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峰地势险峻,可以选择索道上去,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
全诗如下: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翻译:五老峰坐落于庐山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要在这里巢居,以云松为家。 《登庐山五老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全诗写法多变,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先秦两汉绘画艺术中,孕育着自然山水的因子,但仍然只是人物画这一主流地位的背景和陪衬,从附庸的地位挣脱出来,进而形成为独立的山水画,则始自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魏晋风度的渗透,崇尚自然的必然,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最典型地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变化的是东晋的顾恺之。
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唯一有画迹传世的画家,又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著有画论的理论家,因而推至“苍生以来,未之有也”的极高地位。代表顾恺之绘画最高成就的是《洛神赋图》,这是一幅人物与山水合一的梦幻题材。尽管有些论者将《洛神赋图》视作中国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但严格来说,它不能算作完全独立的山水画,而顾恺之所创作的《庐山图》,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
顾恺之出身于江南显族,生长于山水秀丽的无锡,曾在大司马桓温的幕下做过参军,后官至散骑常侍,却不与政事,优游于长江沿岸山水名胜。夹江湖而飞峙,蕴灵性而奇崛的庐山,吸引着顾恺之,他遨游于奇峰秀水之中,对山水之美有格外的体味,将自我对山水审美经验转化、升华为山水画---《庐山图》。
五老峰有五小峰,名狮子、金印、石船、凌云、旗杆峰。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五老峰位于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
庐山五老峰
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故名五老峰。
在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为真切。
五峰中又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
五老峰有五小峰,名狮子、金印、石船、凌云、旗杆峰。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
五老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不爬五老峰,等于没爬庐山!”
去五老峰,如需要步行到达,需自备些干粮,路程有点远。爬五老峰的话从含鄱口上山,游览一、二、三、四峰大约单程(上山)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是五峰离四峰挺远的,单程(上山)约需一个小时。徒步游览完五老峰大约要3~5个小时。
因四季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锦绣谷是因第四纪冰川作用,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毛主席的七绝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描写的就是锦绣谷景色。
2、庐山三叠泉:古人称“匡庐瀑布,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极为壮观,撼人魂魄。
3、庐山含鄱口:位于东南部含鄱岭的一个山口,海拔1286米。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三座山峰连在一起优如一只张开的巨口,有欲饮鄱阳之水,而得名于含鄱口。
含鄱口也是中国九大观日出地之一,最佳地为含鄱亭。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4、庐山美庐:是庐山别墅的优秀代表。位于海拔1174米的庐山西谷区南处。是国内极少的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共同居住过的房屋。
现在美庐别墅内所展示的的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美庐”留存物品;二为国民政府要员们在“夏都”政治活动的历史照片及历史物品;三是牯岭历史及20世纪30年代所拍摄的庐山名胜照片等。
5、庐山五老峰:为庐山主峰,地处庐山东南侧,海拔1436米,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李白曾多次登五老峰,并留下诗文:“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览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意指: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登上此峰可俯视山下美景。
庐顶接河汉,危崖绝九霄;千峰云弛急,万壑雾卷� �;行至三潭瀑,停看五老樵;举杯邀同醉,横空揽云巢。
人到中年,如同这仲秋,已到生命长途的中间。前路不知人茫茫,父母老去心慌慌。
人总是在知道了,看过了,体味了之后,才越发懂得了。当满头黑发里生出银丝,眼角爬满皱纹,腰背渐渐佝偻,我们才发觉父母已在时光里慢慢老去。当人到中年,历经世事,想起过往种种,才懂得为人父母的不易,养儿育女的辛酸与苦楚。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辞辛劳为谁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孟郊
儿子即将远行,母亲拿着针线在布料上来回穿梭,为他赶制新衣。她的针脚密密麻麻,衣服缝得严严实实,因为她不知儿子何归来,害怕衣服破损无人缝补。什么人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情呢?
孟郊四十一岁时才在故乡举乡贡进士,到四十六岁时,奉母命第三次来长安应试,才得进士登第。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已经50岁了,担任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早年漂泊无依,饱尝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方外青灯人,红尘思亲恩。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思母》与恭
想起故去母亲,不禁落泪,沾湿了衣裳。再也不会有一位老母亲倚门望儿,盼望着儿子回家了。去年五月,梅子熟时,某个雨天,还曾把袈裟典当了,买入粮食谷物送给母亲,可如今已经阴阳相隔了。
与恭是宋末元初浙江余姚九功寺的一名僧人。出家之后不久,父亲去世,唯留老母贫苦独守。他虽是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得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辞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白发苍苍仍别离,有子若此还若无。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别老母》黄景仁
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启程动身了。年迈的母亲,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为了谋生只得拜母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黄景仁十六岁时应府试,三千人中名列第一,中秀才,但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和母亲一起过着孤苦的生活。加之考举人不中,仕途无望,所以在二十三岁时,不得不外出游幕谋生,《别老母》诗,就是在这种境遇下写的。作者用情极深,写得深入沉挚,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他们在,我们还有家,每逢节假日我们还能有个心心念念牵挂相聚的地方,可以思念家。他们不在了,我们就成了孤儿,忙忙碌碌无人喝彩,最后只剩下归往人生最后的归宿。虽然我们也会成家,但是我们那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那的家不在了。
时光易逝,爱经� �起拖延,愿你往后余生,善待自己的父母,别让陪伴成为遗憾,别让“子欲孝而亲不在”成为终身的悔恨。
五老峰是断块山。五老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
庐山五老峰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五老峰有一条索道。
五老峰索道全长 1480 米 ,落差 555 米,全程共有 15 个支架, 90 个吊厢,运行速度 1 米 / 秒,每小时可运送游客 280 人,乘索道 22 分钟可到达山上主峰区域,既节省了您的登山时间和体力,又可享受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还可以尽情的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远远望去,索道的两条钢索宛如两条昂首的巨龙飞跃起在群山之上,巍巍壮观,叹为观止
李白一生的诗作具体数目不可知,但就现存的看,有两种说法:
一说: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 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的画笔点染祖国的壮丽的山河。
二说:李白存诗千余首。 这些诗歌几乎无一不佳。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更多与庐山五老峰景点图 登庐山五老峰的图片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