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寺位于崛围山巅,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明代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黑龙殿,红叶洞,千佛殿等。大雄宝殿内保留的明代彩塑非常漂亮。 门票20元,性价比非常高,非常值得一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份景点推荐,详情请见下文。
多福寺20元(旺季);15元(淡季)
旺季:8:30-17:30(4月1日—10月31日)
淡季:9:00-17:00(11月1日—3月31日)
随崛围山景区而开放:夏季:8:30-17:30;冬季:9:00-17:00
1、第一进院落
(1)山门(天王殿)
首先映入眼帘的为面宽3间的山门,也是天王殿,山门外塑哼哈二将,内塑四大天王。
(2)钟楼和鼓楼
进入山门后,左右为钟鼓楼,钟楼和鼓楼相对而立。多福寺每天早晨和黄昏会各打一次钟,就是所谓的“晨昏钟”,这时鼓楼会配合钟楼进行“晨昏钟”的敲打,早晚各敲108下,暗合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个侯。黄昏钟需要先击鼓再敲钟。
(3)大雄宝殿
过了钟鼓楼,迎面而来的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多福寺的主殿,面阔7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四周围廊,规模雄伟,内供三佛四菩萨,高达丈余。主像后塑有倒坐观音1尊,为明代杰作。殿内三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壁画84幅,采用沥粉勾勒衣纹,并用自然景观连缀单幅。
2、第二进院落
正面为藏经楼,东侧是红叶洞和文殊阁,西侧是黑龙殿与龙池。
(1)藏经阁
藏经楼面宽5间,为下洞上阁式双层建筑,洞前6根木柱矗立,形成抱厦,洞内青石砌成,为无梁结构,洞前两侧的明石柱上有傅山手迹。上阁藏经楼为重檐悬山顶。藏经楼东侧文殊阁面阔3间,阁内塑3尊高约5米的佛像,造型精致逼真,为古代泥塑艺术之珍品,四周明代壁画保存尚好。
(2)黑龙殿和龙池
黑龙殿为面宽3间、进深1间的硬山式建筑,殿内神龛中塑有龙王1尊,左右各塑“风、雨、雷、电”神兵4尊。殿前有一石砌古井,井底石板刻有青龙一条,传为文殊菩萨显圣所留,号称龙池。
(3)红叶洞
红叶洞一名来自一个传说。当年洞中住着一位主持,人称”红叶主持”,洞前有一株大杏树,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入口就化作甜水,被人们称为“一捧水”。后来主持圆寂时,因怕无人知晓,便身坐莲花台,散着光芒,映红了这株大杏树,树叶散发出夺目的红光,人们纷纷被这红光吸引而来,然而主持已经圆寂,人们只能看到树叶散发的红光,便将此洞命名为红叶洞。
(4)文殊阁
文殊阁便是坐落在红叶洞上的二层阁楼,阁中供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3、第三进院落(千佛殿)
千佛殿是整个多福寺最高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式建筑。两侧配有厢房,石阶梯左右各有方形牡丹池,池内有植于唐代的千年牡丹,可谓牡丹中的老祖了。
此外,寺院东约11米处悬崖上刻有飞云峰,南侧中有尼姑院,傍崖凿洞,石房3间,垒石高达数丈为墙,原为尼姑居住处,现小院尚存。寺内松柏参天林立。出多福寺东侧的小门,沿石阶小道而下,在北侧的山谷边,有两棵古柏同根生长,相互扭结,名曰“师徒柏”、“夫妻柏”等,此柏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的崛围山之巅,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围教寺,后改今名。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礼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后又多次重修。
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等殿宇7处。大雄宝殿为主殿,规模宏伟,并有壁画84幅与一些塑像,均为明代遗物。唯寺前山巅砖塔,仍是宋代原构。寺内有霜红龛,为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隐居处。寺在山顶小峪之中,缓缓清流,过寺前蜿蜒而下,潺潺作响,极富古刹风趣。
小编提示
疫情期间出门应戴好口罩,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在保护他人。
更多与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景点推荐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