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看点】别跟绥芬河人说避暑攻略这里天热更开心 南方的小伙伴可不要太嫉妒啊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陈家酱汁肘子
2023-12-27
陈家酱汁肘子是陈家酱肉坊的代表名吃。研制人陈健民1979年入伍后,在部队从事炊事工作期间取得国家二级厨师职称。1993年退伍后,即成立彬县陈家酱肉坊。在博取从长的基础上,借鉴北京天福号酱肘的传统作法,结合当地饮食文化和传统
白龙潭云雾茶
2023-10-23
白龙潭云雾茶:白龙潭云雾茶是松滋天鹅茶场创制的优质名茶。该茶场地处松滋与枝城接壤的天鹅抱蛋处:天凿白龙潭,地喷八眼泉,丘岗连绵,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满目葱郁,使人有步入云梯上青山,徐徐送客入九霄之感!早在唐宋时代,松滋曾产贡品茶碧涧茶。北宋乐史《太平囊宇记》载
榔头蒸鳝鱼
2023-10-21
榔头蒸鳝鱼:汉川榔头的蒸鳝鱼名扬一方,真是名不虚传。说这里的蒸鳝鱼的好不是心服,而是口服,只要你吃上蒸鳝鱼,必使你越吃越馋越想吃。以口服享为口福,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玩了汉川的味。榔头的蒸鳝鱼边杀边蒸,分外活鲜。人们只要进了榔头的餐馆,都事先不需问吃什么,第一
白眉红
2023-07-01
白眉红:白眉红外形条索紧秀,略显绒毛,隽茂,重实;色泽为金、黄、黑相间,色润;汤色金黄透亮,清澈与金圈;香气馥郁,滋味鲜活,喉韵悠长,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沁人心脾,放佛使人置身于森林幽谷之中;杯底冷、热、温,不同之时嗅之,底香变幻令人遐想,连续冲泡十次,口
徐沟灌肠
2023-06-14
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热炒,别有一番风味。徐沟灌肠分红、白两种。红灌肠用鲜猪血与面知成;白灌肠不用猪血,故呈灰白色。
天祝东坪洋芋
2024-01-02
天祝东坪洋芋:洋芋是东坪乡传统的优势产业。地处青藏、黄土两大高原的结合地带的东坪乡。海拔在2100—2450米之间,由于这里气候较凉,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且属沙质疏松土质,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末秋初,与洋芋生长所需的光、热、水、土等条件十分吻合,种植洋芋具有
龙眼荔枝
2023-11-05
龙眼荔枝:龙眼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据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维生素丙13.20~71.72豪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为增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据《本草纲目》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建身)、治瘰疬、瘤赘……等病。龙眼果实营
宾川石榴
2023-12-22
宾川石榴:宾川石榴是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的特产。宾川石榴以个大、质优、味美而深受外地客商青睐。宾川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和宽广肥沃的土地优势,这为石榴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是石榴种植的最适宜区。
清江枳壳
2023-09-27
清江枳壳:江西清江县古称商州,素有枳壳之乡的美誉,早在800多年以前,这里出产的枳壳称为商州枳壳,享有盛名。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在他著的《本草纲目》中说:枳壳……以商州者为佳。桔壳是指芸香科植物酸橙、香圆和枳等的干燥成熟之果实。酸橙,常绿乔木。枝三棱状,有棘刺
商州枳壳
2023-09-24
商州枳壳:江西樟树市(原清江县)古称商州,素有枳壳之乡的美誉,早在800多年以前,这里出产的枳壳称为商州枳壳,享有盛名。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在他著的《本草纲目》中说:枳壳……以商州者为佳。桔壳是指芸香科植物酸橙、香圆和枳等的干燥成熟之果实。酸橙,常绿乔木。枝三
杏仁小米粥
2023-06-18
杏仁小米粥:杏仁小米粥粥是中国饮食的开篇之作,有了陶罐便有了粥。被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以陆游《食粥诗》为证,诗中说: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枉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得食粥致神仙。此宛丘平易法即北宋张文潜写的《粥记》: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
南岳云雾荼
2023-11-01
南岳云雾荼:因产于南岳的高山云雾之中而得名,古称岳山茶。从唐代以来就作为向皇帝朝贡的贡品。主要生长在海拔800-1100米高度的广济寺、铁佛寺、华盖峰等地带。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宜茶叶生长。唐代陆羽的《茶经》说: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
无锡太湖白虾
2023-08-27
无锡太湖白虾:太湖白虾是太湖名产,俗称水晶虾,其壳极薄,通体透明,晶莹如玉,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可烹制百十道莱肴,著名的醉虾,上桌后还在蹦跳,吃在嘴里,细嫩异常,鲜美无比。享誉中外。白虾壳薄,活时透明,死后变成白色,因此而得名。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
龙泉金观音
2023-06-26
龙泉金观音:龙泉金观音是浙江省丽水龙泉的特产。史载龙泉在三国时即已产茶,《龙泉县志》记载,明成化年间岁贡芽茶四斤。五代十国时,龙泉人季大蕴曾赴闽地武夷山引茶,并在龙泉当地传授武夷山的种茶和做茶技术,始称天茶。公元1370年前后,明太祖朱元璋赐称。天堂茶文化,上
豆面卷
2023-08-18
豆面卷:豆面卷是黄米面做的别一种风味。把黄米面和好蒸熟,即所谓粘团子放上去擀成薄片,边擀边撒豆面,再蒸成面饼,切成小块。吃起来,有粘糕豆面双重香味,乡民多喜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