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上海游龙石文化科普馆 相关特产共 2860
上海砚刻
上海砚刻
2023-06-23
上海砚刻:砚刻就是在砚石上所进行的精致雕刻,对于质地优佳的砚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一砚制成,往往要琢磨经年。这种艺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它是和中国书画同时发展起来的。砚刻需要有高质量的砚石作原料。中国广东的端溪、安徽的歙、甘肃的洮、湖南的紫
龙竹
2023-12-19
竹:金平竹是生于金平县海拔10001200m的厚毛竹。秆高达1218cm,径1015cm;梢头下垂;节间长3040cm,被白色或棕色贴生小刺毛;节内与节下各具一圈白色至棕褐色绒;主枝1或有时主芽发育。秆箨早落,或于基部数节迟落,鲜时黄棕色至栗褐色,密被白
上海面塑
上海面塑
2023-06-23
上海面塑:上海面塑已有百余年历史。开创者当推被人称为面人赵的上海著名面塑艺术家赵阔明。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以传统戏剧和神话传说为主。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神态生动,色彩鲜艳丰富,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他的女儿和徒弟们继承了他的技艺,在国
黄河奇石
黄河奇
2024-01-02
黄河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母亲这神工巨匠塑造了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异彩纷呈的奇。黄河奇是天然形成的具有观赏、玩味、陈列和收藏价值的黄河卵石。质硬、色美、形纹俱佳,独树一帜,令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黄河奇具有天然性、稀有性、科
河龙贡米
贡米
2023-09-17
贡米:地域范围河贡米,系指福建省宁化县河乡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大米,因原产于河乡而得名。特定品质以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色泽洁白、透明有润泽、饭软而不粘、凉饭不返生、米饭有清香味、营养丰富扬名四海,被誉为米中珍品。文化典故据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宁化县志》载:
上海玉雕
上海玉雕
2023-06-23
上海玉雕:上海玉雕主要有四大类:炉瓶、人物、飞禽、走兽。其中以炉瓶最为著名,它造型稳重典雅,纹饰古朴精美,富有浓厚的青铜器趣味,在玉雕行业中独树一帜。上海玉雕炉瓶种类很多,有炉、瓶、鼎、卣、爵、熏、杯、盒、灯等。造型多种多样:有三脚炉、四脚炉、鹤炉、凤炉、鹰炉
巴林石
巴林
2023-08-14
巴林:巴林据朱星白等《巴林》所述,主要依据颜色、质地、纹理和结构,将巴林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彩和图案五大类。鸡血石巴林鸡血石指含有红色辰砂的巴林,质地多为透明、半透明;血色有鲜红、朱红、暗红、橘红等。血形呈片状、块状、条带状、星点状等。各品
上海牙雕
上海牙雕
2023-06-23
上海牙雕:上海象牙雕刻主要品种有镂雕细花、皮雕、圆雕人物三类,其中以镂雕细花景物最具特色,与北京的圆雕、浮雕人物、广州的多层牙球、通雕花舫齐名。上海牙雕的镂雕细花特色,形成于二十世纪初,所表现的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构图丰满,形象生动,富有画意。作品的刀功干净利
石凉粉
凉粉
2023-10-13
凉粉:凉粉之得名,也是与它本身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食品无色无味,但是却很受信阳人的喜爱,老少皆宜,最主要的是,价廉物美。凉粉的原料很简单,至少在信阳市处处可见,叫做:花籽。据说是海产品,本人倒未经考证,不敢确定。这种花籽个头非常小,与芝麻大小差不多,
灵璧石
灵璧
2023-09-14
灵璧:灵璧奇灵璧县因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灵璧分奇,磬石和大理石.奇天然神韵,叩之有声,清帝乾隆御封其为天下第一.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
上海银鱼
上海银鱼
2023-06-23
上海银鱼:产于上海的崇明、青浦等县。在当地俗称面丈鱼或面条鱼,肉嫩味美,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餐桌上的珍品。用它和鸡蛋一起下锅旺火炒,可做成名菜银鱼炒蛋,也可晒成干或加工成银鱼罐头。
龙鱼
2023-09-02
鱼:选用新鲜黑鱼烹制,呈蟠龙状,色、香、味、形堪称一绝(温州)
木纹石
木纹
2023-12-21
木纹:木纹,又名紫檀、也称木鱼石。该质地细腻,呈赤褐色,纹理清晰,表面光滑,硬度适中,适合雕刻。因具有天然木质状纹理而得名,又因其色、纹、声酷似和尚诵经敲打的木鱼,故谐音称木鱼石。木纹多用于雕制茶具等工艺品,古朴典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木纹在寒武
龙虾球
虾球
2023-10-04
虾球:虾球菜式配料900克左右的大龙虾。姜、葱、酒、精盐、味精、胡椒粉、鸡蛋清、猪朥、火腿、芫荽叶。菜式制作取900克左右的大龙虾,按生炊大龙虾的方法切好起肉,并把龙虾肉切成相等的十块,用姜、葱、酒、精盐、味精、胡椒粉、鸡蛋清拌均匀,略腌10分钟;猪朥网切
龙池香尖
池香尖
2023-06-27
池香尖:池香尖茶产于安徽省怀宁县清河乡,黄墩镇,江镇镇,洪铺镇,镜乡。生产茶园坐落在植被繁茂,土壤肥沃,溪泉纵横,终年云雾笼罩,海拔400米上下的游览胜地,池庵附近的双尖山周围。生态环境优越,且又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以施农家肥、沤肥为主,茶树生长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