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的前世今生
◇尹龙刚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名“嘉福寺”,康熙帝赐名“岫云寺”。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如今的潭柘寺景区有上、下塔林,里面有历代高僧陵塔,曲径通幽,佛意盎然。
潭柘寺是佛教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历经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唐武则天时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大唐会昌间,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全国毁佛,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直到五代后唐时期,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幽州地区律宗大盛,禅宗发展缓慢。直到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当时还将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整修。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主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康熙御笔】
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父赎罪,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元末顺帝对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曾请潭柘寺主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被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潭柘寺1400年的古银杏树】
【潭柘寺二宝之一——大铜锅】
明代从太祖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当时的潭柘寺成为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潭柘寺戒坛佛像】
【潭柘寺清嘉庆十八罗汉画像】
清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主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潭柘寺出土镀金佛像】
【潭柘山嘉福寺观音足迹】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后代雍正、乾隆亦赐银、匾、法琅等,如今在潭柘寺乾隆皇帝墨宝甚多。
1929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文革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潭柘寺塔林圣境】
明代之后,潭柘就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项传统民俗。在每年潭柘寺举办“浴佛法会”、“莲池大会”、“龙华圣会”等佛门盛会的时候,各地的游僧和善男信女涌入潭柘寺,成千上万,如风如云。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尹龙刚,蓝田县白鹿原人,热衷于传统文化、历史地理研究与实地探访工作。
制作:张弦
更多与潭柘寺的前世今生◇ 尹龙刚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