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东庄子村东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鸡叫城遗址
鸡叫城遗址
2023-06-13
鸡叫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垣壑尚存,相传有仙人夜间筑城,鸡叫而成,故名鸡叫城。城呈圆形,东西长约480米,南北宽约460米,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
红门寺遗址
红门寺遗址
2023-07-27
红门寺遗址在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西3公里,利太公路北侧500米,后杨行政村后杨庄北侧50米处。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红门寺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形状:长方形,中间高,四周低,重点文物:2012年6月21日
荷叶地遗址
荷叶地遗址
2023-07-20
荷叶地遗址,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一处大型贵族墓地,也是海宁地区发现最高等级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位于海宁市周王庙镇星火村6组。中文名:荷叶地遗址地址:海宁市周王庙镇星火村6组
汤原县抗联遗址
汤原县抗联遗址
2023-07-15
汤原县抗联遗址抗联遗址位于大亮子河公园东部,著名的抗日将领赵尚志、李兆鳞、冯仲云、夏云阶、陈雷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这里是东北抗联六军军部机关所在地,也是三军、六军主要的休整、后勤补给及作训基地
翠微山遗址
翠微山遗址
2023-07-08
翠微山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大宁县城关镇翠微山(俗称南山)山颠遗址范围1平方公里,文化层距地表约4米,厚度2米,暴露遗迹主要是灰坑,黄土断层。暴露主要遗物有绳纹灰陶,泥质红陶、夹砂陶片
芝堰村建筑群
芝堰建筑群
2023-10-18
芝堰建筑群位于芝堰乡黄店镇芝堰。村庄是陈氏聚居地,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出现客栈、杂货等商业建筑,现存明、清民居30余座,分为宗祠、民居二大类。代表性建筑有孝思堂、衍德堂、济美堂、成志堂等。结构别具特色,保存也较完整
茅镬古村
茅镬古
2023-05-17
茅镬(huò)原来四周茅草丛生,潭水清澈,山上有形似镬盖,由此而得茅镬村村名。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却有着浙东第一古树的美誉。这里生长着90株400年以上的古树,那一片古树的根,拱出地面,盘根错节,似是诉说着历史沧桑,生命变迁
国都殿村关帝庙
国都殿关帝庙
2023-07-06
国都殿关帝庙,位于五台县陈家庄乡国都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25平方米。关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出廊,悬山顶。石砌台基,台阶九步。本雕雀替,大斗左右伸出花牙子,当心间隔扇,两尽间窗。殿内存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绘的三国演义壁画59平方米
北朱村民居
北朱民居
2023-08-28
北朱民居位于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办事处北朱,现存97座、367余间,明末1座,其余为清代建筑。民居多为木构架结构院落式住宅,总体建筑形式分一进、二进、三进院落,以四合院为主。大门两侧多有一对方柱门墩和抱鼓石,上刻祥云、花鸟、动物、诗句等浮雕图案
天外村天地广场
天外天地广场
2023-08-22
天外广场,是城与山巧妙的过渡,又把城与山有机地连在一起。是遵循上古天圆地方的理念,顺应人民天地交泰的吉祥心理而建的。天外,位于大众桥西侧,为西路登山之始。这里既是山城结合部,也是环山公路与西溪游览公路的交汇点和游客集散地
鄢溪古村
鄢溪古
2023-08-13
鄢溪古。国家AAA级景区。鄢溪古作为井冈山脚下第一村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成为井冈文化旅游的首选。该村有徽派风格与围屋特色合璧之作的黄氏正亮堂,有最早实行分班制教育家族私塾燕山书院,还有中西合璧保存完整的黄氏宗祠
沧溪村古建筑群
沧溪古建筑群
2023-08-09
沧溪古建筑群(含蜚英坊、及公进士第、耕字公书屋、蜚公进士第、重公进士第、茶商宅院、瓷商宅院、三贡坊)沧溪古是宋代以来赣皖交界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村中,随处可见数量颇多的古民居、古建筑、古街道
婺源双河村
婺源双河
2023-08-09
双河在婺源的清华镇,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西省的徽派村庄,小桥流水人家是所有这些村庄的标准配置,那些建筑大多数都比较典型的白墙黛瓦,马头墙,双河来的人不是特别多,因此显得比其他一些村庄安静不少,但景致却也是有点惊喜的
坪盘村油菜花
坪盘油菜花
2023-08-02
坪盘位于福建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海拔400多米的崇山之顶,与常太镇、西天尾镇、庄边镇接壤因四周群山屏立,中间地势较平,故而得名坪盘。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小村庄,因为一年一季油菜花海美景被称为小婺源。景点位置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坪盘
旧镇秀才村
旧镇秀才
2024-01-15
漳浦县旧镇镇浯江上游的石牛尾,是一个古香古色、宏伟壮观的清代民居古建筑——秀才。据传,明、清两代,这里出了81名秀才,其中有明嘉靖年间的探花、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明喜靖年间进士、云南按察佥事林一新;明嘉靖年间进士、广西按察使林功懋等人