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南禅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寺庙,整个寺庙的建筑风格和格局都呈现了唐朝时期的风格,采用了木质建构,千百年来佛法昌盛,吸引了大量游客的观光,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时代:唐朝;大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唐代建筑的代表作。
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称国宝,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1961年,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距县城22公里、五台山台怀镇87公里。寺院坐落在小银河东岸,红墙碧瓦,松柏掩映,古韵犹存。秀丽的风景,清雅的环境,烘托着这一“世间无”的“瑰宝”。
南禅寺创建于唐建中三年(782),距今已有1237年的历史,较之著名古刹佛光寺的创建还早75年。
佛光寺是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依据敦煌壁画的线索,经多方考查,于1937年发现的。南禅寺是乡间小庙,上不了敦煌壁画,故当时他未找到南禅寺, 而称佛光寺为“第一国宝”。
大佛殿斗拱
大佛殿是寺庙的主体建筑。大佛殿之“大”,是对本寺其它建筑而言,实际只是一座很小的殿堂。其面宽3间, 15.6米;进深3间,13.9米,基本呈方形。
但就是这样一座小殿,却处处显示了中唐木结构建筑的特色,堪为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典范,是研究唐代建筑发展史的重要实物。
大佛殿释迦牟尼佛
殿内有泥塑佛像,现存14尊,安置在凹形的砖砌佛坛上,佛坛上后部正中为释迦牟尼塑像,庄严肃穆,总高近4米,基本保留了原有风貌,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唐代塑像中的杰出作品。
大佛殿彩塑
南禅寺的建筑和雕塑,是一座唐代文化的纪念碑,它所记载的,远不止文化本身,对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佛教的研究同样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宗遗产的完好存在,称其“世间瑰宝”,一点也不为过。
宋元祐元年(1086年),南禅寺大殿落架大修,大殿内明间两根大梁底皮都留有墨书题记。
元至正三年(1343年),南禅寺大殿修补大殿的塑像。
明隆庆元年(1567年),南禅寺建龙王殿。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和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禅寺经过两次普遍的维修,主要维修大殿前檐的砖券门、彩画等。 [6]
1953年,山西省文管会派员对南禅寺进行前期勘察。同年10月,国家文化部社管局会同山西省文管会组成勘察团,再次对南禅寺进行详细勘察。
1966年,邢台地震后,南禅寺大殿东次间砖券坍塌,整体梁架明显地向东南方向倾斜,构件脱榫、劈裂严重保管所及时作了抢救处理。
1972年,国务院第下达了《关于云冈石窟等三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急需抢修保护问题的批复》的73号文件,其中确定并批复了对南禅寺大殿进行修复。
1973年8月,国家文物局再次组织对南禅寺实地考察,商讨最终保护方案。
1974年,南禅寺大殿保护工程开工。
1975年8月,南禅寺大殿保护工程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