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下五家子殉难同胞纪念碑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2023-06-28
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作为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和推进江门市文化名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华博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馆建成后,将成为五邑唯一的大型华侨博物馆,集中展示侨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间艺术
浮石五烈士纪念亭
2023-06-28
浮石五烈士纪念亭2006年4月17日建成。斗山镇是台山革命老区之一,孕育出众多革命英雄,有饮誉天山南北的新疆圣人林基路,有力抗击日军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苏立辉,还有赵长胜、赵国庆、赵炯培、赵锡炽、赵锦棠等五位浮石籍革命烈士。浮石五烈士纪念亭位于浮石村东门出口。
新余天地人五蛇酒
2023-09-22
新余天地人五蛇酒:天地人五蛇酒系选用江西优质活鲜蕲蛇、银环蛇、眼镜蛇、乌稍蛇、黄稍蛇为主要原因原料,以优质纯粮白酒为酒基,辅以白芷、茯苓、甘草、红花、木瓜、枸杞、何首乌、白茅根等20余种名贵中药材,采用传统浸泡和现代渗漉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口感纯正、酒味醇和
曾士峨烈士纪念碑
2023-10-12
曾士峨烈士纪念碑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山顶东麓。曾士峨(1904—1931)字迪勋,号广泽,益阳市樊家庙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任连长。北伐到武汉后,转入我党控制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赵生明烈士纪念碑
2023-03-21
正面刻永垂不朽赵生明烈士纪念碑,碑阴刻赵生明烈士生平事迹。赵生明,1917年出生,陕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阿西姆纪念碑、墓
2023-10-10
阿西姆纪念碑、墓著名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家,阿西姆·墩希1896年出生于新源县肖尔布拉克。他13岁开始学习冬布拉弹奏,1930年以后新疆的民族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阿西姆·墩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弹奏艺术,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能
下屋湾高楼
2023-06-10
下屋湾高楼位于攸县渌田镇陵垅村,资料记载,明代时期,由蔡姓先祖建楼以御匪患,东西宽24米,南北长8米,高13.8米,建筑面积192平方米,共三层,砖、石、木结构。高楼的墙面上设有十多个瞭望孔。战争年代的建筑,墙体、门窗、楼梯等的设计,都突显防卫功能
下枧河风光
2023-09-05
下枧河位于宜州市城北四公里处。河水碧绿,清澈透底,全程水路十二公里。河岸崖壁上留有一根扁担和一方手帕模样的石叶,相传是壮族歌仙刘三姐打柴的扁担和汗巾。崖前有个对歌台,由此上溯圣古龙,沿岸峰峦重迭,翠竹依依,奇峰怪洞,尽收眼底
下庄奶奶庙
2023-07-06
下庄奶奶庙,位于代县峪口乡下庄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38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真武殿,两侧为奶奶殿、观音殿、文昌殿、财神殿及钟鼓楼(底层为侧门)。真武殿石砌台基,基宽9.8米、深9.6米、高0.15米
五花草甸3大美丽旅游景点
2023-07-24
五花草甸3大美丽旅游景点:一.五花草甸五花草甸位居金莲川草原腹地的石头城水库和青年水库之间。五花草甸天然草场是中国最为典型的原始湿地草原,潺流不息的葫芦河水从草地中流过,滋润着这块肥沃的土地,使草场植被十分繁茂。牧草平均高度达0.8米,草甸内现已发现各种植被1
巢湖下汤水库最新消息
2024-04-12
巢湖下汤水库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经过数十年来的发展和维护,现在周边地区的绿化做的很到位,生态系统重新建立,成为著名的观光景点,吸引了周边地区不少游客和市民,下面给大家分享巢湖下汤水库最新的消息。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2023-08-03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
观儿下遗址
2023-05-29
位于武山县郭槐乡观儿下村西北3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米,暴露有灰坑、灶坑、墓葬和白灰居住面。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勾叶纹、弧线三角纹彩陶片及泥质、夹砂细绳纹红陶片
田饶步革命烈士纪念碑
2023-06-16
田饶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莞市横沥镇田饶步村打摩岭,GPS坐标:北纬23°0236.6,东经114°0047.0,海拔高程19米。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在田饶步开展抗日活动,在田饶步旧围、九王陈一带地方建立游击据点和医疗站
旧下明清建筑群
2023-05-16
时代:明至清类型:古建筑地址:进贤县罗溪镇旧下村简介明洪武年间建村,总集福荫为村庄总门楼,朝南,始建于明,明清两代多次翻修,村庄十字巷道为明代格局,有清代义门来庆、忠厚馀庆、仙官世胄、世德作求、忠厚家风、南国遗风、濂溪毓秀、大夫第等民宅15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