿后与故居

前殿是碑刻和书法,殿后是个后花园,后花园内则是牡丹园。牡丹园向东即为北魏石窟

o02706mg426s84tg0506.jpg

北魏石窟曾在新安西沃乡的青要山北麓,紧临黄河的峭壁上。当年修建小浪底水库石窟被迫动迁,利用凿岩机切割、打钢钎等方法把岩石劈成了7大块,从1995年开始,用了4年的时间,才将其完整的搬到了千唐志斋的东院。复原后用环氧水泥进行弥合,外建一房,从此石窟无风吹雨打之忧患了。

西沃石窟高约5米,长约10米,上面雕刻有200多尊佛像和4座塔,时间属于北魏晚期。最左边是一尊3米高的立佛,虽面部残损,但通体尚好。右边有1洞1龛,洞内正中有坐佛及其他,壁龛内有7尊无头佛像和完整清晰的石碑及飞天。石窟正中浮雕有4座石塔,均为楼阁式方塔,塔下刻有供养人。

房子的西壁立有移来的3个造像碑,从风格来疑似为北朝和唐的作品。虽有残缺,但雕法细腻,纹理不苟,可谓精品。

ka927m1x79tpa13tk8m0.jpg

牡丹园的正北是张钫墓园。张钫清末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早年参加了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后又历任国民革命军20路军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代理主席及民政、建设厅长等职。1949年底率部在成都起义。这位国名党的陆军上将,虽是一名军人,但对金石字画情有独钟,正因为这般雅趣,而成就了千唐志斋。

b14220j15q9kv690vp22.jpg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墓志铭。

出千唐志斋向东即为张钫故居,它作为千唐志斋的附属,也被列入国保名录。故居始建于1917年,分为宅院和花园2部分,确切的说,千唐志斋是它故居花园中的一部分,其占地4200多平方,规模不小,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民居建筑。

唐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之夫人刘氏墓志铭。

志文由李德裕亲撰。

d14qf121279gn3x1va80.jpg

人生匆匆,转瞬即逝,声名显赫抑或籍籍无名,都将随风而去。径尺墓志,原本是阴阳相隔的凭证,不曾想到,不朽的青石却用无声的艺术感染来者,流传至今。

千唐志斋风物依旧,却早已物是人非,一切恰如张钫所言: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 END -

更多与[洛阳周边]千唐志斋|谁非过客,花是主人!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