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一起学党史 | 百年瞬间·人民大会堂建成

2023-12-14    1202 浏览

o4rren76m3mq09na5i6p.jpg

△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工程结构之复杂、建设标准之高、工艺之多、施工速度之快,堪称当时国内之最。

a498enk12b4fxt4w3dz4.jpg

△ 1958年底,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审查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设计方案

纪录片《共和国脚步》:

这座总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大的人民会堂,从设计到建成,一共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饭店、民族文化宫、华侨大厦、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等建筑也相继落成,为共和国的十周岁生日增添了光辉。

7m7ztk2mqe34g04qaey0.jpg

△ 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设计方案模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提出要建一座万人大礼堂的想法。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国庆献礼,以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从此,相关工作迅速展开。

3r59i1wran15l9j7q3y9.jpg

△ 各路能工巧匠会集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

纪录片《北京新建筑》:

1dvl890i252r7exeab33.jpg

△ 来北京参加会议的少数民族妇女同志也来参加义务劳动

1958年10月28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动工,在经历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后,大会堂最终采用大跨度、穹窿顶、无立柱结构,可满足一万人同时开会,并确保每个角度均可看到主席台。这样的大跨度建筑,很多方面都突破了当时的纪录,人民大会堂结构工程组设计师李国胜对此格外骄傲。

李国胜:

大礼堂60米的大跨度,宴会厅56米的大跨度。舞台的32米那根大梁,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

fxwm2g4cx4l5yc49zq78.jpg

△ 人民大会堂外立面的花岗岩施工

人民大会堂工程建设会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优秀工人,参加施工的人数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更不计其数,庄则栋、邱钟慧、吴浮山等世界冠军都曾在人民大会堂工地现场劳动。

ex3p32v17f93w901w12i.jpg

△ 人民大会堂竣工前夕,工人们在宴会厅的骑马廊上安装灯具

纪录片《北京新建筑》:

在这里参加义务劳动的,有我们最可爱的人,有将军,有国家机关干部、学校的师生和市民,有全国各地的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红旗手……每一张笑脸都充满了汗水,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希望——为伟大祖国的首都劳动,这是最大的光荣。

026h14guf24o9k8e0rn9.jpg

△ 1959年8月,人民大会堂竣工在即,脚手架被井然有序地层层拆除

人民大会堂初建时被称为万人礼堂,毛泽东主席来到建筑工地视察时,将这座建筑命名为“人民大会堂”。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所有工程全部竣工。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招待会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举行。

i38ilp2d634n6d9or847.jpg

△ 1959年10月1日,人民大会堂前彩旗招展,群众游行中的文艺大队在天安门广场上表演了孔雀舞

从此,人民大会堂肩负起时代的重托,成为我国政治、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见证了无数重大的历史时刻和新中国无比辉煌的历史进程。

来源:共产党员网

更多与一起学党史 | 百年瞬间·人民大会堂建成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