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三学寺碑 相关景点共 7500
南京四方城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南京四方城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
2023-11-03
南京四方城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俗称四方城,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高8.78米。原来上部覆盖黄色琉璃瓦的重檐歇山屋顶已毁于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争
重修瓦仓庄土主庙碑
重修瓦仓庄土主庙
2023-04-15
重修瓦仓庄土主庙名为《重修瓦仓营土主庙碑记》。现立于东风西路瓦仓庄69号瓦仓小区内。该立于明万历九年(1581),墨石质地,坐东朝西,高1.86米,宽0.60米,碑文分上下两列,上为重修碑记,下为捐资功德碑
班洪抗英遗址碑
班洪抗英遗址
2023-04-15
班洪抗英遗址1987年10月10日立,碑文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1885年,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以后,便将侵略的魔手伸向我阿佤山区,妄图沟通和扩大其在长江流域一带的利益
南楼寺
南楼
2023-06-21
南楼与延祥、华首、明月、延庆、龙华寺、宝积、资福、香积、大慈、华岩、花手、东林寺、护圆、法云、太平、拨云、佛迹并称罗浮历代十八。中文名:南楼建立时间: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文献:《罗浮山志汇编》说明:历代十八之一
南岳广济寺
南岳广济
2023-06-11
广济在芙蓉峰后,居祝融、紫盖二峰之间,这里是衡山云雾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广济周围的方圆五十里,相传为禹王城,是夏禹治水时停留过的地方,至今还有禹王城三字石刻。寺庙依山势而建,为矩形,约占地两亩,左右均有高峰耸立,后都有松、杉、枫、柏等树木
吴芾“赐谥敕牒”碑
吴芾“赐谥敕牒”
2023-07-22
吴芾赐谥敕牒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吴芾赐谥敕牒位于仙居县官路镇,年代为南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
塘下李氏宗祠碑群
塘下李氏宗祠
2023-04-02
李氏宗祠群位于瑞安市塘下镇海安城南村李氏宗祠内。共有明代碑刻五方,其中墓志三方,画像二方,从海安城北石岗山原李氏家族墓地拆运而来。《明故静庵李公墓铭》,高1.54米,宽0.79米,圆额,左右刻团云纹,周边缠枝纹
太相寺会议旧址
太相会议旧址
2023-05-30
太相会议旧址·1936年·延川县关庄镇太相村西。1936年5月10日,毛泽东等由杨家圪台出发,安驿等地,来到太相村。太相原名大像,建于明代。据庙内现存一通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所立重修碑记记载,当为大像,后讹传为太相。村子由此得名
明永历帝殉国处碑
明永历帝殉国处
2023-04-15
《明永历帝殉国处》位于华山西路中段。石质,高1.96米,宽0.72米。文阴刻3行,22字。首行楷书民国元年季冬月下澣9字,中为隶书明永历帝殉国处,末行楷书三迤士民恭建
扶余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
扶余大金国家湿地公园
2023-07-14
扶余大金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扶余县得胜镇境内,在石碑村东北1.5km处,东北部与吉林省扶余洪泛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界,北部距松花江南岸约6km,东部距拉林河西岸约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5°30′57″至125°39′56″
崇皇寺遗址
崇皇遗址
2023-11-05
崇皇遗址位于县城西南7.2公里崇皇乡政府驻地处。秦、汉时官邸,唐初置佛寺。相传薄后诞汉文帝于此。又传唐明皇两幸于此,故又名重皇。宋太宗敕赐名崇皇,有瑞楼云塔。明嘉靖二十二年(1553),该寺所立临济宗派记载,地基南北二十六丈,东西十九丈,内地二十亩
千秋亭碑
千秋亭
2023-10-18
据《后汉书.光武帝本记》载: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已末,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祀于六宗,望于群神.....更是三年六月,刘秀灭王郎,取邯郸,收复河北,得天下三分之二,称帝条件日臻成熟.然而他对众将多次恳请称帝,却屡加拒绝
灵光寺琉璃塔
灵光琉璃塔
2023-07-08
灵光位于襄汾县邓庄镇北梁村。《襄陵县志》载:灵光在县东南北梁村,金皇统中重建,平阳府尹杨伯雄撰记,后知县薛所蕴重修,有。内有宝塔,高十三级,后有藏经阁。杨伯雄,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任平阳尹,有政声,《金史》说:先是,张浩治平阳,有惠政,及伯雄为尹
林州兴国寺
林州兴国
2023-09-02
兴国在传说尧帝避暑宫的东面。现存雕龙三通,均高约丈余,属县级保护文物。几通碑文有这样的记载:隆虑名寺虽多,而最上者惟四,姚社兴国其一焉’姚之南有曰兴国,山神庙在其东,庙下日泉出焉:避暑宫在其西,傍有石塔十余,错落屹立,如玉笋环列左右,·又有东岳祠
灵显王庙赞碑
灵显王庙赞
2023-04-07
灵显王庙赞,为宋真宗赵恒所书,残高2.60米,宽1.10米,厚0.30米,碑额有灵显王之赞5个篆字,碑文称赞唐代李靖功有于国,惠泱于民。现在碑身字迹多剥落,裂纹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