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文化遗产
挖掘黄埔文化遗产
传播文化黄埔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杨坚毫不客气地把定国号为“隋”,并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八年后,杨坚指挥隋军南下灭陈朝,全国成为一个大一统帝国,至此,西晋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结束,全国进入一个新时期,人人期待安宁,期待繁荣和平。
▲ 隋文帝骑马像。
公元594年,也就是隋文帝登基13年,统一全国仅仅5年之后,就下诏在广州附近的南海镇建立南海神庙。隋文帝建立南海神庙的目的,在于向天下宣示皇权,将岭南一举纳入帝国版图,宣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另一方面,隋文帝也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将经略岭南变成国策,将岭南建设成为朝廷的钱袋子,图的是让人眼红的海外贸易带来的财富。
▲ 隋文帝。
可惜的是,隋朝历经38年而亡国。接下来中国进入了唐朝,迎来大唐盛世。唐武德贞观年间(627-649),朝廷正式定下制度,每年祭五岳、四渎、四海,并规定广州都督刺史为祀官,就近祭祀南海神。
到开元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十分重视对五岳和四海的祭祀,最少有五次派高官重臣到岭南祭祀南海神。此后,历代帝王祭南海神成为惯例。
▲ 唐代祭祀场景。
唐开元十四年(726),天下大旱,禾苗干枯,全国陷入一片恐慌。这时候,玄宗皇帝想起了南海神,他多么想南海神保佑天降甘霖,与祛除旱魔,还我一个丰收年景!
说干就干。玄宗立即遣太常少卿张九龄南行,前往祭祀祭南岳和南海神。
张九龄何许人也?
张九龄自幼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系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
▲ 张九龄。
当时为什么选中张九龄前往祭南海?原来,开元十四年四月,宰相张说被宇文融所奏,罢中书令;原任中书舍人的张九龄也因而受牵连,改任为太常少卿,掌管宗庙礼仪。
既然张九龄为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那么南下祭祀 的大臣人选当非他莫属。同时,张九龄老家就是岭南的韶州,如果派他南下,还可以顺道省亲,相比他不会推辞。要知道,当时的岭南在内地人看来尚属于蛮荒之地,人人视为畏途,选一个合适的大臣,并没有那么容易。
▲ 影视作品中的张九龄。
张九龄得到皇帝的命令之后满怀欣喜,马上准备行装,择日南下。他以特遣持节的身份,千里迢迢南行广州祭祀南海神。他率随行人马浩浩荡荡,度梅岭、下浈水,途经故乡韶州时,皇命在身,未敢停留,祭祀完毕北还时才回家乡韶州省亲。
张九龄此次奉命祭南海,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祭祀,因为在此之前,每年都是由广州都督刺史为祀官就近祭祀南海神。这次由张九龄率队南行祭祀,显示了皇帝对南海神的崇敬和重视,也从此开创了皇帝派重臣前往代祭南海神之先河。
▲ 韶关张九龄雕像。
十分有趣的是,在张九龄病逝11年之后天宝十年(751),张九龄的胞弟张九臬也奉朝廷金字玉简之册封前往广州举行册封南海神为广利王的仪式,“广利”是广招天下财利之意,对南海神这个封号别有深意。
从张九龄广州祭祀南海神之后,南海神庙名扬天下,成为后世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广州之行必去的打卡点,甚至连皇帝都屡屡派大臣前往打卡。可以说,张九龄兄弟就是当年南海神庙超级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