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三角山摩崖石刻 相关信息共 7500
仙字岩摩崖石刻
仙字岩摩崖石刻
2023-08-05
仙字岩摩崖石刻,位于溪北柏燕岭,仙字岩又称钓鳌石,为上下两块巨岩重叠而成,上面一块勒钓鳌两大字楷书,每字约8厘米,下面一块勒庆历丁亥,飓风起,余涉步山巅,观海波也,才翁题篆书,二十字分四行,字径约40厘米
两岭口摩崖石刻
两岭口摩崖石刻
2023-05-11
两岭口摩崖石刻在两岭口村东北阿牟院遗址,东侧的一块长4.5米、高2.5米的巨石上,雕刻石龛54个,佛像56尊,左侧刻有大定十一年(公元117年)岁次辛卯,是河北省首次发现的有具体纪年的金代石刻,为研究金代石刻艺术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标尺。
隐仙洞摩崖石刻
隐仙洞摩崖石刻
2023-07-31
隐仙洞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马渡村紫山上,为石灰岩溶洞,面积约24m。洞座北朝南,下有徽水河流经,对面是辽阔的高溪滩。2012年入选第六批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2023-11-07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书虎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上面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
西望摩崖石刻群
2023-09-24
西望摩崖石刻群,位于息烽县西山镇鹿窝乡的西望山脉,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查明分布于西望山脉的摩崖石刻共23处。桂诗成所题的西望三字,竖向楷书阴刻,每字50公分见方,离地6米。夫容障三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40公分,宽30公分,离地2米
枫树岗太平天国摩崖石刻
枫树岗太平天国摩崖石刻
2023-06-21
枫树岗太平天国摩崖石刻位于平远县中行镇仲石村以东,枫树岗石壁上。刻太平天国平天王左排七字,分3行竖书,中为太平天国,左为平天王,右为左排。石刻字迹书写平常,刻工粗糙,呈行书体,略有残缺,不像名家手笔,更不像是能工巧匠所作,长0.8米,每字约0.15×0.6米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
2023-07-23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位于乐清市雁荡山。东石梁洞又称石虹洞,早在宋庆历二年(1042)即在洞前建寺,今洞中存有摩崖碑刻14处。其中有宋嘉祐七年(1062)浙漕李复圭、明嘉靖御史萧一中、嘉靖十一年(1532)推官吴子孝、嘉靖三十八年(1559)石梁山人吴宗袷等题刻
普陀山潮音洞摩崖石刻
普陀山潮音洞摩崖石刻
2023-05-27
普陀山潮音洞摩崖石刻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镇,年代为明、清。潮音洞在普陀山紫竹林景区内、龙湾之麓,距停车场仅200米。潮音洞这个名称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声若雷音
文物|祁阳浯溪摩崖石刻
文物|祁阳浯溪摩崖石刻
2023-10-10
文物|祁阳浯溪摩崖石刻:浯溪摩崖石刻位于永州市祁阳县浯溪镇湘江江畔,始刻于唐代,集中保存了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名人的诗词题刻505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露天碑林。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为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和湖南十大文化
石牛界摩崖石刻
石牛界摩崖石刻
2023-06-26
石牛界摩崖石刻位于封开县封川镇台洞村石牛界近山溪水边的石壁上。刻于清乾隆年间。石刻两题,阴刻直书楷体。其一高0.46米、宽0.42米,刻文:时大清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下旬西江水泛涨,至六月初四日止,其水淹至大庙天池石滩外,红瓦庙后座水深一尺五寸
玉函山摩崖造像
玉函摩崖造像
2023-08-20
玉函摩崖造像位于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大涧村东北佛峪,年代为隋,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95年12月20日,玉函摩崖造像被公布为济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角城
三角
2023-04-19
三角城海晏三角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所属海晏县境青海湖东北水草丰盛的金银滩上,距西宁市90公里,当地称为三角城,为汉代西海郡城址。
石枧摩崖造像、石刻
石枧摩崖造像、石刻
2023-06-14
石枧摩崖造像、石刻是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城南35公里的桃川镇石枧村雄山上。处于一马平川、以肥沃土地扬名的桃川峒南缘。此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绿阔叶林红壤地带,绿树成荫,环境幽雅
“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
“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
2023-06-22
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为五华县文物保护单位。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军营村碑石门。全名为《廉明太爷丁奉道审详给风围水口碑》,刻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孟春,高2.58、宽1.05米,全文共566字,字体古劲,笔划清晰,除题名横排阴刻外,余皆直排阴刻
《大田洞摩崖石刻平瑶记》石刻
《大田洞摩崖石刻平瑶记》石刻
2023-06-27
恩平大田峒摩崖平瑶记位于恩平市大田镇石山。石刻刻面呈正方形,高1.6米、宽1.55米,总面积为2.56平方米。周界刻有云纹。刻文记载元代大田峒峒民与瑶民相聚为盗,官兵不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