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唐 · 王维《归嵩山作》
城市建筑——根植于土地,
象征着人文情怀与尚美精神的合并。
她不但培育了衔接日常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滋养著每一个人的心映感知。
建筑,是人们追求与践行生活美学的榜样。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发展,
穿行华夏文化五千年,
经由时光酿造,灼灼其华。
那飞檐翘角、高门大院,
不仅集中国古韵之大美,
更辉映着历代世家门楣的繁华盛景。
在这里,黄皮肤的中国人,
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
看到属于自己的胎记。
作为中国大地上的鲜活遗存、正宗的“国粹”,
和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无疑,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
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近人烟而见村落,拥私境而自独立。
中国传统村落,在“现代”到来之前,
之所以能存活数百甚至千年,
必定有其生命的根系和脉络。
它看似散漫无序,
却融合了一个地域的民俗文化、美学、教育和信仰,
是一个有着自身灵魂的复合生命体。
珠海北山村,山水秀美,
人文荟萃,民风纯朴。
其现存的9座宗祠全部面北而建,
象征着身居海角、心向国家。
这些恢弘建筑不仅是家族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更是财富实力的综合体现,
和人丁旺盛的骄傲说明。
她们记录着中国乡村社会演变的密码,
同时供奉着打开中国宗祠文化传承之门的钥匙。
一砖一瓦之间,一榫一卯之际,
一转一折之时,建筑上的精心设计,
凝结了匠人心血的结晶,
蕴含着家族礼制的精粹。
前人匠心的无言表达,
正隔着一个时空与后来者对话。
前有风水莲池带财,后有大山依傍无忧。
坐落于全村威严的中心点——
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的杨氏大宗祠
像一位不苟言笑的慈祥长者,手持法杖,
用无形磁场庇佑着一方水土的风调雨顺、
族人长治久安。
民风敦厚足以修身,山明水秀亦能怡情,
四方天井漏下的日光
欢喜着三百年的木棉树和玉堂春,
也照亮了许多旧时的跌宕悲喜、心跳呼吸。
步入祠堂,先人说过的家常话和他们熟悉的脚步声,
似伴着一缕上了年纪的木香随风入耳。
说不清道不完的故事在老祠堂厚重的木门上,
檐头的横梁上,楼栏的廊柱上,
也在花格漏窗间,水流般漫溢,缓缓流淌。
一年四季,春祠夏禴,秋尝冬烝,
四时八节,祭祀不断。
对祖先的崇敬,是中国古人的精神图腾;
时光的新与旧,是深藏在山川的褶皱。
穿越历史时空,在北山村游访古祠名堂,
不同的空间蕴藏著一脉相承的岭南人文,
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时代的变革。
围坐于老宅庭院,复原一桌粤菜家宴,
细细品尝这养育了数代人的家族风味;
伫立于玉堂春围绕的飞檐之下,
品鉴一杯茗茶的传承有序、活色生香;
观朦胧山色,访问以幽深街巷、宗祠群
和古民居群组合构成的独具特色的村落建筑景观;
穿梭于迷宫般的窄巷,
聆听师者以古论今的人文思想,
吸纳数百年来奇妙演变却经久不息的人间烟火。
宠辱皆忘地府共聚乐无涯,
殊途同归天国相逢春不老。
原来时光既能改变、也能留下许多东西,
但是这世间,无人能左右的,唯有时光。
文字丨Pluto.
图片丨部分来源于网络
图片及版面设计丨Supi、晓欣
出品及版权所属丨不碍云山
- 往 期 回 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