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四知》第十六期 ‖ 珠海市南屏镇杨氏宗祠 相关景点共 7500
兴村程氏宗祠
兴村程氏宗祠
2023-03-01
兴村程氏宗祠程氏宗祠,祠堂名。程氏宗祠位于黄山区城区5公里的甘棠兴村。始建于明代,后被毁,清代后期重建,今仍保留有明代建筑风格。该祠为程灵诜的行祠。始建于1447年春,正堂槛,东西庞八槛,门屋槛。前瞰石溪,右临水渠。1486年冬复增寝室
南京陶行知纪念馆
南京陶行纪念馆
2023-11-13
20世纪20年代末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布衣下乡,在这里创办了一所新型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同时根据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大胆的教育革新,开始了一项为世人瞩目的伟大的晓庄试验
傅家宗祠
傅家宗祠
2023-06-23
傅家宗祠位于潮安区彩塘东寨(傅厝),时代为清。2016年,傅家宗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傅家宗祠,傅家宗祠简介,傅家宗祠潮州市潮安区傅家宗祠旅游指南
南亩镇鱼鲜村红军标语、漫画
鱼鲜村红军标语、漫画
2023-06-18
鱼鲜村红军标语、漫画(一)保存在南雄县鱼鲜村王瑞东住屋楼上。写于1932年夏水口战役之后。标语有两条。其一长1.3米、宽0.90米,字大8×6厘米。内容是:粤军弟兄是工农出身不要替军阀工农!粤军弟兄暴动起来拖枪来当红军!欢迎粤军弟兄来当红军!粤军弟
湛氏宗祠
湛氏宗祠
2023-05-14
湛氏宗祠位于平江县梅仙哲寮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3年11月20日,湛氏宗祠被公布为平江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湛氏宗祠,湛氏宗祠简介,湛氏宗祠岳阳市平江湛氏宗祠旅游指南
黔蜀门屏石刻
黔蜀门石刻
2023-10-20
黔蜀门石刻——黔蜀门石刻位于武隆县车盘乡沙河村分水岭海拔1800余米的森林中,距县城50公里处,系川、黔两省界碑,当地群众称之为大碑。此地属川、黔边区通道,常发生边界纠纷,事端频繁。清光绪二十七年,贵州遵义府正安州事蜀东人郎承谟以睦邻为重,树碑立界
四沟
2023-09-14
沟既有高耸入云的奇峰,又有开阔的河滩地带。原始森林、冰川,地震遗迹仍然保持亿万年前的原貌,与美丽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它是距黄龙沟最近,但风格完全不同的一个景区。介绍沟距黄龙沟约12公里,为一条开阔的古冰川沟谷
陶氏宗祠
陶氏宗祠
2023-10-11
陶氏宗祠座落在安徽省无为县襄安陶祠村陶家垴,距无为县襄安轿子湾向东约500米远,是无为县陶氏子孙瞻仰和祭拜先祖的共同场所。中文名:陶氏宗祠地点:安徽省无为县襄安陶祠村陶家垴性质:陶氏子孙瞻仰和祭拜先祖的场所始建:明代重建:2007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
茶园雷氏宗祠
茶园雷氏宗祠
2023-05-15
茶园雷氏宗祠位于南昌县冈上蚕石村茶园雷家自然村中部,坐东面西。平面呈长方形,为东西向中轴线对称布局,前后两进,占地666平方米。族谱记载,首建宗祠是清雍正丙午(1726)年,丁未岁(1727)竣工,原名雷氏宗祠,清乾隆十五年,雷纯公任内阁中书后改为家庙
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
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
2023-06-26
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含黄氏大宗祠、月轩黄公祠、黄氏名贤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荔山村,坐北向南三祠并列,由东至西依次为:月轩黄公祠、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均属清代大式建筑,总面积1667平方米,分别由该村黄氏族裔、同治进士黄槐森及其兄德森倡议
惠州黄氏宗祠
惠州黄氏宗祠
2023-06-21
黄氏宗祠——中国惠紫河博地委成立旧址黄氏宗祠位于高田村,为三进两井格局,门匾上写着循良第一孝友无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大半围支部、中共惠紫河博地委、中共惠阳县委及路东新五区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在这里成立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
2023-06-19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位于苏区炮子村耕头墩。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撤向东江地区的起义军1000余人在花县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简称红四师),叶镛任师长,宋湘涛任副师长,袁裕任师参谋长,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团,第十团团长白鑫
后龙张氏宗祠
后龙张氏宗祠
2023-08-02
后龙张氏宗祠位于屏南县城乡后龙村村中,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六年(1802)重建(见石碑),同治十年(1871)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9.7米,通进深18.2米,占地面积为176.54平方米
廖氏宗祠门楼
廖氏宗祠门楼
2023-08-11
廖氏宗祠门楼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冯川沙溪居委会,始建于明万历年,清同治年重修。该门楼为三处,砖石结构,座北朝南,最前为首门,面阔7.5米,通高8.925米,柱三门三楼,门首上方相嵌青石匾,其上刻有廖氏宗祠等文字
南屏风景区
屏风景区
2023-03-01
曾名叶村,因村西南背倚屏山而得名。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村步入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