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流光溢彩!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

2023-12-16    3003 浏览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会馆”这一由中国古代都市中同乡或同业在客地设立的社会机构便逐渐兴盛起来。它多以县、府、省为单位,有时由相临地区联合组成。明中叶以后,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会馆制度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发展。

河南社旗的赊店镇,凭借南船北马的交通优势,吸引了全国十三个省的商人在此经商,到明清时期,很快发展为和周口镇、朱仙镇、道口镇齐名的四大商业重镇。山西、陕西两地的商人为在此有一处“通商情、叙乡谊、敬关公、崇忠义”的场所,遂集巨资修建了被誉为“天下第一”的社旗山陕会馆。其主体建筑主要有琉璃照壁、悬鑑楼、钟鼓楼、大拜殿、药王殿、马王殿。位于会馆中轴线最南端的就是这座精美绝伦的琉璃照壁(图一)。

dxy9379s77zs6v4m7tcz.jpg

图一: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

照壁,是旧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又称影壁、照墙、屏风墙,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具有装饰的意义。另外,古代风水学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正房,否则不吉,为了避免里面的正气出去,外面的邪气进来,保持“气畅”,就需要一堵不封闭的墙,故形成了照壁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

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形状常为一字型或八字形,一座完整的照壁由基座、壁身、壁顶组成。座有须弥座或无座。壁身是照壁的主体,多以对缝砖镶砌,通常雕以繁复的吉祥图案,具有极强的装饰功能。壁顶的作用和房屋上面的房顶的作用基本相同,伸出的檐口以保护壁身,有庑殿顶和歇山、悬山、硬山四种形式,按照壁的大小和重要程度而分别采用。作为中国古建筑中一个特有的单元,在古代寺庙、宫殿、衙门、民居等建筑中都可见它的身影。寺庙、宫殿门前的照壁大都雄伟精美,将照壁建得富丽堂皇,不仅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还能使整体建筑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而一般民居里的照壁则小巧玲珑,有些许吉祥寓意的图案。

砌筑所用材料有砖、石、琉璃等。砖雕照壁大量出现在民间建筑中,是中国传统照壁的最主要形式。移建到北海公园的铁照壁完全是用石头雕制而成的石制照壁。琉璃照壁常见于皇宫和寺庙里,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是其中最为著名的。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也俗称“九龙壁”,相较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其装饰图案更为繁复。

一、照壁装饰内容

位于会馆中轴线最南端的琉璃照壁,坐南朝北,南迎赊店古镇最繁华之瓷器街,北与会馆山门相对而立,壁高10.15米,宽10.55米,厚10.15米。下为石须弥座,上覆琉璃硬山頂,两侧以长27.5厘米、宽13.5厘米、厚6.2厘米的青砖砌出夹墙,墙面由数百块陶瓷彩釉大方砖镶嵌而成,装饰内容围绕关公忠义威名及民间吉祥福寿为中心展开,造型庄重,装饰华丽。照壁南面在战乱中遭到破坏,后人补砌,现存三幅砖雕图案较为完整,自西向东依次为:“凤穿牡丹”(图二)、“五龙捧圣”(图三)、“鹤立青莲”(图四),画面清雅别致,不失为砖雕艺术之杰作。

ke8z229z1652r9t53j05.jpg

图二:鹤立青莲

168jwwvi56jqdo0jjb50.jpg

图三:五龙捧圣

l1u25y61f22c79mx8k13.jpg

图四:凤穿牡丹

照壁北面为正面,保存完好,双重须弥座,下座雕仰覆莲,束腰饰宝相花,上座高大,束腰部位饰多变的福寿图案。整个壁面以双层竹节为框,可分上下两部,下半部为三幅大型砖雕图案,均以高浮雕牡丹花为边饰。正中图案为八边形,内雕“二龙戏珠”和“鲤鱼跳龙门”(图五)。龙门呈阁楼状,一条鲤鱼正在奋力跳跃龙门,跃之则为龙,否则仍为鱼,形成了“龙身、鱼尾”的独特构图。跃过龙门之龙体,升腾而上,共戏一巨大之金黄色蜘蛛(谐音为珍珠之“珠”),寄托了商人希望自己的贸易通道像蛛网一样四通八达的愿望。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 鱼》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一书中写到:“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 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此图暗喻人们应逆流向前,奋发向上,终会有飞黄腾达之日。龙门也是古代科举之门的代名词,李白曾有“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的感叹。表达了晋秦商人希望自己的生意兴隆的同时也期盼子孙后代能够科举入士、光耀门庭的吉祥祝愿。图案两下角饰雌雄一对硕大的蝙蝠造型,寓遍地是福之意。

kd99n1se10c0fjxf2i0x.jpg

图五:二龙戏珠 鲤跃龙门

而东、西侧图案均为长方形。东饰“四狮斗宝”图(图六),以绣球为中心,四只狮子作俯视状环绕分布,使其脊部动感变形成“万”形,威武中透着活泼,极富动感。图上部与右侧对称,镶嵌福寿图案,寓意连年福寿喜气盈门。上方高高的山崖上,一博袍之人坐于山间,静静地观看着这人间盛景。整幅画面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意境十分隽美。西饰“狮麒争斗”与“漁樵耕读”图(图七),图案正中塑一威武雄壮的麒麟正与一头雄狮盘旋相斗,狮子与麒麟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神兽。画面上部则塑以青山绿水美景,其间有农夫牵牛、渔夫撒网、樵夫担柴,书生捧读,是为传统之装佈图案“渔樵耕读”图。仔细观察绿地和兽身之上尚有“渚川”、“陈沛”之字样,这是当时的工匠秘密留下的地址与姓名,他们也为自己的精湛工艺而自豪。

22322j75013c8x1h5t05.jpg

图六:四狮斗宝

ta6148v7v6441f35493q.jpg

图七:狮麒争斗 渔樵耕读

而在中、东、西三图案之间及两侧,又精心设置了两幅金黄色的隶书楹联,庄严肃穆灿灿生辉,内联为“经壁辉光媲美富,羮墙瞻仰对英灵”,经壁亦为“壁经”,即“壁中书”,是指从孔府旧宅夹墙中获取的《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的代名词。“羮墙”出自《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羮。”后人便以“羮墙”为思慕之情。外联字稍小,为“浩气已吞吴并魏,庥光常萌晋与秦”,“浩气”这里是指关公的浩然之气,“庥光”是庇荫、保护的意思。上方正中为“义冠古今”之提额(图八)。以上额、联均为对武圣关公的仰慕追念赞颂之词。会馆敬祀关公,又名山陕庙、关公祠,因此,这两幅楹联与提额既是对三幅图案巧妙地分割装饰,又具有会馆整体建筑立意的点题之功,可谓珠联闭合,构思奇巧。

f55mvb0h4x5bg7w0o81j.jpg

图八:题额“义贯古今”

“义冠古今”楣额四周饰缠枝牡丹,框之上方正中部置一观音像,两侧以12个“福”字作陪衬。其下雕一解豸(图九),高凸与壁面作俯视众生状,解豸为神话传说中的山水神鲁,能明是非,辨善恶,是秉公执法的代表。主图案之间及两侧满布分嵌,寓福寿双全的福、寿字样和寓意吉祥富贵、和合生财的牡丹图案,再上为二龙戏珠与缠枝牡丹。檐下斗拱作变形处理,如翼飞展,富装飾性。照壁顶部琉璃正脊表面为高浮雕行龙与缠枝牡丹,端部各立一狮为吻,正中脊刹为狮驮宝瓶,两侧分立楼阁及狎鱼、海马等神兽。檐部钉帽系以白灰塑就之寿桃形。

h782j4a34x863b9z6779.jpg

图九:解豸

综观整个琉璃照壁装饰内容丰富繁多,但主次分明,立意明确,设计巧妙,既富丽堂皇,又和谐流畅,色彩艳丽,构成了中国照壁装饰艺术不拘一格的独特风格。

二、照壁装饰文化内涵分析

(一)祈福纳祥的吉祥文化

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吉祥符号、图案似乎很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无人不用。吉祥文化作用范围分类很广,其外在体现从部落图腾延伸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内在的预示意义从直观美好愿望的简单诉求延伸并升华为预示着好运、福寿、发财、加官进爵等等文化,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吉祥文化。

吉祥图案作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清代发展到顶峰,达到有图必有意的程度。这一现象在照壁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满布壁面的“福”和“寿”字,寓意寓福寿双全,12个“福”字,寓一年12个月,月月有福的美好祝愿,牡丹象征荣华富贵,荷花、莲花象征清正廉洁,竹节寓意朱报平安,节节高,蝙蝠谐音遍地是福,仙鹤象征长寿,蜘蛛古人认为是喜事的征兆,自上而下第二排的一对蜘蛛寓意双喜临门。狮麒争斗图案中雄狮为百兽之王,其威猛之状具有镇灾辟邪之功;麒麟更是神话传说中的吉样之兽,它不履生虫,不折生草,象征祥瑞。脊顶狎鱼能兴云作雨、灭火防灾,有驱邪、避灾、祈福等作用。

(二)义中取利的商业文化

关羽一生忠义炳著,“忠、义、礼、智、信”融于一身,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备受历代尊崇。民间尊其为“关公”,声誉和孔子齐名。关羽的老家又在山西解州,因此各地所建山陕会馆都来敬奉关公。社旗山陕会馆所有的楹联与匾额都极尽对关公的赞颂之词,照壁上“义冠古今”、“经壁辉光媲美富”、“浩气已吞吴并魏”是对关公忠义、诚信精神的赞颂,“羮墙瞻仰对英灵”、“庥光常萌晋与秦”则是山陕商人提醒自己时刻要践行关公的忠义精神,使之融入日常的经商活动之中,要做到“义中取利”,俗话说“义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义中取利”的从商之道已成为山陕商人经商活动的核心准则。

(三)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

佛教自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佛至清代早已成为中国许多百姓信奉的“平安保护神”。在他们心中,观音菩萨作为佛的重要使者,象征着大慈大悲,是救苦救难的化身。传说观音菩萨以莲台为佛座,照壁基座雕刻仰覆莲,是观音菩萨存在的象征。“义冠古今”上方则是完整的观世音菩萨雕像。

照壁“四狮斗宝”图中四只狮子周边均有绳索环绕,好似以绳索为限,互相呵斥,互相监督。古人结绳记事,以绳墨取整,绳就有了准绳的引申意,故有“绳逐”的说法,意为纠举别人过失而斥逐之。“解豸”为神话传说中的山水神鲁,能明是非,辨善恶,是秉公执法的代表。《太平预览》引《神异经》日:“有兽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日解豸。”此两处图案都有警示商人做事要遵守行规,遵守职业道德之意。隐含了道家文化主旨——规律文化。

关公是儒家学说最忠实的实践者,忠义仁勇的典范。所以自古以来不仅受到中国百姓发自内心尊崇,历代皇家“大树特树”,连由域外传入的佛家和一向宣扬得道升天的道家也极力推崇,主动与关公结缘。

照壁以佛家莲台为基座,以儒家的进取文化“学而优则仕”为主调,将“鲤鱼跳龙门”图案居中,上托“义冠古今”的颂关公匾额和观世音菩萨画像,同时将让安身立命的道家观念分立左右,成就了“四狮斗宝”和“渔樵耕读”图,可谓是儒释道三位一体观念深入人心的典型物证。

总之,山西晋商的兴起,推动了照壁等建筑艺术的发展,雄厚的财力可以让砖雕匠师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多的民间匠人加入到了这个行业,从而创造出大量的精美照壁。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不仅给人以直观的美感享受,又富有厚重的文化内酒,堪称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的经典范例。

原文刊登于《理财收藏》杂志(总第322期)

原标题:《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探析》

作者: 张丹荔 转自/社旗旅游

更多与流光溢彩!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