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珠山:与“仙人”同行,和英雄比肩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谢璐
(郁郁葱葱的影珠山。)
进入长沙县,沿107国道向北行驶,临近长沙、汨罗交接地界,在那一片青山绿水间,便可闻得这样一首民谣:“隐珠山,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过,马要卸脚鞍。”
这歌谣唱的便是影珠山。虽然山的高度被夸张了(实际高度约500米),但气势是相符的。远远望去,7公里长的延线,70多座山峰连绵起伏,雄踞福临镇,南接青山铺,北连开慧镇,东、西山脉相守相望,共同历经岁月洪荒。
千百年来,这奇山秀水间,蕴藏了太多仙侣传说、志士佳话、英雄往事,纵是煮上一大壶好茶,从白日当空说至星辰满天,也只能道其万一。
影珠山氤氲着神仙气
但凡一处古老的地方,其地名背后一定有着一段神秘的传说。影珠山也不例外,其名来由有三:一是《图书集成方典》记载“山顶有井,其影如珠”;二是相传战国末年,楚王的余王后在山中藏匿夜明珠,每到满月之夜在山下都能望见山上升腾出一团白光;而最出名的说法则是南朝的陶真人曾隐居于此,原名“隐居山”。
山中有不少奇峰怪石,九马奔槽、八仙弈棋、罗汉晒肚、狮子坨、天鹅抱蛋……每一处都流传下一个故事,令人捧腹、动容或深思。来到主峰北麓,可见一洞穴,由依次递进的九个天然石岩溶洞组成,当地人称“九间房”,总面积约500余平方米,洞内阴森黑暗、寒气逼人,打火机也难得打起火。在第二个洞里,依稀可见石桌、石床、石炉等物,据说当年陶真人就是在此修仙炼丹、颐养天年。
行走在山间,松、柏、竹等古木郁郁葱葱,满目的苍翠像是给大山披上了一袭华美的袍。越往上走,越是安静,除了树叶窸窣、鸟语虫鸣以及寺庙中悠扬的晚钟,再听不见其他杂音。行至山顶,遇见一潭碧水,清明见底,宛若一双善睐的眸,温柔地记下这山里的春去秋来。登高眺望,视野极为开阔,让世俗的一切烦忧如水银泻地,风声里,好似还有遗老的喟叹,云雾间,仿佛又见真人的仙魂。
(山顶远眺风光。)
来到山之颠,可见一座古寺,名曰养静寺。寺庙被竹林山泉环绕,朱墙拱门,飞檐翘角,古朴端庄;“大雄宝殿”金匾正悬于殿门上方,释迦牟尼佛祖神像端座大殿中央,两旁分列十八罗汉法像,庄严肃穆;生念佛堂前一副对联“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修佛为先”,提醒往来者成事先做人。
1922年,现代武术活动家、武侠小说家向凯然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受到热捧,据其改编的电影《火烧红莲寺》更是红极一时,使几代人记忆犹新,不过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笔下红莲寺的原型,就是这座养静寺呢?
(养静寺)
寺庙前坪立着一截炭黑的古木残桩,据寺里的僧人介绍,这是一棵古银杏,当年高约16米、树干围长达6米,历经元、明、清、民国700余年仍枝繁叶茂,十二人牵手都不能合抱,树下可摆二十桌酒席,席上无一人被太阳晒,站在五、六十里以外,都能看见树冠如伞扒一般遮蔽了山顶,可惜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雷电击毁。神奇的是,与东影珠山有“夫妻山”之说的的西影珠山顶主峰也生长着一株千年银杏,两树一雌一雄,这棵树被毁后不久,西影珠山上那棵也神秘地枯死了,这难道是一曲古木相伴相依、同生共死的千年恋曲?
(山顶的古银杏残桩)
如果说仙人和神树的传说还是太缥缈,那么帝王的故事是否比较有迹可循?明朝建文元年,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挥兵直逼金陵城,最终在建文四年攻破城门,随之“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建文帝是自焚于火,还是出亡隐匿?数百年来,各种说法莫衷一是,这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七大悬案之一。
而在影珠山,当地上了岁数的老人都盛传山上有一落难天子墓,《江湖奇侠传》中也曾提到“很有几个明朝遗老隐居在里面”。山里的石刻、地名、民间传说等蛛丝马迹,让人不禁猜想,落难的建文帝当年是否就隐居、长眠于此?影珠山的原名“隐居山”、“隐王朱山”,山上的龙坡庙、龙坡里、九龙庵、万寿宫、凤凰台等耐人寻味的地名,以及老人们口中神秘莫测的“九间房”为建文帝之墓的说法,仿佛都在隐隐暗示此山与帝王的某种关联。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影珠山回荡着英雄气
新10师指挥所遗址、58军指挥所遗址、腰子破战场遗址、抗日阵亡将士墓……山上,一个个沉甸甸的地名标牌,无不透露着这里曾上演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影珠山陡峭怪峻、形势险要,控长、汨两地咽喉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某种程度上说,谁控制了影珠山,谁就掌握了长沙会战的主动权。因此,四次会战均在影珠山发生战斗。
(第58军指挥所遗址)
1939年,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侵略者十余万人兵分三路向长沙扑来,他们使用飞机、大炮、迫击炮等先进武器,火力超过我军数倍。国民党五十二军一九五师的官兵们顽强坚守阵地,硬是用扳一下枪栓打一粒子弹的汉阳造老式步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击破了大日本帝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升了中国军民抗日必胜的信心。
更加大快人心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1月5日,攻城日军伤亡惨重,从长沙全线败退,在影珠山腰子坡遭到中国军队围堵。当时正值严冬,山中寒风冷冽,我军官兵单衣草鞋,冻得发抖就剥下敌尸上的黄呢大衣和皮鞋穿上。上士班长徐达先,在二次会战中5处负伤,却从医院带伤赶来参战;排长陈孔,勇猛无比,一刀削掉敌指挥官谷川次郎的脑袋;连长赵国发,不幸中弹腹破肠流,把肠子塞入腹内继续指挥战斗……此战一举全歼日本山崎大队2000余人,书写了“倭寇不曾留片甲,英雄驻此障长沙”的英雄篇章。
(抗日阵亡将士墓)
青山埋忠骨。后人打扫战场时,将烈士们的遗体集中掩埋在一片青松翠柏之中,建造烈士陵园,使英灵得到安息。如今,在山巅之上,又立起了崭新的水泥墓碑,以更好地寄托后人对英烈的深深缅怀。
也许是为表达对先烈的敬意,整座山都有宽敞的车行道环绕,唯独墓碑四周是长长的石阶,不可行车、只能步行,让人一步比一步更庄严、一步比一步更沉重,在艰难前行中,体会当年官兵们辛苦之万一,感怀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以换来和平、安宁的恩德。
(战斗掩体遗址)
山头还散落着指挥所、哨所、掩体、战壕、行军灶等遗址,一一走过这些地方,仿佛可以看到指挥官、哨兵、炮兵、炊事员等人又奔赴自己的岗位,投入到纷飞的炮火硝烟中去。
已近黄昏,天色沉沉,游人散去,整座山头变得静谧,一阵晚风吹来,松涛阵阵,仿佛当年在此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又在激昂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