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赵州桥·李春和临城

2023-12-15    1957 浏览

v7f13vsruy49xcmbd9co.jpg

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是一出以河北民间小调为腔调的载歌载舞的繁重的唱作戏。剧情是村姑遇牧童两小无猜,一问一答。主要唱词是村姑问: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 沟?.....牧童答:赵州石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过,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鲁班是传说中的工匠祖师爷,相传古时洨河水势汹涌,隔断南北交通,多次建桥均被冲垮,于是玉帝敕令鲁班一夜之间在洨河之上要建造一座桥梁,不能再被水冲垮。争强好胜的鲁班之妹知道此事后便和哥哥打赌,他也要在一夜之间建造一座桥梁,以鸡鸣三遍为止,看谁先建成。于是在鸡鸣三遍之时鲁班建成了现存的这座赵州大石桥,鲁班之妹建成了现存的赵州小石桥。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也说明了在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要在汹涌澎湃的洨河水之上建造一座桥梁,确非易事,除非靠神力、人力不可为,因而才有了这样美丽的传说。不过在历史上建造赵州桥确有其人,他就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据唐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注:赵州桥本命安济桥,因建在赵州洨河之上故俗名“赵州桥”)中记载:“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迹,人不知其所以为。”

cqt826fa3ecwaz4v7wn8.jpg

隋朝统一中国后,赵州是南北交通要道,经此地北上可达重镇涿郡(今涿州),南下可通京都洛阳。可当时被汹涌澎湃洨河之水阻隔,为了便于南北统一、发展经济、巩固政权,于是隋朝决定在洨河之上修建一座大型桥梁,经过筛选,这个历史使命就落在了李春肩上。李春在总结前人建桥经验之上,于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至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历经十载,设计和建造了现存的这座赵州桥,自建城至今已1400多年了,堪称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

96n64u7q6a7q64my1n0s.jpg

赵州桥位于今赵县城南五里处,横跨洨河之上,通南北两岸,是现存最早最大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石拱桥。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37.02米,全桥用石块建成。桥上建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观,灵巧精美。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成,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令人瞩目,充分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是一座浓缩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桥梁,开创了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西方国家在十四世纪才出现敝肩圆弧石拱桥,这要比中国晚六、七百年。然而像赵州桥这样的突出创新技术成就和李春这样杰出的桥梁巨匠,在封建社会却不被重视,史书记载甚微,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坚信,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和赵州桥作为一座历史名桥,将永远见证李春所造,为后人所牢记。

建造赵州桥的巨匠李春是哪里人?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网上根据有关资料报道,李春是今河北邢台临城人。这不能不使笔者从地域和一些民间传说以及临城历代大型建筑还有清末民初临城一些名匠人那里联想到,李春就是临城人。

tifi0147122kca1ghe1x.jpg

首先从地域上说,根据临城县域历史沿革记载,临城从西汉时就属赵州辖,隋开皇六年(586年)析高邑县于今临城县岗西南台以南复置房子县归赵州辖。这是明确记载今临城属赵州辖,从唐天宝元年(742年)房子县更名临城县,始有临城县之名仍属赵州辖,一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临城县一直属赵州辖,民国次年(1913年)临城县才划归直隶省冀南道管辖。从地域上看临城县两千多年来一直归赵州辖(历史上赵州曾更名滦州、赵郡、庆源府、沃洲),当时建造赵州桥从赵州辖地寻找能工巧匠,这是很自然的事,李春是临城人他被选上这也在情理之中了。可能有人会说,为何不从赵州当地选人,只要大家一想就会明白,赵州是平原自然石匠少,赵州其他辖地宁晋县、高邑县、柏乡县、隆平县、赞皇县、除赞皇为山区外,其他各县均是平原县,找石匠自然不去平原县,在临城和赞皇两县中选中临城的李春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历史上临城和赵州其他辖地联系甚广,这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梁村十字街出土的碑文可得到佐证,临城还有很多和赵州联系的事情,只是现在不得知而已。

再则临城也是人杰地灵之处,从旧石器算起临城已有8000多年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至今也有5000年了。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临城出过多少文臣武将,豪商富贾、能工巧匠,至今尚无完全记载。但从有记载的临城历史上的大型建筑可佐证,临城历史上出过不少能工巧匠。如唐天宝年间(742年--755年)在临城县治东北郭外建普利寺,规模宏大、属敕建寺院,可想而知,能工巧匠应是临城人。到宋皇祐四年(1052年)又在普利寺北侧建方型密檐式仿木砖塔一座,即现存临城普利塔,此塔台基高10米,青石砌成,塔身高33米,呈正方形,底边长7.12米,砖质结构,九级浮屠,飞檐斗拱,顶端有金属塔刹,塔身四周砖刻974个佛像,塔内壁四周砖刻40个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像这普利塔虽不如赵州桥闻名于世,但建筑之精巧也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文物。还有明万里年间修建的长800米,高3米、宽2.4米巨型青石砌成宛如长龙的临城护城石堤和飞檐斗拱的息波亭(因用八卦形式建,故俗称“八卦亭”)。另有明崇祯三年(1630年)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历经两朝时跨60余年,竹壁村陈氏祖孙三代建造的蛤蟆桥(又名“三叉紫金桥”、“双济桥”)。诸如类此,像上述这些建筑足以说明临城在历代都有能工巧匠,而且修堤、建桥的石材和赵州桥石材类似,尤其是桥梁建造技术和砌青石的技术和赵州桥相仿,很有可能是李春在临城传下来的。此技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临城泜北渠、泜南渠的涵洞和桥梁。

另据民国年间到建国后临城一些名匠人,如:郝振铃、郭禄、王老清、闫仲等讲述,他们的师傅叫五侯,是清末宁晋县名匠人。他们听师傅讲过他的先师是临城人,据他的先师说,先师的老祖师建造过赵州桥,也是临城人。虽然这些人没有说出是李春,但他们都供奉李春。临城的能工巧匠一直到建国后还有不少杰作,像郭禄、郝振岭、王老清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临城县和内丘县建筑队队长和两个分队队长。郝振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临城县医院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也是鸭鸽营飞机场部分建筑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建国前后高邑车站有他的砖雕建筑、他在高邑、宁晋、赵县匠人中很有名气!

综上所述,结合网上资料,我们认为网上的资料是很有根据的,隋朝巨匠李春是河北邢台临城人无疑,绝非柏乡、宁晋等县人。遗憾的是古人留下的资料太少,我们今人又没有去深挖,而是遗忘。如邢台名人录没有查到,邢台十大名人更不用说了。就是临城的史料也找不到相关资料。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今天,国家提倡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强国梦,要重国器。大力发扬大国工匠精神的今天,纪念李春这样的巨匠,更显得有现实意义。盼祈热心这一话题的人士,参与搜集有关李春的事迹和传说(因为传说也是一种佐证,尤其是在没有史证的情况下),共同探讨这一话题,为进一步开发临城旅游文化,发展临城经济尽一点绵薄之力!

以上仅是一管之见,願以此文抛砖引玉。

2018年4月初稿于临城

3xq13o016781ynhl705q.jpg

n5ltjr9l4764h14m8u4a.jpg

更多与赵州桥·李春和临城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