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都江堰仙女湖景区 都江堰水坝景区

2024-01-02    2660 浏览

1. 都江堰水坝景区

都江堰是无坝引水,没有水坝。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座无坝引水的工程,他通过鱼嘴巧妙地将岷江分为外江、内江,岷江水流经宝瓶口进入内江,灌溉成都平原、绵阳市、资阳市、遂宁市的1700余万亩良田沃土。

当岷江在枯水期,70%的岷江水进入内江发挥灌溉效益,30%进入外江流下岷江下游。

当岷江在汛期时,30%的岷江水进入内江,确保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安全,同时灌溉效益也未减少,70%的岷江水流入外江。这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神奇的所在。

2. 都江堰水坝景点在哪里

紫坪铺镇恰处岷江由高山峡谷进入平坝的出口地带,山、丘、坝俱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4、5℃,年均降水量1463、7毫米,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无霜期270天,森林覆盖率60%;最高海拔2430米,最低海拔730米。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川西平原大气环境最好的地区。

3. 都江堰水利景区

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中已经懂得并成功实践了系统的思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设计修建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由分水导流工程、溢流排沙工程和引水口工程组成。

施工中,先开凿玉垒山,解决水患,然后筑分水堰,把岷江水流分为内江和外江两股水道,根治了水害,再建飞沙堰,解决了溢洪排沙问题,最后,为了长久地发挥都江堰的作用,又创立了科学简便的岁修方法,两千多年来持续不断。

分水导流工程为利用江心洲建成的分水鱼嘴、百丈堤和金刚堤,它们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江。

内江一侧建有由平水槽、飞沙堰以及具有护岸溢流功能的人字堤等组成的溢流排沙工程。内江水流由上述导流和溢洪排沙工程控制并经宝瓶口流向川西平原,汛期内江水挟沙从飞沙堰顶溢入外江,保证灌区不成灾。

宝瓶口是控制内江流量的引水通道,由飞沙堰作为内江分洪减沙入外江的设施,外江又设有江安堰、石牛堰和黑石堰三大引水口。

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十分合理;通过鱼嘴分水,宝瓶口引水、飞沙堰溢洪,形成—个完整的功效宏大的“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分洪灌溉系统。

都江堰工程生动地体现了严谨的整体观念和开放、发展的系统思路,从现在的观点看,仍不愧为世界上一项杰出的系统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重大工程的施工管理已经注意到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的基本观念,一方面注重系统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忽略从环境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以至规划、协调和控制系统的变化,力求达到� �好地处理—切问题。这种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思路与方法,正是今天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4. 四川都江堰风景区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名称的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5. 都江堰水利工程景区

1、鱼嘴分水堤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成都鱼嘴分水堤位于都江堰最深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最壮观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可视为都江堰的精髓。传说当年日本侵华期间,曾派轰炸机来炸毁都江堰,但是轰炸机在空中盘旋,并没有发现想象中的大坝,结果就保住了都江堰这个奇迹。事实上,鱼嘴就是起到分流内江和外江的大坝。它使得江水在雨季飞流直下,流入外江;而在枯水期保留足够的水,流入内江,从而使成都盆地农作物得以生存。

2、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溢洪道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工之妙。

3、宝瓶口引水口

宝瓶口,� �指起“节制闸”的作用的河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在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6. 都江堰水坝景区介绍

游览四川都江堰不需要坐船,也没游览船可坐。都江堰距离成都约60公里,通常去都江堰的话,都是市内坐地铁2号线到终点站犀浦,再转乘动车前往(离堆公园站),到达后,可从都江堰景区的东门或南门进入,建议从东门进南门出,东门进入后,因地理位置处于景区的东侧山坡上,登高望远都江堰的景色,一览无遗,“极目数天舒”。

7. 成都都江堰风景区简介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为24℃左右,平均最高气温仅28℃。冬无严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4.6℃,平均最低气温在1℃左右

8. 都江堰 水坝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岷江中游的灌县。原来岷江上游水流湍急,进入灌县以后,地势突然低平,水势减缓,所挟带的大量沙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时常泛滥成灾。在秦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下,采取“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办法,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先后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支,并筑有水门调节两江水量,从此把岷江的水流分散,既可免除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修成了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多种效益的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保证了大约三百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9. 都江堰水坝景区电话

先说结论,都江堰水坝修建年代在战国中晚期。都江堰水坝是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主持修建的,修建于公元前283年,当时,秦国� �经将楚国消灭,并且在四川盆地设置了储俊,并且委任李冰当处郡太守,当时的秦王大刀阔斧的进行水利。

10. 都江堰大坝在景区里吗

如果不带导游自己去或者朋友一起去的话,可以先在优酷或者腾讯视频搜索《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看完后有个大致的了解了去都江堰会更直观。线路最好从茶马古道到二王庙再到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样倒着走,因为三大主体工程发挥原理就是从鱼嘴到飞沙堰再到宝瓶口这样的顺序。最后祝去都江堰的朋友能从中有所领会,玩的开心顺心

更多与都江堰仙女湖景区 都江堰水坝景区相关的信息...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