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泉州南安这块热土之上,那些峥嵘岁月里留下的红色印记,那些激昂厚重的往昔回望,都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城市记忆。
叶飞故里红色旅游区:观瞻将帅荣光,望见革命之迹
于金淘镇占石村村民而言,叶飞故居是占石村引以为豪的存在,也为我们提供了瞻仰开国将帅之光辉生平、高洁品德的另一路径。
青山环绕间,“叶飞故居”巍巍大字揽入眼底,这座建于清中晚期的闽南传统红砖厝,如今尽显厚重斑驳,透着不可言说的苍华之美,虽已经修缮,但仍维持着原来的穿斗式木构架。推门而入,过天井,将军汉白玉半身雕像旋即进入眼帘,那凝重深邃的目光端视着来访者,又似是凝望门外山清水秀的故里。展厅里,小油灯、藤书包、笔墨、棕蓑衣、枪弹、军装、地图等,以及将军少时和战争年代的部分生活用品及生前事迹照片、文字资料等,一一布局,展陈有序,细节详尽。童年居室亦较好保留,一张床、一块桌、一把椅、一个衣柜,尤是素简。
背靠故居,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又占据了一方幽寂之地,营造有“序言厅”“华侨叶飞专题陈列”“泉州华侨革命历史专题陈列”三大展区。前二者以详实的文物史料全面展示叶飞将军献身革命、务实清廉、勤政为民之光辉人生和高尚品格;后者则记录了自辛亥革命至解放战争期间,泉籍华侨参与、支持祖国革命,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前赴后继、顽强奋斗的光荣伟业。洋洋大观的文物陈列,穿梭其间,细细观之、究之,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缩影、深深足迹,更望见了中华民族坚韧而崇高的追求。
岭兜村:昨日革命的“小延安”,今时感知革命史迹的无声课堂
南安官桥镇以北6公里,距金淘镇占石村近1小时车程的地方,是冠有“红军前哨一颗明珠”之誉的革命基点村——岭兜村。这山村锁着一代更迭的巨变岁月,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至解放战争,革命时代与共产主义信仰于此留下深深的印记、足迹。
有关岭兜的革命历史,要从1929年谈起。
1929年夏,中共党员、旅菲华侨张栋梁等人受厦门市委的指派,回乡秘密开展革命工作。不久,中共岭兜党支部成立,吸引了一批进步青年。至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9.18”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抗日反蒋怒潮席卷全国,岭兜成立“晋南学生抗日联合会”“晋南抗日反帝大同盟”“查缉日货行动队”“工农赤卫队”等多个组织,积极开展爱国民主运动。晋南县委机关也于其时诞生。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8年,中共泉州县委书记李刚在官桥镇成立一支有千余人的抗日武装,以深坑、岭兜为基地,成立指挥部,开始了抗日斗争。1945年,中共南安县工委在岭兜成立;1949年,泉州中心县委机关暨闽浙赣游击纵队泉州团队由晋江迁往岭兜,于是,岭兜成了泉州地区地下党领导革命活动的心脏,许多重要会议、革命活动甚至重要政策常在此展开制定。
在革命战争的20年光阴里,有18位烈士在此洒下英雄血,其中11位为岭兜村人。如今,他们长眠于岭兜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引人纪念。而石室岩革命旧址、晋南县委机关旧址、抗日救亡运动基地等烽火遗迹及泉州市党性教育基地,则成为认知、感知革命史迹的又一处无声学堂。
山城村:以留存之物,想象红色革命纪事
山高、沟深、坡陡、林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蓬华山城村成了安、南、永、德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如今,行走于村内外,会有许多空间的剪影、历史的证物为我们构建起革命历史的场景,供我们遐想当年的革命红色故事。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位处山城村落西南角的地下印刷所,在历史上很有来头,石块和黄土泥砌成的低矮石头房里,曾秘密印刷并送出众多重要情报、报纸。那半米宽的逃生通则成了地下党员们逃脱围剿的重要路径。逃出后,他们便躲藏于密林的天然石洞中,待敌兵走后方返回印刷所,村民们美称其为“红军洞”。由(安南永德)革命斗争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组成的安南永德红色教育基地,是山城村红色之旅的另一看头。高10余米,宽2米,恢弘巍峨,34位烈士之红色事迹简扼地刻录于纪念碑之上,字里行间,厚重而谦逊。纪念馆里,陈列着革命前辈们用过的枪弹铁剑,集合了中国工农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协同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片段。徜徉其中,虽已难凭空想象昔日战场的残酷,但一切有关革命英雄的定义都会在这里血肉丰满起来。
地下印刷厂
山城革命烈士纪念碑
当下,悠久的红色“基因”仍在传承、延续,山城人又布局下“红军食堂”,其以怀旧之空间,以素简之食材,引人追思那段艰辛的革命历史。
END
编辑:潘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