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一天一点普洱2218龙潭之畔的美丽精灵省级旅游名镇勐梭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竹溪碗糕
2023-10-23
竹溪碗糕:竹溪碗糕色泽雪白、口感软糯、味甜而不腻,据说有保胃健肠之功效。碗糕是竹溪县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风味小吃,据考证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从明朝年间开始,竹溪人入川挑盐,下武昌贩布或外出求学,在临行前都要吃一碗碗糕,以示出门吉利,办事圆满。据说竹溪碗糕以蒋家
三结豆皮
2023-10-21
三结豆皮:应城传统特色食品——三结豆皮,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明末清初之时,有陈、祝、程三姓之人,相继迁徙至应城以东20多华里处定居。这三姓家长都很讲义气。于是学三国时的刘、关、张盟香结义,永结金兰之谊。又因三姓同住一湾,这湾尚未定名,便取桃园三结义
空心面
2023-10-16
空心面:空心面状若银丝、细而中空、吹可透气,食之柔滑,劲道爽口,营养丰富。现已从单一的传统面发展到大枣面、蔬菜面、土鸡蛋面、绿豆面等多营养、生素系列面。该面易消化吸收。现已从单一的传统面发展到大枣面、蔬菜面、土鸡蛋面、绿豆面等多营养、生素系列面。该面易消化吸收
乳山千层饼
2023-10-09
乳山千层饼:乳山千层饼,又叫乳山小油饼,是当地常见的一种家庭面食。其特点是层多且薄,柔而不韧,吃起来香中带鲜,油而不腻,为大多数人所喜好之食品。乳山千层饼制作并不复杂,先将白面加水调和揉好,擀成薄页,再把事先准备好的油、葱末、鸡蛋、味精等配料按比例调好,抹于面
紫石砚
2023-10-06
紫石砚:红埠寺石,在临沂城西部红埠寺村附近,出产红埠寺石,早期与田黄,青田,鸡血并称四大印章石,是制印章的好材料,,由于受开发能力的限制,在清末失传,被巴林石取代。据《中国篆刻大辞典》记载,红埠寺石近于青田,细腻圆润,色彩斑斓,分红绿黄蓝青紫白,当地有五彩石之
亳州观堂大蒜
2023-09-13
安徽亳州观堂大蒜产于刘集、沙土等沿涡河地段,这里因水土适宜,生长的大蒜属于正宗。观堂大蒜的独特之处是内在质量,一般蒜种只能吃一水,它却能吃三水。所谓吃三水,指的是将大蒜捣碎,凉水调成蒜汁,馒头蘸而食之。汁
阜阳皮丝
2023-09-13
阜阳皮丝:阜阳特产皮丝,系新鲜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观金黄途亮,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上等的皮丝经高级厨师烹调后,则成为招待客人的宴宾名菜,一般不可多得。阜阳皮丝又称春祥皮丝。抗日战争前,阜阳城内鼓楼西面有一个国民饭店,因名厨掌勺,不仅生意红
豆腐老鼠
2023-09-10
它是要取上好精肉、白豆腐为主料,配以生姜、鸡蛋、精盐,剁细如泥,挟鸡蛋一大团置于碗内的小麦粉上,双手捧碗反复簸滚,使之裹成一个白团,然后投入沸水煮,待其飘浮出水面,捞入事先配好佐料的鲜汤内即成。豆腐老鼠细嫩鲜美,老弱妇
慈城杨梅
2023-09-06
慈城杨梅:慈城杨梅慈城杨梅是慈城镇发现的新品种,已得到专家的初步确认。其色泽艳丽、味甘如蜜、含之生津、回味清香。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止咳生津,帮助消化,益肾利尿,除湿去寒,解暑沙痧等功效。该杨梅较一般荸荠种杨梅明显大,且稳产丰产,大小率不明显。果实除鲜食外,还
长兴青梅
2023-08-30
它体态苍劲,岁寒开花,秀丽俊逸,清素淡雅,历来被人们喻作坚贞高洁的象征。梅之果实,可供蜜钱、果酱、糖果和饮品作原料。如将青梅熏制或烘干加工后即成药闲的乌梅,盐渍青海称为白梅。近年把青海
苏州宋锦
2023-08-29
苏州宋锦: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苏州宋锦有锦绣之冠的美称,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齐名。据西汉《说苑》一书记载: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以前苏州就有织锦了。到了宋代,江
文楼汤包
2023-08-25
文楼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位于运河东侧的古镇河下,同萧湖中的曲香楼隔水相望。登临文楼,观赏湖光水色,顿觉幽雅神怡,常为文人学士聚会之所,故由此得名曰文楼。)文楼兴办之初,开清茶馆,卖小点,经营涨蛋、卢肉、煮干丝
靖江扒凤腿
2023-08-23
靖江扒凤腿:扒凤腿是靖江特级名厨参加江苏省烹饪大赛获金奖之肴,经过几年的推广和改进,目前在地方上已小有影响。此菜既经济,又实惠,适合高中档筵席之用,特别受到农家筵席的青睐。它是用鸡大腿扒烧而成,点缀以青菜心和鸡蛋。其特点是外观色泽红润,肉质酥烂香醇,口味咸甜适
高平“十大碗”
2023-08-08
高平十大碗: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客的一碗碗独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铬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十大碗有荤有素,素菜中最有代表性
“六必居”酱菜
2023-08-02
六必居酱菜:粮食街有一家店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这家作坊曾制订了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湛之泌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后来,这家酒肆改行成为酱菜园,名声更振。六必的严格精神和传统,却一代一代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