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万村李家大院 相关景点共 634
饶坊文光大院
饶坊文光大院
2023-08-05
饶坊文光大院位于中都镇饶坊村新星路1号,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占地约1200平方米,坐北向南,土木结构围屋式建筑。通进深40米,通面阔30米,悬山顶,四进三列,主座依次有外大门、内坪、内大门、门厅、天井(三面带回廊)、正厅、天井(左右带厢房)、前后两幢后楼
巴南朱家大院
巴南朱家大院
2023-04-13
朱家大院位于巴南区南彭镇(现为南彭街道)石岗社区原石岗农场内,复式四合院结构,坐北向南,在中轴线上布局上、中、下三厅及左右2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009.6平方米,占地面积4044.84平方米
欧阳大院
欧阳大院
2023-05-02
在沙溪古镇,有这么一座老宅,坐落在寺登四方街西北侧,是三家巷中最西的一家。它是白族典型建筑方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附带一座马店,两个花园,占地约1300平米。它就是当地大户欧阳家的祖先——欧阳镜字鉴光
寿安陈家大院
寿安陈家大院
2023-05-09
寿安陈家大院,俗称陈家桅杆,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是一座具有川西民居典型风格的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古建筑群。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家大院(良弼名家)
傅家大院(良弼名家)
2023-09-21
傅家大院又称良弼名家,是明清时期辅佐君王的良臣官宅,由傅家传人一直居住于此,宅子内保留了当时遗留下来的各种生活物件,木头床字画桌椅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镇远傅家大院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镇远古城兴隆街复兴巷,镇远古镇里的古宅不少,但是真正保留原滋原味
列夕宋家大院
列夕宋家大院
2023-10-16
古码头列夕镇有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宅——宋家大院。四合院建筑,全木结构,中间夹着一个狭长的青石板天井,两侧为三段式封火山墙,两坡屋顶。大门临街,两侧仍保留着老式柜台,柜台上繁复的雕花,呈现出昔日街市的繁华
翰桥三昆堂(李萼楼大院)
翰桥三昆堂(李萼楼大院
2023-09-03
翰桥三昆堂(李萼楼大院)位于横县马山乡汗桥村委西汗村,时代为清至民国,类别为古建筑。2017年,翰桥三昆堂(李萼楼大院)被公布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翰桥三昆堂(李萼楼大院),翰桥三昆堂(李萼楼大院)简介,翰桥三昆堂(李萼楼大院)南宁市横县翰桥三昆堂(李萼楼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
2023-07-07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是由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总面积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其建筑特点是: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
凤翔周氏民居(周家大院)
凤翔周氏民居(周家大院
2023-04-18
周家大院位于县城城关镇通文巷,是明末清初一周姓商户人家的宅院
鹿头江家大院
鹿头江家大院
2023-11-26
江家大院座落在河北涉县鹿头乡东鹿头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有50多个院落和东西两个花园组成。建筑布局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门楼飞檐斗拱、额枋画栋,是典型中华民族民居建筑风格,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在民族民居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欧洲风格
长坪湖胡家大院
长坪湖胡家大院
2023-06-29
胡家大院位于大冶市灵乡镇长坪湖村。始建于明末,清康熙年间及以后历有扩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有左右两路,前后五重。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梁架形式多样,设封火山墙。偏房、厢房一般为二层楼,并巡回相同
集发观光园民俗大院
集发观光园民俗大院
2023-04-29
集发观光园民俗大院占地40亩,包括院中园和室内表演展示两大部分。院中园以雕塑和可参与活动的形式,展现我国北方农村传统的马拉犁杖耕地、播种、收割、拉大据、石匠做活、辘轳井打水等手工业生产加工劳动场景
梅家大院(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
梅家大院(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
2023-06-28
梅家大院(即汀江圩华侨建筑群)位于台山市端芬镇一里三桥的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40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如一座小方城
正定马家大院
正定马家大院
2023-03-21
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内大十字街东行30米路北,清末民初建筑。据《马氏家谱》记载,正定马氏乃三国名将马援之后裔,明代自洪洞县迁居真定府(今正定),世代以务农经商为业,到明末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户
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
2023-09-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这句话,《岳阳楼记》成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至今为世人所传诵,为后世无数立志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仁人志士所仰慕和效仿,同时他的后人也以此为人生信条立志、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