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王府 中国民居第一村
Wang Tianguan's Mansion
The First Village of Chinese Folk Houses
专家誉为
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A bright Pearl of Residential Houses in the North of China
天官王府是明王朝重臣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它涵盖了我国现存并仍然能够居住使用的元、明、清、民国历朝建筑,被专家誉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上庄古河街的灵气,源于自然的河流形态
天官王府位于阳城县城东部,属润城镇管辖。它西邻中庄,北依东山,东邻郭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庄河由东而西贯穿而过,将村落分为南北两部分。
上庄古村落形成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内阁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现有保存基本完好的官宅民居 40 余处 , 约 3.5 万平方米,涵盖了居住、宗教、
祭祀、文化、商业等建筑类型。从存世最古老的元代民居,明清官宦巨宅,到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的“樊家庄园”,这里无不具备,被古建专家称为古村落保护的杰出典范。
▼沧桑的上庄古建,它的豪华是修给后人看的
明初至清朝中期,是上庄村高度发展和人才辈出的时期。王遵是明成化甲午科(1474)亚元,为明中期上庄登科第一人。其后,王氏九世王国光进士出身,累官七品县令、刑部尚书、两京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国光是明万历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财政家,是张居正实行改革的得力助手,一度官声极旺,被世人称为“王天官”。
▼明代古城墙
王国光的成功,在上庄村及其周边形成了浓厚的读书入仕、科第联芳的氛围,历经明清两朝数百余年而不衰。上庄王氏家族明清两代共诞生了5名进士、5名举人、5名贡士、25名贡生、60 名秀才、1 名武举和 1 名武秀才,其家族成员出仕入官者,多达 60 余人。
▼民居沿古街高低错落
这些进士和举人们,为官入仕之后,为光宗耀祖,不惜花大把金钱,在故乡营造理想的安乐窝。明成化年间村内第一个举人王遵高中亚元后,隐居不仕,在家设帐收徒,拉开了古建筑群修建的序幕。此后王国光紧跟曾祖父王遵步伐,修建了天官府、尚书第、司农第和王氏祠堂;王国光侄儿、湖广参政王淑陵修建了进士第;王国光之孙、山东参政王征俊修建了望月楼、参政府、厅房院等;民国年间,时任山西省绥靖公署秘书处副处长樊次枫修建了樊家庄园。
▼永宁闸,为古上庄唯一入口
永宁闸,始建于明代中期,主拱跨度 7.6 米,为中国古代乡村砖拱式门楼之最。永宁闸下的石板路为古上庄唯一入口,也是沁水、翼城一带通往泽州府的必经之路。
天官府,位于庄河南岸,也称冢宰第,是王国光万历元年(1573)建造的府邸,为棋盘四院式院落格局。东院及西部石牌坊于清末塌毁,内部阳台式楼阁建筑形制相传是王国光任吴江知县时引进的南方建筑风格,是晋东南地区早期楼道建筑的雏形。
▼王国光故居,有晋东南地区早期楼道建筑的雏形
达尊堂,“达尊”二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寓意天下有三种人能达到受人尊崇的地位,一是职位高的人,二是高龄的人,三是德高望重的人。王国光时任户部尚书,官至一品高位,当时年已 62 岁,所以族人修建“达尊堂”以示荣耀。
司徒第为王国光之堂弟,官至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王道建造的府第。后宅院南房为插花楼建筑,中间为二层歇山式屋面,两侧是三层硬山屋面阁楼。它一改传统主房高,侧房低的建筑永宁闸,为古上庄唯一入口。
▼人去楼空,时光将荣华扫进了历史深处
炉峰院坐落在香炉峰上,是古时上庄村春祈秋报之所。王国光幼时曾苦读于此,荣升吏部天官后回乡省亲,重游此地,见庵后山峰峭立,松柏苍翠,状似庐山之香炉峰,遂将此庵命名为炉峰院。如今,古刹巍峨,青松碧眼。特别是那 600 百余龄北方稀有的“白皮松”矗立在院落四周,显得古刹神秘而优雅。
参政府由厅房院、务本堂、仰山居、王氏祠堂和书房院五部分组成,为王国光之孙王征俊所建。建筑高大厚重,内部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地道与村外相通,极具防御特征。
明清时期,上庄村内 70%以上的村民均外出经商。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十二年(1655),上庄当地所上缴的商税银两达到了全县的近十分之一。至今永宁闸外的清代石碑上,还镌刻着当时维修永宁闸捐钱捐物的 259 个商号的名字。
▼古村闹元宵
樊家庄园是富商樊玉麟建造的宅院。民国年间,樊玉麟次子樊次枫任山西省绥靖公署秘书处副处长后对此进行了扩修。在樊家庄园大门上方保留有精美的福禄寿三星和八仙过海的木雕,为民间木雕艺术精品。门额上方“樊圃”二字为清末进士,山西近代著名书法家洪洞张衡玉老先生所书。走入大门,迎面可见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它把我国传统的月亮门与西洋欧式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和樊府主人任职期间主要负责外宾接待工作,受西方文化影响不无关系。
▼中西合璧的樊家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